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8月21日) |
原因
禁忌症或需要慎重的情况
过程
术前给予口腔局部麻醉。一般使用牙槽部浸润麻醉,或对有关的神经干做阻滞麻醉。拔除前需要先分离牙龈组织,以免发生手术中撕裂。必要的时候牙钻将牙周间隙扩大,以便利器械使用。
钳拔法是在残存足够的牙冠部位情况下施行:用牙科钳通过牙冠进行摇动、旋扭,破坏牙根与牙床的结合,然后将牙牵引拔除。注意最后牵引的过程中防止用力过大,打伤相对的牙齿。
对于位置困难的牙齿,可以用撬、挺推、楔等方法拔除。还可以将要拔除的牙齿劈成若干部分,分别拔除。
对于主要藏于牙龈面下的萌发不良牙齿或残存牙根,则要分开牙龈并手术切开骨粘膜,暴露后再用器械拔除。
拔除牙齿后,刮除牙槽内的肉芽组织,并且搔刮创面,使血充满牙槽窝。这样形成的血块有利于伤口恢复,并防止干槽症(见下)。创口大的情况下需要修复牙龈。如伤口较大,可能需要缝合伤口,以加快伤口愈合的时间[1]。用消毒纱布或棉条覆盖伤口,让病人牙咬止血,在出血停止后吐掉。嘱咐病人漱口、刷牙等不要碰掉血块。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恢复。 拔牙术后有伤口疼痛及红肿情形,请予患侧脸颊冰敷,暂时避免热敷,恐加速伤口感染恶化情形。
术后症状
- 干槽症(Alveolar osteitis)是牙槽里的血块被碰掉之后,牙槽骨直接暴露于口腔环境,痊愈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一般在术后2-4天出现。患处发生疼痛,口臭、肿胀等现象。干槽症出现于5-10%的拔牙,特别是下部臼齿的拔除。因为吸烟者更容易出现干槽症,建议术后戒烟2天。干槽症的治疗包括彻底清创,敷治疗软膏,填以抗菌剂或丁香油(止牙痛)等。
- 感染:对于有感染危险的病人可以在术前或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 长期出血,需要对症治疗。但术后暂时的出血则不是坏事。
- 肿胀:随组织受损情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
- 拔除上颚牙齿的时候,可能伤及鼻窦、甚至造成鼻窦穿洞。
- 拔除上颚第三臼齿,可能伤及三叉神经。
- 拔出下颚第三臼齿,可能伤及下牙槽神经。
参考文献
外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