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鸺鹠[注 1]学名Taenioptynx brodiei),又名鸺鹠,俗称小猫头鹰,为鸱鸮科鸺鹠属鸟类,是一种属于鸮形目鸱鸮科鸟类。它的自然栖地是亚山地和山地森林,有开阔的空间[5],分布于东洋区亚洲[6]主要分布于北纬35度以南的东亚东南亚地区。[7][8] 它是亚洲最小的鸮类,体长15 cm(5.9吋),体重60 g(2.1 oz)。[5][9]

事实速览 领鸺鹠, 保护状况 ...
领鸺鹠
Thumb
指名亚种,摄于印度北阿坎德邦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鸮形目 Strigiformes
科: 鸱鸮科 Strigidae
属: 领鸺鹠属 Taenioptynx
种:
领鸺鹠 T. brodiei
二名法
Taenioptynx brodiei
(Burton英语Edward Burton (zoologist), 1835)
Thumb
领鸺鹠的分布范围
异名[3][4]
列表
  • Noctua Brodiei Burton, 1835
  • Noctua tubiger Hodgson, 1836
  • Athene Brodiei Blyth, 1842
  • Athene badia Hodgson, 1844
  • Athene pardalota Swinhoe, 1863
  • Glaucidium brodiei Jerdon, 1866
  • Glaucidium immaculatus Hume, 1870
  • Athene minutilla Gould, 1870
  • Glaucidium pardalotum Sharpe, 1875
  • Glaucidium brodiei pardalotum Peters, 1940
关闭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分类

领鸺鹠最初在1836年由英国动物学家爱德华·伯顿描述为Noctua brodiei[10] 根据线粒体DNA序列的比较,它被移至鸺鹠属Glaucidium,证明它与丛林鸮Glaucidium radiatum))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关系密切。[11]

目前承认两个亚种:[12]

  • 指名亚种 T. b. brodiei (Burton, 1836) – 从喜马拉雅山至中国南部,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 台湾亚种 T. b. pardalotus (Swinhoe, 1863) – 台湾

巽他鸺鹠Taenioptynx sylvaticus) 以前被视为领鸺鹠的亚种。根据2019年发表的一项声音研究结果,它被提升为独立的物种。[12][1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描述

领鸺鹠体重约59.4克,翼长约92.6毫米,嘴峰长约20.5毫米,喙宽度约6.7毫米,喙厚度约10.6毫米,跗跖长约16.7毫米,尾长约50.4毫米。[14]

领鸺鹠是亚洲最小的鸮类,体长在15至17厘米之间。[9] 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体重约为63克,而雄性体重约为52克。[5]

这种鸟的颜色为灰棕色(取决于年龄变异),背部和侧翼有条纹,而头部比背部有更多斑点。[15] 它们有明显的白色眉毛,鲜艳的柠檬黄色眼睛和白色的喉斑[16] 下巴、胸部中央和腹部大多是白色的。[9] 浅色的领圈和在颈部两侧的两个黑色斑点模仿眼斑,使鸮看起来像是在背后盯着你,这被称为"枕面"。它的上胸部有灰棕色的浅斑纹胸带,没有耳簇。[5] 在飞行时可以看到它的尾巴,比大多数小鸮都要长,并且有快速的翅膀拍动。[9]

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颜色变异

领鸺鹠会经历各种年龄依赖的颜色变异。在台湾对领鸺鹠进行的标记再捕捉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首次捕捉时,个体年龄为56天,显示出雏鸟颜色变异阶段;背部和头顶的斑点和条纹较少,枕面尚未完全形成。第二次再捕捉时,该个体在孵化后165天,显示出红褐色变异;整体呈橙红色,背部有条纹,头上有斑点,枕面已经形成。第三次再捕捉时,该个体394天大,处于最终的灰色变异阶段。[6]

鸣声

领鸺鹠的鸣声非常独特但辨识度高。雄鸮发出一种4音节的短语"wüp-wüwü-wüp",每隔几秒重复一次,有时结束时为不完整的"wüwü"[5] 它们的叫声开始时柔和,随着兴奋度增加变得更尖锐[17],同时会将头部向各个方向转动,形成一种腹语效果,使人难以找到这只鸟的位置。[5]

favicon
2 sources

分布与栖地

领鸺鹠是其分布范围内的留鸟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分布

Thumb
Collared owlet

领鸺鹠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北部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台湾。它的分布范围向南延伸至马来西亚[5][8] 此鸟类可以在以下国家找到:不丹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台湾泰国越南[18]

favicon
1 sources

栖地

它们偏好的栖地包括常绿森林森林边缘[9]、混合落叶-常绿林地,伴随着橡树杜鹃花杉树[19],以及有灌木丛的开放林地[8] 它们可以在亚山地和山地栖地找到,海拔范围在1350至2750米之间,但也曾在海拔低至700米的农田附近看到过。[5]

属于领鸺鹠属(Taenioptynx)的物种是次生洞巢鸟。这种小型鸮类不会自己筑巢,而是利用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所挖的树洞或天然树洞来筑巢。[20]

Thumb
Collared Owlet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行为与生态

领鸺鹠在白天最为活跃。作为日行性鸟类,这种鸟大部分时间可以看到牠们在栖息、狩猎和鸣声,有时甚至在夜间活动。[19] 它们在栖息时常被其他小型鸟类集群攻击[9]

favicon
1 sources

繁殖

虽然对于领鸺鹠的繁殖方式了解不多,但据信配对的领鸺鹠只在季节性繁殖期间,也就是从三月到四月,才会在一起。[9]

如前所述,它们在天然树洞或由啄木鸟或拟啄木鸟挖出的洞穴中筑巢,这些洞穴通常非常腐烂,位于森林开阔地区的高树干中。[5] 巢卵数量在3至5颗之间,卵呈圆形且为白色。[5] 卵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之间产下,幼鸟在六月中旬至八月初之间离巢。[6]

食物与觅食

虽然对于领鸺鹠的确切饮食进行的研究不多,但我们可以推测它的饮食与其最近亲丛林鸮相似。丛林鸮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如家鼠印度小田鼠棕色刺鼠小臭鼩;爬行动物如石龙子;鸟类;两栖动物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21] 因此,领鸺鹠的食物主要包括小型鸟类、昆虫、蜥蜴、无脊椎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8] 虽然它体型小,但这种猛禽极其凶猛,曾见牠捕获与自己体型相当的猎物。一旦捕获猎物,它会用子将猎物带到栖木上,用喙向上撕开。[5]

favicon
1 sources

状态

虽然领鸺鹠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18] 它的主要威胁是栖地的丧失。在一项研究中,检查了栖地碎片化对亚洲夜行性鸟类的影响,发现领鸺鹠从未出现在面积小于100公顷的森林碎片中。[22] 作者得出结论,诸如森林砍伐等人为压力可以影响到像领鸺鹠这样的小型物种。

favicon
1 sources

注释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