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条论纲 》(德语:95 Thesen ),或称《关于赎罪券的意义及效果的见解 》(拉丁语 :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 [ a] ),是一份反对赎罪券 的学术论辩 提纲,由萨克森选侯国 维滕贝格大学 道德神学 教授马丁·路德 于1517年撰写。这份提纲不但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运动,后续其他神学家响应的的宗教改革 ,更直接促成了新教 的诞生。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 ,请协助
改善本条目 或在
讨论页 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
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
(2024年6月15日 )
此条目
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 (2024年6月17日 )
Quick Facts 九十五条论纲, 原名 ...
九十五条论纲 原名 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 a] 作者 马丁·路德 译者 贾斯特斯·乔纳斯 类型 文本 、文献 、历史事件 [*] 语言 拉丁语 出版时间 1517年10月31日 出版地点 德国 原始文本 英语维基文库 上的《九十五条论纲 》
Close
路德张贴论纲的诸圣堂大门(德语:Thesentür) 原为奥斯定会 会士的路德,在1510年被派往罗马 讨论修会的问题,他对圣座 的贪腐无道非常失望,使他对教会的问题有了切身的了解。1511年路德迁往维滕贝格 ,此后在此居住终其一生。1512年他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成为维滕贝格大学的教授。此后几年间他对因信称义 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孕育了后来宗教改革的思想。1517年一次赎罪券的发行成了一个导火线。
圣座 出售赎罪券 (大赦 证明书)的做法在11世纪 十字军 的时候开始出现,让信徒能以金钱的捐献赎买将来在炼狱 的苦刑,还可以给已经死去的人代购赎罪券。一句俗语说“银币叮当落进箱底,灵魂雀跃跳出炼狱 ”。赎罪券的理论是认为耶稣和圣徒有多余的功德,教会有权利释放给其他信徒,为他们代赎那些非永恒的罪罚。炼狱是不完全的信徒死后暂居的地方,接受暂时的惩罚,炼净以后才得上天堂。赎罪券在那个时代成为圣座的重要经济来源。
1517年圣座开始一次特别大规模的赎罪券出售,有两个起因,一是圣座需要建造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 ,另外,一位阿尔布特 主教为了要做美因茨 的枢机 ,向富格尔家族 借了很多债,以便上缴给教宗良十世 (当时的主教职位常常以奉献的名义变相出售 )。圣座授权阿尔布特在他的属地出售赎罪券,所得由双方平分,但对外宣传只称是修建圣伯多禄大殿。这次出售的赎罪券很特别,是全大赦赎罪券,可以赎买过去所犯的罪攒下来的所有刑罚,将购买者重新恢复到好像初生婴儿的纯洁状态。一般的赎罪券只能赎买一定年数的炼狱受刑,无限制特效的赎罪券很罕见,立刻轰动各地。出售赎罪券伴随着很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有专门的出售特使到各地去,举办游行、演讲,一时搞得轰轰烈烈。路德所在的萨克森 地区其实是没有出售这种赎罪券的,因为赎罪券的出售需要当地领主的同意,这中间往往有很多的政治斗争,而萨克森的腓特烈 亲王不许,以保护当地教堂的与圣物相关的赎罪券,但也有人去邻区购买,可见其盛况。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诸圣节前夕 ,路德在当地的诸圣堂 的门上贴出布告《关于赎罪券意义与效果之见解 》(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 ,共九十五条),列出反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征求学术的辩论,同时寄信抄送阿尔布特 主教。九十五条的主要论点是:得神赦免的唯一途径是悔改(#1)。赎罪券仅能赎买从人来的惩罚(#34),不能赎买人在炼狱中所受的刑罚,第一,因为那是神所加的刑罚,教会法或者教宗无权减免(#5,#20,#22)。第二,赎罪券也不能换取耶稣和圣徒的功德来减免刑罚(#56-#58)。赎罪券反而助长发行经手人的贪婪(#66,#67),引发大众对教宗的反对(#81),是对信徒进入天国的虚假的平安保证(#95)。九十五条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是这样的:“当我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时,他的意愿是希望信徒们毕生致力于悔改”。“唯有经历各种苦难,而不是虚假的平安担保,才能有把握进入天国。”
九十五条是以拉丁文 写成的,本意是征求学术 辩论 ,而非开宗立派。但有人将它翻译成德文 ,以刚刚盛行起来的印刷术 印刷发行,立刻不胫而走,传遍德意志和整个欧洲。一般认为这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3]
严格来说,路德并没有说赎罪券是绝对错误的,他只是说(#68)“和神的恩典及十字架的虔诚相比,赎罪券实际上是最微不足道的”。他承认教宗在地上也是有惩罚会众的权利(#5),赎罪券可以满足这种在地上的惩罚(#34)。但这一点几乎只有理论上的意义,从通篇来看,他的反对的口吻是很明确,甚至很激烈的,作为“虚假的平安保证”(#95),赎罪券的弊端远远大于其效用。
对赎罪券的批评一直是有的,路德的九十五条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从根本的神学上质疑教宗 的赦罪 权柄,这一点思想后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路德对于圣座 和教宗的权柄还算是尊重的,特别是对于教会法,他认为权柄更在教宗之上。例如谈到教宗的惩罚和赦罪的权柄(#5):“教宗只能赦免根据自己的权柄或根据教会法的权柄加于人们的惩罚”,这是承认教宗还是有一定权柄的,但他在1518年的文章中说““我们无须惧怕在被革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假如被革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就有福了”。这其实是否认教宗的权柄。对于教宗是否能够释放耶稣和圣徒的功德以减免刑罚,他当时持怀疑态度但并没有完全否认,他说(#56):“教宗宣称他所赐予的赦罪恩惠是取自教会的‘宝藏’,基督信徒对此‘宝藏’既未充分讨论,也不了解”。他在1518年写的关于九十五条的阐释,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认为圣徒是没有多余的功德的,因为他们所行的都是应该的,而耶稣的功德也不能通过赎罪券来得到。1518年11月9日,教宗发布教谕,澄清了关于赎罪券的一些观点,明确提出通过教宗的祈求,神会将基督 和圣徒 有余的功德释放出来减免人在炼狱暂时的刑罚。但到那时候,路德的思想已经进一步发展,只承认圣经的权威,不再接受教会法能有与圣经一样的权威,所以教宗教谕已经不能成为赎罪券的理论依据。另外,写九十五条的时候,他对于炼狱的观点还是接受的,但后来的看法改变了。
1519年,马丁·路德 在莱比锡 参加神学论战,辩论的核心不是赎罪券,而是教宗 的权力,因为这正是九十五条背后所指向的,辩论结果双方分歧甚大,辩论18天以后只能休会。此后马丁路德进一步发展他关于教会权柄的思想,1520年出版《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提出人人皆祭司,否认教宗有至高的属灵权柄,又发表《教会被掳于巴比伦 》,在教会的七项圣礼中,只承认洗礼和圣餐是神所设立的圣礼,其余的只是教会传统的一般礼仪,这是更具体地挑战教宗和罗马教会的权柄。归根溯源,他对教会权柄的挑战是开始于《九十五条论纲》。而他对教会权柄的挑战又是建立在两个更根本的神学观念上的,一是因信称义 ,教会与神职 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完全没有赦罪和使人称义的权柄,另一个根本的神学观念是唯独圣经,教宗的谕旨完全没有和《圣经 》同等的地位。
圣座 后来也出现改良性的对应改革运动 。在1550年代特伦多会议 上,正式废止出售赎罪券,但让天主教徒 以善功 和礼拜 来换取大赦 的做法仍持续至今。
悔改是什么
是一生的事。(#1)
是内心的悔改。(#4)
是外在的苦行。(#3)
悔改不是什么
悔改不等于忏悔告解的仪式。(#2)
悔改不等于购买赦罪券。(#35-#36)
购买赦罪券益处不大
教宗只在教会法允许的范围内有权惩罚和赦免。(#5)
因此赦罪券只能免除那些教宗有权施加的惩罚。(#20-#21,#34)
死去的人已经免除了教会所能给予的那部分惩罚。(#8-#13)
因此死去的人不需要赦罪券来免除教会的惩罚。(#22)
赦罪券中是否有耶稣和圣徒来的可转移的功德不清楚,悔改是更可靠的得赦免的方法。(#56-#68)
购买赦罪券常常有害
增加卖赦罪券的经办人的贪婪之心。(#27-#28,#50-#51,)
容易使人忘记真诚的悔改。(#39-#40)
容易使人认为教宗是在敛财。(#81-#91)
总结 - 唯有经历各种苦难,而不是虚假的平安担保,才能有把握进入天国。(#95)
这个名称来自于1517年巴塞尔小册子版论纲的标题。最初几个版本论纲中使用了学院风浓厚的开头说明语 式标题,而非总结式标题。
Roland Bainton, 1950 & 1978,"Here I Sta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Brecht, Martin . Sein Weg zur Reformation 1483–1521 [Martin Luther: His Road to Reformation 1483–1521]. Translated by James L. Schaff.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1985 [1981]. ISBN 978-0-8006-2813-0 . OCLC 985533561 (德语) .
Cummings, Brian.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Reformation: Grammar and Grace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22-07-11 ] . ISBN 978-0198187356 .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8187356.001.000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8) –通过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英语) .
Dixon, C. Scott. The Reformation in Germany.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2002 (英语) .
Hendrix, Scott H. Martin Luther: Visionary Reformer .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300-16669-9 (英语) .
Hequet, Suzanne. The Proceedings at Augsburg, 1518 . Wengert, Timothy J. (编). The Annotated Luther, Volume 1: The Roots of Reform .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2015: 121–166 [2022-07-11 ] . ISBN 978-1-4514-6535-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11) –通过Project MUSE (英语) .
Junghans, Helmar. Luther's Wittenberg. McKim, Donald K. (编).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tin Luth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36. ISBN 9780521816489 . doi:10.1017/CCOL0521816483.002 (英语) .
Leppin, Volker; Wengert, Timothy J. Sources for and against the Posting of the Ninety-Five Theses (PDF) . Lutheran Quarterly. 2015, 29 : 373–398 [2022-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03-26) (英语) .
Lohse, Bernhard. Luthers Theologie in ihrer historischen Entwicklung und in ihrem systematischen Zusammenhang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Its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Contributors] . Translated by Roy A. Harrisville.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1999 [1995]. ISBN 978-0-8006-3091-1 (德语) .
Lohse, Bernhard. Martin Luther—Eine Einführung in sein Leben und sein Werk [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Work]. Translated by Robert C. Schultz.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1986 [1980]. ISBN 978-0-8006-0764-7 . OCLC 12974562 (德语) .
Marius, Richard . Martin Luther: The Christian Between God and Death . Cambridge, MA: Belknap. 1999. ISBN 978-0-674-55090-2 .
McGrath, Alister E. Luther's Theology of the Cross: Martin Luther's Theological Breakthrough.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2011. ISBN 9781119995999 . doi:10.1002/9781119995999 (英语) .
Mullett, Michael A. 马丁·路德. 由王, 慧芬翻译 1.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1. ISBN 978-7-5327-2484-0 (中文(简体)) .
Noll, Mark A.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The Bible in American Public Life, 1492–1783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2022-07-11 ] . ISBN 978-0-19-026398-0 .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0263980.001.000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8) –通过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英语) .
Oberman, Heiko A. Luther: Mensch zwischen Gott und Teufel [Luther: Man Between God and the Devil] . Translated by Eileen Walliser-Schwarzbart.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982]. ISBN 978-0-300-10313-7 (德语) .
Pettegree, Andrew. Brand Luther . New York: Penguin. 2015. ISBN 978-1-59420-496-8 (英语) .
Stephenson, Barry. Performing the Reformation: Religious Festivals in Contemporary Wittenberg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22-07-11 ] . ISBN 978-0199732753 .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732753.001.000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9) –通过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英语) .
Waibel, Paul R. Martin Luthe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Works . Wheeling, IL: Harlan Davidson. 2005. ISBN 978-0-88295-231-4 (英语) .
Wengert, Timothy J. Martin Luther's Ninety-Five Theses: With Introduction, Commentary, and Study Guide .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2015a [2022-07-11 ] . ISBN 978150640194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13) –通过Project MUSE (英语) .
Wengert, Timothy J. [The 95 Theses or] Disputation for Clarifying the Power of Indulgences, 1517 . Wengert, Timothy J. (编). The Annotated Luther, Volume 1: The Roots of Reform .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2015b: 13–46 [2022-07-11 ] . ISBN 978-1-4514-6535-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11) –通过Project MUSE (英语) .
Wicks, Jared. Martin Luther's Treatise on Indulgences (PDF) . Theological Studies. 1967, 28 (3): 481–518 [2022-07-11 ] . S2CID 29384371 . doi:10.1177/004056396702800302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7-09) (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