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籍天主教神父,九龍觀塘堂區創辦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万金培神父(英语:Edward Leo Krumpelmann[1],译音:爱德华.里奥.金培文,1909年1月30日 – 1975年6月23日[2])是一位美国籍玛利诺会天主教神父。他在二十世纪中叶活跃于江门和香港,从事传教、赈灾、医护和教育工作。他曾任加州山景城副教区长,又创立了香港观塘天主教堂区和当地一所天主教学校。
万金培于1909年1月3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出生。1926年,万氏卒业于圣多默军校(St. Thomas Military Academy,今称圣多默学院),并于1927年入读明尼苏达大学。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修业三年,途中曾因工作缘故休学。1931年1月,他入读拿撒勒堂修道院(Nazareth Hall Seminary),并于1934年8月1日加入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加入玛利诺会后,他入读玛利诺维纳神学院(The Venard)和玛利诺修道院,并在1941年6月22日晋铎成为神父。[2]加入玛利诺会前,他是圣保罗圣马尔谷堂(Church of St Mark)的成员。[3]
1951年10月15日,万金培和 Warren Brennan、Winkels、Sibert,共四位神父乘泛美航空“飞剪”客机经马尼拉抵达香港,[4]随即转抵江门,派驻天主教江门教区。他在中国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岁月。[5]
随了传教,玛利诺会的神父们也常参与医护工作。万金培是当中的一分子,经常以医疗服务作为接触本地人,传讲福音的工具。万金培在缺乏医护专业人员支持的情况下提供医护服务的本事备受后人称颂。韦斯特(Jean-Paul Wiest)记述:“万神父到五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传教,小镇的理发师傅对他说:‘我儿子疯了,他只有十五岁大。我们把他绑起来了。’于是,万神父喂了那小孩一颗山道年杜虫药和一颗甘汞泻药。不出三四日,那小孩就治好了。他父亲自然很高兴,走遍大街小巷跟人分享这故事。这次偶然的医治带来的知名度,好比数百小时的传教工作。”[5][6]
战争结束后不久,万金培患上结核病,于是在1947年4月返会美国接受治疗。回美后,他继续在玛利诺会担任神职工作,在1949至1958年间出任加州山景城副教区长。[2]
1958年,万金培获玛利诺会派驻香港。由于当时观塘一带人口快速增长,他在1962年6月协助赖存忠神父创立了香港观塘圣若翰堂区。[7]同年7月,他创办了观塘圣若翰学校(今称圣若翰天主教小学)。[8][9]堂区最初覆盖全观塘,后来因为人数增长在1967年分拆成三个堂区。[7]1966至1975年,万金培出任香港天主教美国水兵神师,服务旅港美军。[1]
1975年初,万金培的左肺出现凝血症状,于是离开香港,在3月31日返回美国接受治疗。接着两个月,他的病情稍有好转,但在六月尾突然恶化。6月23日,他被送到亨内平县总医院,当晚逝世。他的遗体被移送到纽约州圣母山(Maryknoll)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总部,26日下葬于玛利诺坟场。[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