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之都(英语: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是由欧盟每年指定的若干欧洲城市,旨在推广该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发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9/Karte_Kulturhauptstadt_Europas.png/640px-Karte_Kulturhauptstadt_Europas.png)
历史
欧洲文化之都最开始被称为“欧洲文化之城”,它于1983年由梅利纳·梅尔库里构思,并接着由希腊文化部开始举办。梅尔库里当时认为,文化并没有如同政治和经济那样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需要各成员国联合开展一项计划以宣传欧洲文化。欧洲文化之城计划自1985年夏天于第一个拥有此头衔的雅典开始运作。从1999年德国举办期开始,欧洲文化之城改名为欧洲文化之都。
欧洲文化之城 (1985-1998)
![希腊](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c/Flag_of_Greece.svg/22px-Flag_of_Greece.svg.png)
欧洲文化之都 (1998-至今)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Genua_-_Piazza_De_Ferrari.jpg/640px-Genua_-_Piazza_De_Ferrari.jpg)
![意大利](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3/Flag_of_Italy.svg/22px-Flag_of_Italy.svg.png)
1 欧洲文化之都原订将于英国选出2023年代表城市。然而,由于英国脱欧,英国的城市将在2019之后不再符合参与资格。此决定于2017年11月23日,也是英国正式选出主办城市的一周前,才被欧盟委员会官方公告。[2] 原先入选的城市为丹地、里兹、米尔顿凯恩斯、诺丁汉以及代表北爱尔兰联合申请的贝尔法斯特,德里和斯特拉班 [3][4][5]
未来
年份 | 城市 | 国家 | 附注/官方网站链接 |
---|---|---|---|
2024 | 塔尔图 | ![]() |
Tartu 2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巴特伊施尔 | ![]() |
代表整个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Salzkammergut 2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波德2 | ![]() |
Bodø 2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25 | 新戈里察/戈里齐亚 (联合举办) |
![]() ![]() |
GO! 2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肯尼兹 | ![]() |
Chemnitz 2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26 | 特伦钦[6] | ![]() |
Trenčín 20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奥卢 | ![]() |
Oulu 20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27 | 利耶帕亚 | ![]() |
Liepāja 20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埃武拉 | ![]() |
Évora 20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28 | 捷克布杰约维采 | ![]() |
České Budějovice 20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待公布[7] | ![]() |
公布日:2023年末 候选城市: 卢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布尔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克莱蒙费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蒙皮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7] | |
待公布2 | 待公布 | 公布日:2023年9月[8] 候选城市:布德瓦, 斯科普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 |
2 新的规范将允许欧盟候选国(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尔多瓦,黑山, 北马其顿, 塞尔维亚,乌克兰)、潜在候选国(乔治亚, 科索沃) 以及EFTA成员(冰岛, 列支敦士登, 挪威, 瑞士)至2021年起每三年可申请代表欧洲文化之都。[9]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