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塘咀(英语:Shek Tong Tsui或Belcher Point,亦作石塘嘴)位于坚尼地城以东,香港大学以北,西营盘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属香港香港岛中西区的地区。[1]
清朝初期,石塘咀一带只是一个荒芜的山坡。正是这个原因,清代嘉庆二十四年 ( 西元一八一九年) 刊行的《新安县志》没有本地区的任何记载。由于石塘嘴盛产优质的花岗岩(麻石),可作建筑材料之用,吸引了一批以打石为业的惠州客家人到来开采。[2]
1841年即开埠当年的人口普查出现“石塘嘴”作为打石工人的聚居点;当时人口有25名。[3]至1880年,当时石塘咀已形成花岗岩石矿场,在采矿完成后,该处剩下凹陷大石塘,而向海的一段较尖而窄,状似鸟咀,所以得到“石塘咀”此名。[2]
早在1903年,石塘咀填海工程尽管已经完成,但该地仍然是一个荒芜而偏远的地方。1904年香港第13任港督弥敦抵港,刚好上环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弥敦灵机一触,下令所有妓寨一律迁至石塘咀,利用妓院开发该区。石塘咀因而名盛一时,当时石塘咀风月区有数百间妓院,“大寨”70多家,妓女近二千人,酒楼40家,而依靠妓寨维生的人更接近五万人,遂有“塘西风月”之称。以当时香港人口不足50万来说,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依赖石塘咀生存。此外香港第一间戏院亦是位于石塘咀,位于德辅道西,名为太平戏院,是香港当时最大的粤剧戏院。[4]
到1935年香港政府依随英国法例立法禁娼,昙花一现的塘西风月暂告一段落。不过在香港日治时期,因为日军总督部颁令所有华人妓院必须迁到石塘咀的“娱乐区”,所以石塘咀曾再度繁华起来。当时石塘咀易名为藏前区(假名:くらまえく),大酒家和妓寨都相继复业,高峰时期领有牌照的妓院有五百多家。不过当时民不聊生,能够上妓院的只有一批日宪密侦。
政府于1980年代曾打算以地铁港岛线连接该区,并于区内预留车站出口两个位置,惟计划一直停止。2005年6月当局决定开始港岛线西延的西港岛线计划,并于石塘咀设一地铁站,以龙虎山上的香港大学命名为大学站,但这个名称与九广东铁(现称东铁线)的大学站相同,因而引来了不少争议。该车站最后命名为 香港大学站(HKU Station),香港大学站同时亦被建议为连接南区的港铁南港岛线西段的车站。
根据香港学者陈云根在《咸湿》一文章中提及,有人推断,咸湿此词语于1920至1930年代由在石塘咀工作之妓女所创造。石塘咀早年是香港色情行业其中一个集中地,妓女颇多接待位于附近码头工作的苦力,该等男人终日劳累而流汗,海风吹拂,皮肤结盐,惹来一身咸水味,故称该等上门寻芳之急色男子为“咸湿佬”[5]。
港铁在石塘嘴南面设有香港大学站(HKU Station),乘客可以在此乘搭港铁港岛线,香港大学站亦被建议为连接南区的港铁南港岛线西段的车站。香港大学站曾被称为宝翠站(Belcher Station)、屈地站(Whitty Station)和石塘嘴站(Shek Tong Tsui Station),惟港铁最终采用香港大学站作正式站名。
由于西营盘与石塘咀十分相近,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会以威利麻街、皇后大道西、东边街、高街、薄扶林道至宝翠园、西祥街及西祥街北为范围。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