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橱窗》(英语:Life's Shop Window)是詹姆斯·戈登·爱德华兹执导、克莱尔·惠特尼斯图尔特·霍姆斯主演的1914年美国无声剧情片改编自1907年安妮·索菲·科里的同名小说,讲述英格兰孤儿莉迪亚·威尔顿(惠特尼饰)和丈夫伯纳德·切特温(霍姆斯饰)的故事。两人合法结婚,但因没有公开导致女方被控未婚生子。威尔顿被迫离开英格兰,后在亚利桑那州与丈夫团聚。她在美国遇到故友尤斯塔斯·佩勒姆,差点做出对不起丈夫的事,但在紧要关头幡然醒悟后回到家人身边。

事实速览 生活橱窗Life's Shop Window, 基本资料 ...
生活橱窗
Life's Shop Window
Thumb
众人在安德森农场看到莉迪亚·威尔顿的孩子
基本资料
导演
  • 詹姆斯·戈登·爱德华兹
剧本玛丽·阿斯奎斯
原著根据维多利亚·克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主演
  • 克莱尔·惠特尼
  • 斯图尔特·霍姆斯
摄影哈里·A·菲什贝克
制片商票房吸引公司
片长86分钟
产地美国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14年11月19日
发行商票房吸引公司
关闭

威廉·福克斯创办的票房吸引公司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前身)此前只负责电影分销,《生活橱窗》是该司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多篇评论认可片中对原著情节的取舍,但对电影本身品质态度褒贬不一。电影在纽约的首映大获成功,这又成为在其他地区宣传的重要卖点。如今,《生活橱窗》与福克斯公司大部分早期作品一样,很可能已因1937年福克斯金库火灾在历史长河消失

剧情

伯纳德·切特温(Bernard Chetwin)在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位于英格兰的农场寄宿,他很讨厌安德森娇纵的女儿贝拉(Bella),反倒喜欢上女佣莉迪亚·威尔顿(Lydia Wilton)。威尔顿是孤儿,她与切特温聊起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两人堕入爱河。在此期间,威尔顿还结识尤斯塔斯·佩勒姆(Eustace Pelham),听他谈起所谓“生活橱窗”的人生哲学:许多人仅凭十分肤浅的理由就会做出人生重大决定。不久,切特温和威尔顿秘密举办婚礼。[1][2]

为了给新家庭提供物质基础,切特温远赴亚利桑那州开办农场,同时考虑到新大陆边境地区可能很不安全,威尔顿留在英格兰,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去美国。不久,威尔顿生下孩子,但安德森夫人不相信女佣已同切特温成婚,以未婚生子的罪名将她赶出农场。威尔顿带着新生儿飘洋过海来到亚利桑那州,终于抵达丈夫的牧场。[1][2]

切特温忙于管理牧场,威尔顿受到冷落,觉得丈夫不爱她。一天,牧场附近有人受伤,威尔顿认出此人就是佩勒姆。佩勒姆利用她的孤独感趋虚而入,向威尔顿求爱。威尔顿表示对佩勒姆没有爱情,但在后者劝说下却决定一起远走高飞。牧场印第安女佣星光(Starlight)发现女主人收拾行装,于是问她夫妻俩的孩子失去母亲后应该怎么办。威尔顿幡然醒悟,拒绝佩勒姆并回到丈夫身边。电影最终没有透露佩勒姆的结局,有可能被星光所杀。[1][2]

favicon
2 sources

演员

宣传册
Thumb
电影宣传册外封
Thumb
宣传册内页,介绍电影在纽约大卖
  • 克莱尔·惠特尼(Claire Whitney)饰莉迪亚·威尔顿
  • 斯图尔特·霍姆斯(Stuart Holmes)饰伯纳德·切特温
  • 沃尔特·希区柯克(Walter Hitchcock)饰尤斯塔斯·佩勒姆
  • 特蕾莎·米歇琳娜(Theresa Michelena)饰星光[3][4]
favicon
2 sources

制作

安妮·索菲·科里Annie Sophie Cory)用笔名维多利亚·克罗斯(Victoria Cross)写作,是英国颇受欢迎但也极具争议的新女人小说家[5][6]。她的作品经常涉及通奸和女子性行为[5][7],情节往往与当时人们普遍观念中的两性角色不符,会用女人的欲望来推动情节[7]伊丽莎白·比斯兰德Elizabeth Bisland)认为,科里1907年小说《生活橱窗》的主角莉迪亚有非常鲜明的现代主义特点,可与获得社会更大范围认可的《红字》女主角海丝特·白兰Hester Prynne)相比[8]。《生活橱窗》与克罗斯其他大部分小说一样引发争议,一度被英国流通图书馆协会列为禁书[7]。小说情节经过删减[9],改编成颇受欢迎的舞台剧[10]

1914年,威廉·福克斯经营的票房吸引力电影租赁公司事业蒸蒸日上[11]。该司从巴尔博亚娱乐制作公司Balboa Amusement Producing Company)等制片商购买电影,一边在福克斯位于纽约地区的影院放映,同时向国内其他地区放映商出租胶片[12]。如果不是福克斯觉得生意不能完全依赖他人供货,《生活橱窗》很可能也会由其他公司制作[13]。福克斯决定由旗下的票房吸引力公司自行制作本片[14],他买下新泽西州卑尔根县利堡Fort Lee)的艾克莱尔制片厂和位于史泰登岛的设施[15][16],挑选演员和剧组成员,开始像当时许多制片厂一样把成名作品改编成电影[14]

福克斯以100美元买下电影改编版权[注 1][14]。与之前的舞台剧本一样,玛丽·阿斯奎斯(Mary Asquith)改编的剧本同样删除原著大部分性爱争议内容[14],希望能让福克斯刚刚创办的制片厂融入美国电影工业[16]。福克斯聘请詹姆斯·戈登·爱德华兹(J. Gordon Edwards)执导[14],这很可能是后者的导演处女作。《圣埃尔默》虽然更早,但导演身份尚具争议,部分来源认为该片是伯特伦·布莱肯Bertram Bracken)执导。[18][19]

《生活橱窗》在史泰登岛取景,可能还在位于利堡的制片厂拍摄[20][21]。虽是五卷长片,但电影预算偏低[22],不同来源认为本片耗资4500[注 2][21]或6000美元[注 3][14][15]。福克斯后来宣传电影期间把成本夸大30倍之多[23]。相比之下,当时同等长度的电影大多需要两到三万美元完成拍摄[注 4][24]。据电影史学家特里·拉姆齐Terry Ramsaye)记载,福克斯起初对拍完的电影很不满意,一度想“把这垃圾玩意儿烧了 !”但在他人劝说下改变主意[21]。1914年10月20日,《生活橱窗》在纽约音乐学院Academy of Music首映[2][25],但正式上映则要等到11月19日[22]

favicon
22 sources

评价和影响

Thumb
米歇琳娜和惠特尼拍摄的宣传照

《生活橱窗》上映后所获评价褒贬不一。《电影世界》(The Moving Picture World)影评人斯蒂芬·布什(W. Stephen Bush)认为电影剧情和摄影问题重重,特别是在音乐学院首映时的音乐伴奏简直差到超乎想象,但《生活橱窗》仍然堪称“一流”。对于剧本删减的小说情节,布什声称:“即便是最顽固的卫道士也找不出毛病”。[2]杂志一周后刊出福克斯的回复,感谢布什的评述,承诺自家拍摄的电影不会出现色情或性爱戏码[26]。彼得·米尔恩(Peter Milne)在《电影新闻》(Motion Picture News)发文,认可电影对小说情节的删减和现实主义质感[27]。《综艺》对本片评论不佳,认为剪辑、导演和惠特尼的演出都很不理想,原著小说的大名是电影唯一卖点[28]

电影商业上颇为成功,尤其受女观众青睐。电影在纽约奥杜邦剧院上映首周,买票的观众排出超过一个街区长的两列队伍。[14][29]票房吸引公司与制片厂共同组成福克斯电影公司[30],本片通过新公司名继续发行[31]。电影在纽约的首映大获成功,这又与福克斯吹嘘的拍摄成本一样成为在其他地区宣传的重要卖点[23][4][32]

福克斯早期制作的大部分无声片都在1937年福克斯金库火灾中毁于一旦[33],《生活橱窗》很可能就在其中[34]美国国会图书馆没有任何本片副本存世的记载[35]

favicon
14 sources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