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范围发展计划》(英语:Mid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为由香港机场管理局于2010年代所发表的《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中的项目,分成不同阶段进行;当中第一期的发展计划,是自香港国际机场落成后,机场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兴建项目;动土仪式于2011年12月9日举行,2015年年底竣工,2015年12月28日局部启用,2016年3月31日正式全面启用。[1]
背景
中场范围位于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以西,在现有的两条跑道之间,占地410,000平方米。计划包括兴建一座楼高5层的客运大楼(即中场客运廊),楼面面积达78,000平方米,包括客运廊、20个停机坪(当中包括2个设有3道登机桥的停机坪,以供予A380型超级珍宝客机使用;余下则为运作停机坪)及1条跨场滑行道、香港国际机场捷运系统延伸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工程将于2012年第2季展开,于2015年12月28日启用[2][3]。
《中场范围发展计划》竣工后,将会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及货物运输的处理能力数量,并且加强香港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促使香港国际机场继续为国际及亚洲的区域航空中心,以及通往中国大陆的首选门户。
历史
2011年1月,机场管理局宣布启动中场范围第一期(英语:Mid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 Phase I)的发展计划[4]。同年12月9日,机场管理局举行了动土仪式,工程耗资90亿港元,于2015年12月28日局部启用,2016年3月31日正式全面启用[5]。
2016年3月31日,机管局首席执行官林天福表示,机管局稍后会在中场客运廊西面作第二期和第三期发展,投资50亿港元分别兴建10个和24个远方停机位,其中第二期预计在2020年启用,届时将增加10个登机桥泊位,而第三期预计于2022年完工,届时将会增加24个登机桥泊位,使香港国际机场的登机桥泊位增加至105个。[6]机管局飞行区运作总经理姚兆聪表示,机场岛尚有一幅土地未使用,机管局将投资50亿港币,在上址展开中场第二期和第三期发展计划,在2016年下半年动工,预计于2022年全部完成,令总泊位数量增加至216个。[7]
环境保护
机场中场范围第一期的兴建过程采用了逾35项环境保护措施,预料能够节省逾20%的能源。设计采用很多环境保护安排,如采用自然光、利用处理过的污水、冷凝水及雨水制冷作为空气调节冷却系统所用及逾80%范围使用发光二极管节能灯等,并且采用高性能玻璃及遮挡太阳装置,天窗朝向北面,有助尽量引入天然光线及减少吸收太阳热力;中场客运廊顶部将会安装面积逾1,200平方米,为届时全香港面积最大的太阳能板。工程期间所产生的废料,有60%将会循环再用[8][9],以成为香港首批获得香港环保建筑协会颁发达到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标准(BEAM Plus)金级标准认证建筑物为目标[10][11]。
经济利益
中场范围第一期的发展计划工程预计会带来2,000个就业机会。
中场范围第一期的发展计划完全后,预计往后每年可以额外为香港国际机场带来额外1,000万人次的客运量[12][13][14],即是将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处理能力数量增加至每年7,000万人次,以及提升其货运处理能力数量至每年600万吨[15]。
相关参见
参考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