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龍的表演設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戏曲中心(英语:Xiqu Centre),别称“西九东大门”,是香港一所戏曲表演场地,位于九龙尖沙咀西九文化区广东道与柯士甸道西交界。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首座落成的项目,占地13,800平方米,于2013年9月24日动工,2018年竣工,耗资27亿港元建造,并于2019年1月20日正式开幕[1][2][3]。
2012年12月10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宣布落实戏曲中心的设计,选取了由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方案[4][5][6][7]。
2013年9月24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行戏曲中心动土仪式,由时任政务司司长兼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郑月娥[8]和香港八和会馆理事会主席汪明荃等担任主礼嘉宾[9][10][11]。
2013年12月10日,林郑月娥宣布戏曲中心的获选设计。
2016年5月16日,戏曲中心的主剧场结构完成升顶工程,接着是进行外墙及其他部分工程,预计会在2018年下半年开幕。[12]
2018年1月1日,渣打银行发行2018年版100元钞票,其背面图案附有当时仍未建成的戏曲中心。而在另外两家发钞银行的同版本100元钞票上,则未见有此图样。
2016年10月4日,负责设计戏曲中心的建筑师谭秉荣在香港因脑溢血猝逝,终年75岁。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强调,戏曲中心的工程不会因此受影响。[13]
2018年10月15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宣布戏曲中心延至2019年1月20日开幕。[14]12月30日,按戏行习俗先由香港八和会馆上演《六国大封相》及《碧天贺寿》作开台演出。开幕当日则上演唐涤生粤剧戏宝《再世红梅记》,由白雪仙担任艺术总监,陈宝珠及梅雪诗主演,于10月16日上午10时起公开发售一共5000张门票。戏曲中心亦将由12月30日至2019年1月6日举办一连8日的免费节目和开放日。于12月11日起接受网上登记。[15]不过发售首日系统出现问题,有网民指10时接受登记时已无法登入索取门票,批评管理局只开放网上渠道接受登记。到中午,网站告示指开台日和开放日的免费门票已派发完毕,会有小量门票在演出当日上午10时於戏曲中心售票处派发。管理局在Facebook专页留言承认网站暂时未能登入,正修复中。[16]
2019年1月20日,戏曲中心正式开幕,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等人出席开幕礼,并为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字的“戏曲中心”名牌举行揭幕仪式。[1]林郑月娥致辞称,适逢2019年是粤剧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0周年,戏曲中心开幕具特别意义,冀望戏曲中心能展现香港文化特色、承传传统及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地位。[2][3]
2019年1月29日,廉政公署落案起诉一名建筑公司前董事总经理,控告他涉嫌串谋诈骗戏曲中心建筑项目的总承建商协兴;隐瞒在金属天花装嵌工程中使用有异于指定品牌、价值便宜约20万港元的纤维水泥板。[17]
设计比赛评审团由香港、中国大陆及外国建筑及艺术界人士所组织而成,包括建筑师崔恺(中国)、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Odile Decq(法国)、建筑师 Jordi Farrando(西班牙)、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发展委员会成员及督导委员会主席暨工程师李承仕(香港)、剧场导演毛俊辉(香港)、建筑师鲍绍雄(香港)及八和会馆副主席阮兆辉。
戏曲中心的设计由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及温哥华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合作共同组织而成的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方案胜出,主题为糅合了中西特色的设计“我们的都市舞台”(Our Urban Stage),在最后阶段击败了另外的1份香港及3分外国团队方案,由评审团一致选出。评审团指出,被选中的方案是众多方案中最能够符合西九文化区的设计。
建筑主体以灯笼为概念,蛋形剧场位於戏曲中心顶层,采用中国传统的月拱门图案以营造其流畅的外墙形状等。内部设有两座分别可以容纳1,100人及400人的剧场及一间可以容纳280人的茶馆[18];以及一座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海景的空中花园。由于剧场属于高架,故此因应公众咨询意见,所腾出地下宽敞的中庭将会作为一处达2,000平方米的地方作为艺术教育中心、公共休憩空间[19]、零售业及饮食业设施等。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后期将原设计7层高及2层地库各减少一楼层,分别取消原设计提供予100个停车位的地库停车场和一个商店楼层,令项目的商业楼面减少约1/3,总成本减少逾亿港元。
观众可从四方八面经由戏曲中心宽敞的大门直达楼高13米的中庭,中庭设有平台,可举办公开演出或展览。
位于4至5楼的大剧院最多可容纳1073位观众。剧院离地约30米,并采用悬浮式设计,可分隔港铁及广深港高铁行走带来的噪音及震动,同时减低冷气声音对演出的影响。而舞台两旁设LED显示屏,用作展示不同颜色的中英文字幕。[20]
位于1楼茶馆剧场设有最多200个座位,观众可以一边品茗一边近距离欣赏90分钟的戏曲演出。演出时间为周五至周日。该场地是香港唯一有驻场剧团的表演场地,由茶馆新星剧团驻场。[21]
设112个座位,供放映会、座谈会或文化交流活动使用。到2023年8月17日,演讲厅命名为“香港友好协进会演讲厅”,以感谢香港友好协进会对戏曲中心的捐助。[22]
大堂,地库和一楼设有零售和餐饮设施,无论昼夜都可吸引人流。戏曲中心2至3楼亦设有120个座位的演讲厅,以及教育活动室、八间排练室、练习室,以及一座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海景的空中花园。[23][24]。而地库2层为隧道,连接着柯士甸站E出口,于2021年3月21日启用。
表演艺术总监
表演艺术主管(戏曲)
清洁部门
戏曲中心建造费由香港纳税人负责,造价(未计地价)由2006年估算的13亿港元增加至逾倍至(2011年)27亿港元[25][26][27][28][29][30][31][32]。前政务司司长兼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林郑月娥解释,建筑成本于过去6年建筑增加了1倍,远超于于2006年所预测的每年上升2%。她认为此成本上涨可以理解,强调此不算为超支。她表示,已经严格要求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不影响戏曲中心的兴建质素的大前提下,必须审慎地控制其成本在27亿港元或者以下。
戏曲中心的英文命名,最初有三个构思,分别是 Xiqu Centre、Chinese Opera Centre 及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re Centre,而最早提出“Xiqu Centre”一名是在2006年。虽然“Chinese Opera Centre”呼声甚高,但建设团队咨询的很多学者及戏行内的人士都并不认同“Chinese Opera”一词,故而最终选择“Xiqu”。西九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表示,使用“Xiqu”一字,一方面为了沟通,另一方面亦希望令人知道“戏曲”一词与西方音乐传统有何不同。[33]
由於戏曲中心英文名中的“戏曲”使用普通话拼音“Xiqu”,而非英文意译“Chinese Opera”,亦非粤语拼音“Hei Kuk”,2013年甫一公布即令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接获逾300投诉,被网民质疑“矮化粤剧”是“媚共卖港”、“自我大陆化”,揶揄英文名及建筑物外形似“西区/西曲中心”[34][35]及“私处中心”[36]。当时该局表示,此名称只是该局的工作名称,戏曲中心落成后的中英文名称尚待研究。[37][38][39]2013年6月4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会建议译名改用“Chinese Opera House”[40]。2015年,戏曲中心继续用“Cantonese Opera”来翻译粤剧[41]。
戏曲学者香港浸会大学的杨慧仪博士指,翻译“中国戏曲”为“Chinese Opera”方才极为不当,因为“Opera”专指世界各地继承意大利歌剧,涵盖了一套传统的美学要求和规格,于音乐、配器、声部区分、唱法及舞台设计等表演形式均有特定规范,故此即使现代西方的音乐剧亦不能够称为“Opera”,更何况为与歌剧迥然不同的中国戏曲。而以前西方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对其他文化作为归化翻译,例如使用“Chinese Opera”作为戏曲翻译名称,是因为当时欧洲帝国主义扩张,欧美拥有国际文化话语权所致使,虽然归化翻译比较顺眼,惟无助于推动多元文化;而现时翻译学者支持异化翻译,例如使用“Xiqu”作为翻译名称,因为异化翻译不致令人以自身的文化去曲解外来的文化,可以起到保存多元文化的效果。且香港正是第一个把戏曲翻译成“Xiqu”,并运用于官方话语的地方:早在1990年代,香港艺术发展局下属的戏曲小组,即在粤剧界、专业语文工作者及学者倡议下,将“Xiqu Group”定为英文名,彰显了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的独立性。由于中国戏曲指的是一个包含不同地方戏的系统,需要考量名称的共性,因此选用普通话读音具有合理性,同时,该名称也早已为国际及香港学术界所广泛接受。[42] 香港乐评家周凡夫直指,他和香港民族音乐学会中人,例如对粤剧拥有深湛研究的艺评家黎键等,早于1980年代已经不再使用“Chinese Opera”的名称,转为使用学术界通用的音译“Xiqu”,当时亦公开撰文向以前负责文化事务的香港市政局力陈中国戏曲翻译为 Chinese Opera 大有问题,Chinese Opera 是指以西方歌剧形式创作的中国歌剧,例如林声翕作曲的《易水送别》、黄若作曲的《中山逸仙》、雷蕾作曲的《赵氏孤儿》和陈庆恩作曲的《萧红》;他指出网民批评“Xiqu”此项翻译,反映香港人的心态马马虎虎,无助香港文化发展。[43]
粤剧名伶、八和会馆副主席阮兆辉在立法会上的西九计划委员会会议中,严厉批评翻译戏曲为 Opera,因为戏曲很多特色均为 Opera 所无,例如戏曲中有翻筋斛、耍旗及舞水袖的动作,兵器对打及南北派功夫的表演,而西方 Opera 表演以声乐家的演唱为主要,以 Opera 翻译是以偏盖全,无法使到西方人领会戏曲丰富且独一无二的内涵。日本人亦音译,将能剧翻译为 Noh,歌舞伎翻译为 Kabuki,西方人亦能够明白。中国功夫翻译为 Kung Fu(粤语),点心为 Dim Sum(粤语),因为这些词语在英文中无法译出意思。如果戏曲不音译作为 Xiqu,而使用不合宜的译名 Opera,是主动放弃文化定位,自己侮辱自己[44]。
戏曲中心要求全程录影留存演出作教育和非商业用途,引起粤剧作家李居明的不满,担忧万一今后政策有变或者录影不小心外泄的情况下,创作者的版权无法得到保障。[45][4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