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福宫(满语:ᡥᡳᠶᠠᠨ
ᡶ᠋ᡠ᠌
ᡤᡠᠩ,穆麟德转写:hiyan fu gung),为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西六宫西北角。
历史
咸福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修整。[1]
咸福宫是后妃所居,前殿是行礼升座之处,后殿是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所。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乾隆帝崩,嘉庆帝住在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仅铺白毡、灯草褥,以咸福宫为苫次。[1]在咸福宫居住的十个月间,嘉庆帝在此主持政务,见军机大臣,并写下一副对联:“一日万机,咸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锡德无疆。”嵌入了“咸福”二字。嘉庆帝的亲政生涯便是这样从咸福宫开始。[2]同年十月,嘉庆帝方才移居养心殿。[1][2]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在咸福宫“寝毡枕块”,为父皇守制,并作《初居咸福宫述悲》一诗。[2]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成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咸福宫居住。[1]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住在咸福宫为道光帝守孝。[1]守孝期满后,他仍经常在咸福宫居住,以默念祖宗持守的基业与意志。[1][2]为此咸丰帝将咸福宫后殿命名为“同道堂”。[2]咸丰三年,奕䜣之母康慈皇贵太妃(道光帝的静贵妃)曾在咸福宫短暂居住。咸丰五年至咸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即日后的慈禧太后)曾在同道堂居住。咸丰六年,懿嫔在此生下咸丰帝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后来惟一成活的儿子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生子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咸丰帝御赐给懿嫔两方印章,其一便是同道堂之印。同治年间,慈禧太后最爱钤用该印章。如今同道堂内保留着咸丰时期的原状陈设。[2]
咸福宫正殿前檐挂有“咸福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3]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命画师以中国古代后妃美德为范,绘制《宫训图》十二幅,年节分别张挂在东六宫、西六宫,事毕收藏在景阳宫的学诗堂(见《养吉斋丛录》)。每幅图配赞四言十二句,以诫后妃永远效法。《清宫词》曰:“瑶星坤极霭祥光,宫训图成十二章。岁岁春朝重展现,云缣深护学诗堂。”十二幅《宫训图》及其宣扬的女性美德为:[4]
- 景仁宫《燕姞梦兰图》(愿景)
- 承乾宫《徐妃直谏图》(忠直)
- 钟粹宫《许后奉案图》(尊老)
- 延禧宫《曹后重农图》(勤劳)
-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劝谏)
- 景阳宫《马后练衣图》(节俭)
-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知礼)
- 翊坤宫《昭容评诗图》(读书)
- 储秀宫《西陵教蚕图》(创新)
- 启祥宫《姜后脱簪图》(相夫)
- 长春宫《太姒诲子图》(教子)
- 咸福宫《婕妤当熊图》(勇敢)[4]
此外,乾隆帝还御撰《宫训诗》,命大学士张照、梁诗正、汪由敦分别书写而成。根据乾隆帝的要求,《宫训图》遂于每年腊月二十六日在东、西六宫张挂春联、门神的同时张挂,正殿东墙挂《宫训诗》,西墙挂《宫训图》,至次年二月二日收门神之日,将各宫《宫训图》收贮于景阳宫后的学诗堂。[3]《国朝宫史续编》载,其中咸福宫正殿“东壁悬汪由敦敬书《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5]
中华民国时期,咸福宫曾作为故宫博物院乾隆御赏物陈列室。[5]2005年,长期被用作文物仓库的咸福宫对外开放,开始举办“慈禧垂帘听政史料展”,并举办宫廷原状陈列。咸福宫的开放,标志着故宫西六宫全部对公众开放。[6][7]2010年起,咸福宫关闭。
建筑
咸福宫为二进院。主要建筑有:[1]
- 咸福门:为咸福宫的正门,是一座琉璃门。门内有四扇木屏门影壁。[1]
- 咸福宫:为前院正殿,檐下悬挂“咸福宫”陡匾。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的其他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明间安装有槅扇门,其他各间是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有槅扇门,其他各间为檐墙。殿内东壁悬挂乾隆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挂《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建有卡墙,设随墙小门通往后院。[1]咸福宫明间内北侧上方悬挂“内职钦承”匾(乾隆帝题)。明间正中的低矮地平上为一组紫檀山水人物宝座屏风,宝座两侧设有高香几,香几上有青玉太平有象,前面有掐丝珐琅炭炉。东、西两侧墙边依次陈设着紫檀雕云龙顶箱大柜、紫檀雕龙架几案以及紫檀大插屏镜子,东西墙上挂有挂屏。其中,紫檀架几案上放有紫檀嵌铜罗汉图插屏、青花瓶等陈设。[2]
- 东配殿、西配殿:正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顶,各有耳房。[1]
- 同道堂:为后院正殿。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朝沿袭明朝旧制,仍名“同道堂”。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有单昂三踩斗栱,梁枋绘有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有槅扇门、帘架,东次间、西次间为槛墙、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前后檐柱之间均安有落地罩,罩内设有木炕,地面方砖铺墁,顶棚是白樘篦子糊纸。东西各有耳房三间,卷棚硬山顶,耳房前隔有小院。同道堂前台阶两侧各有两个汉白玉石台座,用以摆放香炉、神兽等等。朱家溍在《咸福宫的使用》一文中引《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五:“咸福宫后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滋德含嘉’。东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琴德簃’。西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画禅室’”。由此推断清朝乾隆时期,同道堂作为咸福宫后殿,一度曾是皇帝偶尔起居之住所。[8]乾隆时期,同道堂明间北侧上方正中悬挂“滋德含嘉”匾(乾隆帝题);同道堂东室悬挂“琴德簃”匾(乾隆帝题),东室内曾藏有古琴;西室悬挂“画禅室”匾(乾隆帝题),室内贮存王维《雪溪图》、米元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均为董其昌画禅室的旧藏,所以西室因此而得名“画禅室”。[1]咸丰时期,对同道堂的匾额进行了更换,前檐下加挂“同道堂”陡匾(咸丰帝题)。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起居注”载:“己巳,上在咸福宫后殿传膳”、“诣圆明园”、“启銮幸木兰”等语,可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前夕,咸丰帝曾经在同道堂传膳,并已决定赴避暑山庄。晚清时期,同道堂曾作为皮衣库使用。如今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8]
- 同道堂西梢间:西梢间布局和东梢间一致,均为“南炕北床”格局。南侧临窗的前沿炕上设有炕桌、炕几,上摆插屏、钟表、冠架等小件陈设。西侧墙边摆放一件紫檀平头案,案上有嵌瓷插屏、天球瓶,左右两侧是一对紫檀嵌瓷扶手椅,墙上悬挂螺钿边框御笔挂对,北侧的炕罩内为固定的炕床。[2]西墙上中央挂有一幅御笔,两侧对联为“居中揽外襟怀畅,击毂摩肩职植殷”。
- 同道堂西次间:西次间南侧是一临窗的前沿炕,炕上正中有炕桌,两边为多宝格和炕几,上置文玩器用,临窗的墙上挂着壁瓶。和南炕相对的北侧墙上悬挂一方御笔 “宝”字圆匾,倚墙摆放一张紫檀长方桌,两侧有一对圆形扶手椅。西次间以西为西梢间,二者中间用一道隔扇门分隔。[2]
- 同道堂明间:明间北侧上方正中改挂“襄赞壶仪”匾(咸丰帝题,正中钤“咸丰御笔之宝”印),两侧有对联“盛世寰区仍望泽,端居宵旰早关怀”,炕上设有黄龙坐褥隐枕,两侧有炕几、炕桌,上摆文玩插屏等陈设。[2]
- 同道堂东次间:北墙上挂“译经粹室”匾[8](咸丰帝题[8],一说为“译经萃室”匾[2]),下面设紫檀平头案,两旁设有条桌,上摆有钟表、瓷器、古琴等物。东次间正东的门墙上悬挂着楷书“杜甫秋兴八首”挂匾(奕䜣书),东次间南窗的前沿炕上有黄花梨炕桌、楠木多宝格等陈设。[2]
- 同道堂东梢间:东墙上悬挂蓝字“克敬居”匾(咸丰帝题,右为满文,左为汉文,石青填字,正中钤“咸丰御笔之宝”印)。[8]此匾蓝字是守孝时的专用字。此匾下方是一对乾隆嵌螺钿御笔挂屏。东梢间南侧为炕罩,炕罩内是前沿炕,上有桦木圭式案、坐褥隐枕,圭式案上有掐丝珐琅砚匣、笔山,北侧的炕罩内是一固定的炕床,此种“北床南炕”格局为清朝皇宫常见的室内陈设。[2]东梢间的门上悬挂“清虚”匾,此门有挂帘。
- 东配殿、西配殿:同道堂前的东、西配殿各三间,与咸福宫、同道堂围成一个狭长的小庭院。[1]
- 井亭:同道堂前院落东南角有井亭一座。[1]
居住者
- 明李敬妃
- 清乾隆帝:乾隆年间,咸福宫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所。[1]
- 清嘉庆帝: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乾隆帝崩,嘉庆帝住在咸福宫守孝。同年十月,嘉庆帝方才移居养心殿。[1]
- 清道光帝: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住在咸福宫守孝。[2]
- 清道光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1]
- 清道光朝成贵妃[1]
- 清道光朝彤贵妃[1]
- 清道光朝常妃[1]
- 清咸丰帝: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住在咸福宫为道光帝守孝。[1]守孝期满后,他仍经常在咸福宫居住。[1][2]
- 清咸丰朝康慈皇贵太妃(道光帝的静贵妃):咸丰三年,奕䜣之母康慈皇贵太妃曾在咸福宫短暂居住。[2]
- 清咸丰朝懿嫔那拉氏(即日后的慈禧太后):咸丰五年至咸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曾在同道堂居住。咸丰六年,懿嫔在此生下儿子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生子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2]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