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冈城(日语:有岡城/ありおかじょう Arioka-jō *)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伊丹市(旧为摄津国川边郡)的城。别名为伊丹城、在冈城。国之史迹。
伊丹城此名根据史料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代文和2年(1353年),在伊丹氏一族的森本佐卫门次郎基长之军忠状内描述到[1]。该城从镰仓时代末期起一直都是伊丹氏的居城,但到了战国时代卷入了细川氏的家督之争,成为众多合战的沙场[2]。
享禄2年(1529年),柳本贤治以军势攻陷伊丹城,以伊丹氏家督伊丹元扶为首的三十余人阵亡。同三年(1530年)10月19日,高畠长直担任城主,该位直到翌年2月为止。之后伊丹氏坐回城主之位,天文2年(1533年),受到一向一揆势围城。同18年(1549年),三好长庆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围城却未能攻陷,翌年三月发起和解之议。之后织田信长入京,伊丹氏因是织田氏的麾下,与池田胜正、和田惟政就任摄津的三守护。[3]
天正2年(1574年)7月遭受织田军的攻势,于同年11月15日织田信长的部下将领荒木村重流放伊丹氏后入城,并奉信长的命令将城名改为有冈城,此外村重整修岸之砦、上腊冢砦、鹎砦和城下町的外郭,作为该城的构。同6年(1578年)10月17日,村重举起反叛之旗,不久织田军迅速地包围有冈城,与村重进行笼城战,翌年7月20日村重见形势不利,悄悄地逃至尼崎城,同年11月有冈城遭到攻陷,妻子和荒木一族族人等500余人分别在京都和尼崎受到处刑。之后由池田元助担任城主,再次将城名改回伊丹城。同11年(1583年),元助移封至美浓国,伊丹城成为丰臣秀吉的直辖域内而遭废城。[2][3][4]
昭和54年(1979年),因荒木氏时期所建造之构而被指定为国之史迹[5]。
昭和58年(1983年),开始将城址整备成公园,最后于平成5年(1993年)竣工,公园内仍残留一部分本丸遗迹。
有冈城位在伊丹台地的东缘部,在标高15至20米的段丘面筑城,加上“构”来看的话,该城领域可达到南北1.8公里、东西0.8公里,外围总长4.5公里。城的中心部分在称为古城山的台地周围,主要分为本丸、西郭和南郭三区,其西侧和南侧为宽15至17米的内堀,与东侧的段丘崖围绕着有冈城。西方的防御线以大沟筋化分为内外曲轮,内曲轮为侍町,外曲轮则是城下町,主要据点设置岸之砦、上腊冢砦和鹎砦。[2][3]
在本丸地区的地层发现到有冈城时期的石垣、土垒、础石建物、沟和井户,亦在下层发现到伊丹城时期的础石建物、土垒和栅栏。该地区之西缘至北缘的现存土垒内侧发现到以野面积方式堆叠的石垣,另外在石垣中发掘出宝箧印塔、五轮塔等石造美术物,推测是以信长建造的二条城为范,将石造品作为石垣的基础使用。[2][6]
西郭地区推测经由三个时期构成,在地层中发现到有冈城时期的础石建物、战国早期的础石建物和中世时期的遗物。以空堀与西堀相隔的南郭地区发现较多有冈城时期的遗物,推测是村重延伸扩张的区域,该区的南边发现到东西方向的堀,依据堀的设计可推论该处为往大手口的入口,在该入口的西北方也发现到疑似橹台的砖列建物。[2][7]
在侍町区域发现到伊丹城时期的空堀,此堀全长约20米、宽约4米、深约2米;有冈城时期的堀则发现多个遗迹,分别有宽2至3米和宽4至5米。以两时期堀的走向与现在道路比较的话,伊丹城时期的大相径庭,有冈城时期的则几乎一样。在侍町的西方则是城下町,在两町之间主要以名为“大沟筋”的堀区分,该堀推测宽为6米、深为2.7米。另外在大沟筋南方也有几条堀存在。[2][8][9][10]
在构的外围设有三个城寨,主要作为防御设施。在北端的岸之砦,东西、南北皆为150米的城寨,因西侧的城外地形较高,因此建设土垒和两重堀;西端的上腊冢砦,东西、南北为100米,推测是在古坟时代前期利用前方后圆坟而成,该砦由宽约3至3.5米的堀所围绕;南端的鹎砦之面积与上腊冢砦大致相同,由古坟时代中期的古坟而成,在该砦发掘到直径约2.2米的大型井户迹。[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