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新资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于2017年5月提出的教育开支计划,计划每年动用50亿港元提升香港的教育质素,当中包括调整中小学的师生比例,增加中小学的资讯科技人员,为特殊教育增拨资源,增加幼儿教育开支,以及为自资院校按学生人数提供津贴等措施[1]。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提出建议
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期间,林郑月娥于2017年2月3日以候选人身份提出政纲,表示会改善香港的教育,及后于2月13日发表将会每年增加50亿元经常性教育开支。她声称香港政府每年的经常性开支,当中教育所占的开支比例,由1997/98年度的百分之25逐步下降至2016/17年度的百分之21.5,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3.3,低于与香港相似的高收入经济体,所以当选后会马上增加教育开支。她又声称即使每年增加50亿元,以2016/17年度教育经费为747亿元作为基础计算,增加幅度是百分之6.7,教育开支也只是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百分之22.6,而且是回复到2012/13年度的水平[2]。
咨询及审议
2017年3月26日举行的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林郑月娥当选成为行政长官,并开始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林郑月娥在当选后表示会优先增加教育资源,并会就新增的50亿元教育开支进行咨询以便分配资源[3]。林郑月娥于5月23日提出,以学券形式资助于香港中学文凭试在四科核心科目考获“3322”的中学毕业生,提供三万元修读自资学士学位课程,这是继第四届政府刚于2017年初的《施政报告》宣布,由2018/19学年起把“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恒常化后,政府又再度为自资院校投入公帑资源[4]。林郑月娥同时又建议,为符合入读内高等地院校要求的学生,提供五千港元的学券津贴,以资助他们到内地升学。对于中小学的新增资源,林郑月娥提出增加中、小学的班师比例各0.1,即小学一班有1.6名教师,初中有1.8名,高中则为2.1名。另外,所有公营中、小学均设一名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而所有特殊学校可获津贴聘请职业和言语治疗师。幼儿教育方面,用作资助资深幼师薪酬的免费幼稚园教育过渡期津贴,建议由2年延长至5年。首批新增教育资源的拨款涉及36亿港元,并会于7月1日新政府上任后立即提交立法会审议,以便赶及立法会于7月休会前通过,令新增的教育资源可于2017/18年度的新学年实施。
2017年7月5日,政府公布“优质教育新资源”的开支安排,将会于7月10日向立法会申请43亿元的拨款[5][6][7],期望立法会通过后可于2017/18的学年落实建议。政府建议的43亿元教育拨款,当中36亿元是新增的经常性开支,另外7亿元是用于幼稚园的非经常性开支。立法会经多个小时审议后,于2017年7月19日傍晚,在立法会于2016/17年度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前,在43票赞成及3票反对下,通过拨款议案。
措施要点
于2017年7月19日通过的43亿元的“优质教育新资源”拨款[8],当中36亿元是新增的经常性开支,另外7亿元是非经常性开支。
36亿元经常性开支被分配予专上教育、公立及津贴中小学,以及特殊学校。
每年开支预算11.87亿元。
为每名香港中学文凭试核心科考获“3322”成绩的中学毕业生提供3万元,资助报读15所认可自资院校的学士学位课程,受资助的学生只需缴交扣除资助后的学费,已入读有关认可课程的合资格学生同样可于新学年获得资助。
为获得内地高等院校取录的中学毕业生提供每年5千港元资助。
每年开支预算14.91亿元。受政府津贴的中学及小学,师生比例增加0.1,令学校可增加教席。
每年开支预算3.28亿元。受政府津贴的中学及小学,每所每年可获2万5千元津贴增加资讯科技人员。
每年开支预算6.03亿元。受政府津贴的中学及小学,各增设特殊教育统筹主任一名,特殊学校可获增加特殊教育教席及医疗人员。
7亿元非经常性开支被分配予幼稚园。延长教师薪酬“过渡期津贴”,由原计划的2年延长至5年,直至2021/22学年。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