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鼹,即针鼹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称为刺食蚁兽,与鸭嘴兽同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此科下共有三属六种生物,其中巨针鼹属已灭绝,其他两属均生活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1]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4月28日) |
分类
针鼹被分为三属,分别为针鼹属、原针鼹属及巨针鼹属。针鼹属中仅有现存的一个种;原针鼹属中五个种现存只剩三个;巨针鼹属的两个种都已灭绝。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Wild_shortbeak_echidna.jpg/640px-Wild_shortbeak_echidna.jpg)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生活在新几内亚东南,在接近澳大利亚的地方亦有其踪迹,这些地区包括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及内陆沙漠地区等,尤其是在蚂蚁及白蚁生活的地方。牠的体形较原针鼹属动物小,但有较长的刺。
原针鼹属的三个现存物种都是新几内亚的“土著”,因被猎杀而数量逐渐减少。牠们以蚯蚓及昆虫为食。
- 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生活在高原的森林。
- 艾登堡长吻针鼹(Zaglossus attenboroughi):喜欢较高的栖息地,至今仅有极少的发现纪录。
- 大长吻针鼹(Zaglossus bartoni):当中有4个不同的亚种。
已灭绝的两个种是:
- Zaglossus robustus
- Zaglossus hacketti
已灭绝的两个种是:
- Megalibgwilia ramsayi
- Megalibgwilia robusta
特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