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英语:advocacy)系指有目的地去努力改变目前现有或研议中攸关特定个案或其群体权益的公共政策或实务作法,亦或间接促成环境改变以更符合特定个案或其群体的相关需求,例如政策倡议、阶层倡议、公民倡议、社区倡议、个案倡议等。因此,倡议包括“获取公认”、“使其修正”与“促进提升”三个过程。 [1][2][3]
倡议的假设 [1][3]
- 每个人皆享有合理的生活品质之基本权利,并且免于伤害,以及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 社会正义尚未真正在我们社会中实现,而且从事倡议的人仍然不能接受目前的社会现况。
- 人类的问题是起源于社会制度。
- 倡议的焦点在于改变价值观与态度,而非行为本身。
- 政府应该而且会回应个案的需求。
- 政策的决定或改变,务须过程透明化,并前后一致。
- 政策改变主要是促使服务、权力与利益的改善,
- 组织的改变,务须做到公开化及前后一贯性。
- 倡议活动通常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其效果。
倡议的类型
政策倡议(policy advocacy)致力于影响那些拥有法律、公共方案或法院判决等决定权的人。政策倡议与系统倡议(systems advocacy)相同,其目标皆广泛性地改变众多的个案对象或群体。[1]
阶层倡议 (class advocacy)为透过介入的行动来协助一群有同样问题或情况的人[1]。例如,积极涉入维护某一整个类别群体的权益[2]。
社区倡议 (community advocacy)乃在说服或教育被界定及证实有某问题的社区,并且协助社区组织起来。另外,社区倡议也是在替社区有类似问题或需求的一群人发声,而且这些人可能并不知道对方。因此,社区倡议有两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是找出目前政策或方案背后隐藏的信念、态度、错误讯息与意象,第二是以新的思维取代或做些微改变,来消除或抑制原先想法的持续发展[1]。社区倡议的相关概念包含社区联盟、公民参与等[3]。
个案倡议 (case advocacy)积极维护正面临不利情境的特定个案或对象群体(某一家庭、儿童、青少年等),例如没有机构回应、缺乏服务提供或已承诺的服务不兑现等,并透过相关个案的声援行动,以确保或提升为其所需的服务、资源或权益[1]。一般来说,个案倡议的方式有自助团体、去标签化(stigmatization)、促成积极回应的协助网络等,这些多数属于间接服务[2]。
倡议的角色关系
倡议的实务架构
倡议的活动方式
倡议的活动方式如以下17类:争取更好的服务、推动增进机构个案的权益、与机构协商谈判、向决策者提供证据、游说个别的政策制定者、诉讼或寻求法律的救济、代表个案参与行政听证会、影响相关机构的行政法规、教导个案解决问题的倡议技巧、教育个案其应得权益、教育大众在相关议题、监督相关机构的绩效、进行相关议题的研究、组织联盟、影响相关议题的媒体报导、动员选民的支持、投入政治竞选活动等。[1]
相关条目
- 社区心理学 (community psychology)
- 社区咨商 (community counseling)
- 政策分析
- 社区教育 (community education)
- 社区心理卫生中心
- 心理卫生行政 (ment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 群体介入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 心理健康促进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 心理卫生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 社会行销 (social marketing)
- 跨领域合作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 跨系统合作 (intersystem collaboration)
- 心理健康政策 (mental health policy)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