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是中国古代一系列重大名山的总称,是中国古代礼制中重要的祭祀对象,与五岳、四海、四渎并称“岳镇海渎”。镇山的具体所指曾有过多次改变,至宋元确立为五镇,分别为东镇沂山(在今山东临朐)、西镇吴山(在今陕西宝鸡)、南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北镇医巫闾山(在今辽宁北镇)、中镇霍山(在今山西霍州)。
镇山概念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周礼》中。《周礼·夏官》中提到“九州”,每一州都有一座“山镇”:扬州,会稽山;荆州,衡山;豫州,华山;青州,沂山;兖州,岱山;雍州,岳山(今吴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霍山;并州,恒山(今大茂山)。[1]《周礼·春官·大司乐》将“四镇五岳崩”与“日月食”相提并论,是国家遭遇的重大异变。[2]“镇”最初泛指地域内高大的名山,在这一含义上跟“岳”同义,两者常常混同。 [a]
东晋时期,晋成帝设立北郊,地郊所祭祀的四十四神中,全国性大山包括五岳以及《周礼》九州山镇中未列入五岳的沂山、岳山、霍山、医无闾山、会稽山[b],但这五座山还没有像“五岳”那样用一个名称来概括和统称。[7]南朝承袭东晋礼制,梁朝北郊同样祭祀以上诸山[8],当时的博士明山宾将其中五岳以外的全国性大山称为“镇”。[9]北朝的北齐则明确特指沂山、会稽山、衡山、太岳山(即吴山)、医巫闾山为“镇”,超出一般的山。[10]隋朝礼制在南北朝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创了完整的岳镇海渎国家山川祭祀制度[11],确定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分别立祠。[12]
隋朝确立东西南北镇,又将霍山定为冀州镇,是为了调和《周礼》中“五岳四镇”和九州镇山除诸岳之外尚有五座的矛盾。唐代礼制,有时只采用四镇,如《开元礼》中明确祭祀五岳四镇[13],有时则将五镇同等对待,如天宝八年,将“九州镇山,除入诸岳外”都封为公。[14]到北宋乾德六年,将霍山定为中镇,与五方五岳相配的五方五镇自此明确定立。 [15]
隋唐时期,吴山在诸镇中地位最高。隋代,诸镇中只有吴山跟五岳一样设有令官。[16]安史之乱中,唐肃宗将吴山改为西岳。[17]宋代,吴山于元丰八年(1085年)首先由公改封为王,其他四镇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方才封王。[18]元明清,则以医巫闾山为诸镇中地位最高者。如清代祭祀医巫闾山时,除音乐外均按照五岳的典制。[19]有学者认为,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政治中心从长安转至北京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11]
古代王朝祭祀五镇,往往与五岳、四海、四渎一起。周期性祭祀分为代祀和常祀。前者即派遣使臣,代表中央到各地祠庙祭祀;后者即所在地地方官员每年前往祠庙例行祭祀。[20]此外还有临时性祭祀,如旱灾时的祈雨[21]、地震后的祈福[22]等。[23][24]五镇均设有祠庙,分别为东镇庙[25]、南镇庙[26]、霍山祠[27]、西镇吴岳庙[28]、北镇庙[29]。北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东镇庙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