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一般简称为征东行中书省或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为元朝政府曾经在朝鲜半岛高丽王国设立的一个特殊的行中书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征东行省次官左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高丽国并没有因征东行省的设立而消失,保有自治。[1]
高丽忠烈王即位后,开始与元朝联姻。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长大,方可回高丽即位。高丽君主娶元朝公主为后,元朝则通过嫁到高丽的公主控制、干涉高丽朝政(元朝公主在高丽的地位比高丽国王还要高,可单独见大臣、对事情有最后决定权)。高丽王抱怨自己等级比回鹘人低,元朝皇帝表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回鹘人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很快就投降了。[2][3]
元廷对高丽王及大臣具有废立、逮捕、审问、刑罚之权柄。如忠惠王统治期间曾被元廷废黜,复位后仍不改荒淫无道,于是元廷遣官兵至高丽逮捕之,押解至元大都,接受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院、宗正府等机构的审问,最终被流放至中国广东的揭阳县,其宠信的大臣亦被元廷逮捕入狱。
在忠烈王之前的高丽君主,死后都以庙号称呼(“某祖”、“某宗”)。高丽成为元朝的附庸之后,元朝统治者认为这种做法对其统治构成威胁,将其终止。
背景
1271年元朝建立后,高丽向元朝臣服。随后,因日本拒绝臣服,元朝决定入侵日本。然而,1274年元朝对日战争(即文永之战)以失败告终。1279年,大元灭亡南宋后,为了准备再次进攻日本,元朝统治者忽必烈于1280年在高丽建立征东行省。然而在1281年,随着攻日战争(即弘安之战)的再次失败,忽必烈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元朝再次设立征东行省,并由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后于元成宗年间再次废除征东行省,不过到了14世纪上半叶再度恢复,直到元朝灭亡。
历史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高丽成为元朝的附庸国,保留国家自治权和自身文化。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义军发动抗蒙古战争,战争直至1273年才结束。
1280年,元朝为了再次东征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在高丽首都开城派遣“达鲁花赤”监督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成为具有羁縻特点的特殊行政区建制[1],并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左丞相),直到1356年恭愍王在位的高丽朝廷革罢征东行省的理问所,才逐一恢复过往的编制取回统治权。
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全国共在17个省级区域设17处乡试科场,按照不同的地方的人口和民族分配名额,从赴试者中选300名合格者次年二月到大都参加会试。值得注意的是,征东行省(高丽)也有乡试科场,并在300名乡试中选者中有3人的名额。[4]
元英宗在位时(1320年—1323年)曾想废除征东行省后,改设类似其他行省的三韩行省。这一提案下发到中书省讨论,大臣王约表示反对,说:“高丽距离京师四千里,土地贫瘠,人民贫困,风俗杂尚,并非中原可比;万一改制无法推行下去,国力耗费在这上面不是国家的幸事,不如保留祖宗旧有的制度。”丞相赞同他的观点,向皇帝上奏不实施设立三韩行省的提案。高丽人知道这件事后,将王约的画像带回高丽设祠供奉,说:“使国祚不致断绝的是王公(王约)啊!”[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