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参照(又名评分曲线,俗称为拉曲线、港式中文称拉Curve[1][2][3][4][5])是一种教育界常用的评级方法,英式英语称为marking on a curve美式英语称为grading on a curve ,又称为curved grading、bell curvinggrading curves)是以预先设定的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形式评核学生的分数或等级[6]

术语“曲线”(Curve)是指以图表形式展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的曲线大学常用的评级方法GPA便是使用常模参照来区分一级、二级及三级荣誉。而著名的香港中学会考(HKCEE)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HKALE)便是采用拉Curve形式评分。

常模参照的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百份比,来界定评分在一个区间之间的学生夺得相应的等级,亦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设定一个等级跟下一个等级的界线。假设在香港中学会考的数学科中,分别设有A、B、C、D、E、F及U共七个等级,而前5%的学生夺A,下10%的学生夺B,下15%学生夺C,下20%学生夺D,下40%学生夺E,最后10%学生夺F或U。如果满分是100分,考生有10,000人,亦即前500名的学生可夺得A级。假如排第500名的学生的得分是89分,一个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89分设定为A跟B级的界线,夺得89分或以上便能获得A级,因此在常模参照之后得到A级的学生不一定是刚好5%,在这个方法之下,夺得A级的学生有可能会大于5%。

常模参照的好处是避免学生因试卷的深浅而令表现不稳定,特别是在使用学分制的大学当中,如果第一学期的试卷比第二学期的简单,那么若采用水平参照的计分方法,有可能会对第二学期的学生不公平。而坏处则是显然易见的,会造成考生们的直接竞争,有可能形式恶性对立关系,亦有可能因不同届别的考生水平差异而无法评核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因此,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中便从常模参照改为水平参照,使得评级系统更具参考性。

一些大学的学者认为,常模参照评分方式,违反考试评分的道德操守,因鼓吹学习上的竞争关系,打击互相合作的学习。[7][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