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鼩是一类非洲原住的食虫哺乳动物,属于象鼩目(Macroscelidea)。牠们有着很像的长鼻。牠们广泛分布在南部非洲,由纳米比沙漠南非及大森林中都有。其中的北非象鼩则生活在非洲西北部半干旱及多山的地区中。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属 ...
象鼩[3]
化石时期:卢台特阶至现代[1][2]
Thumb
短耳象鼩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亚纲: 兽亚纲 Theria
下纲: 真兽下纲 Eutheria
演化支 有胎盘类 Placentalia
高目: 大西洋兽高目 Atlantogenata
总目: 非洲兽总目 Afrotheria
演化支 非洲食虫类 Afroinsectiphilia
演化支 非洲食虫上目 Afroinsectivora
目: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科: 象鼩科 Macroscelididae
Bonaparte, 1838
  • 东非象鼩属 Rhynchocyon
  • 岩象鼩属 Petrodromus
  • Petrosaltator
  • 巨泡象鼩属 Macroscelides
  • 象鼩属 Elephantulus
关闭

特征

象鼩的体型由10至30厘米不等,重50克以下至超500克都有。短耳象鼩平均大小为15厘米。所有象鼩都是四足行走的,有像的尾巴,并较长的脚。虽然长鼻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扭曲来寻找食物。牠们的寿命约为2-3岁。牠们主要是吃昆虫及其他细小的生物,尤其是甲虫蜘蛛蠕虫白蚁,大部分都是从叶子堆中找到,另外牠们亦会吃一些种子及嫩枝。牠们像有蹄类般有大的犬齿及高冠的颊齿[4]牠们的齿式是:上颚1-3.1.4.2;下颚3.1.4.2-3。

虽然大部分象鼩在日间非常活跃,但却很难见到或捕捉到牠们的踪影。牠们很小心,懂得如何伪装及非常熟悉逃避危险。有几种会在矮树丛中开出一连串的路径,并会在当中寻找食物。若牠们受到骚扰,就会立即沿路径逃走。

象鼩并非高度群居的动物,很多都是一对生活的,共同保护领土。牠们会用臭腺来划分自己的领地。[4]东非象鼩属会在泥土挖像袋狸款式的细小圆锥穴,但其他的则会利用天然裂缝或以树叶筑巢。

雌性的妊娠期为45-60日,一年会生育几次,每胎约有1-3只幼鼩。幼鼩出生时相对的较发育健全,但仍会留在巢中几日才出外。[4]

分类

以往象鼩都是与鼩鼱刺猬分类在食虫目之下,是有蹄类的远亲。但分子证据显示象鼩应与马岛猬科金毛鼹科及以往被认为是有蹄类的蹄兔海牛目土豚归入非洲兽总目中。[5][6][7]

一些象鼩的化石亦被发掘出来,都是从非洲发现的。如Myohyrax很像野兔,而其他的如Mylomygale则很像啮齿目。这些不寻常的形态都于更新世灭绝了。[8]

Thumb
法兰克福动物园内的象鼩。

象鼩共有4个及十多个物种,当中有两属是单型的。其分类如下:

  • 象鼩属Elephantulus
    • 短鼻象鼩E. brachyrhynchus
    • 埃氏象鼩E. edwardii
    • 褐足象鼩E. fuscipes
    • 赞河象鼩E. fuscus
    • 沙地象鼩E. intufi
    • 裸尾象鼩E. myurus
    • 里氏象鼩E. revoili):学界自1968年后就再没见过,但2019年又重新在吉布提发现。
    • 赤象鼩E. rufescens
    • 岩象鼩E. rupestris
  • 巨泡象鼩属Macroscelides
    • M. micus[9]
    • 短耳象鼩M. proboscideus
  • 岩象鼩属Petrodromus
  • Petrosaltator
    • 北非象鼩P. rozeti
  • 东非象鼩属Rhynchocyon

外部链接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