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拟恐怖(英语:analog horror)是恐怖电影的一个子类型,也是寻获影片或伪纪录片电影技术的分支[1][2][3],经常被认为起源于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的网络,具有流行的网络剧包括《无处可走》、《Local 58》、和《大理石黄蜂》。[3][2][4][5]
模拟恐怖作品的主要特征是采用20世纪怀旧的模拟信号电视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以VHS和EAS内容的剪辑影片为基础,其作品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电视节目、广告、紧急警报、虚构文件、生活纪录、录像带、教育解说影片等性质。[6]
模拟恐怖通常以其低保真图像、神秘资讯和模仿20世纪晚期电视和模拟录音的视觉风格而著称[2][7][8]。这种审美风格的选择是有意为之的,因为模拟恐怖作品通常背景设置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2][7]。这个流派之所以得名“模拟恐怖”,是因为它将模拟电路元素与恐怖题材相结合,例如模拟电视和VHS录制,后者则采用模拟录制视频的方法[2][7]。
模拟恐怖的创作也常常受到传统恐怖电影的影响,例如1999年电影《厄夜丛林》和1998年日本电影《午夜凶铃》[2][9]。同时,大卫·林奇的作品《内陆帝国》也对模拟恐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无处可走》和《Petscop》[10]这两个标志性作品[11]。
模拟恐怖可以被看作是Creepypasta的一种形式或后继者。许多早期的恐怖短篇故事已经预示了模拟恐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如《溺死班》、《NES哥斯拉Creepypasta》都涉及到媒体被篡改或伪造的录像,而2009年的Creepypasta作品《蜡烛湾》则聚焦于神秘的电视广播。
模拟恐怖流派通常被认为起源于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的在线视频,主要是YouTube上的内容[2]。具体来说可追溯到2009年1月史蒂文·张伯伦(Steven Chamberlain)发布的《无处可走》,以及2015年10月克里斯·斯特劳布发布的《Local 58》。后者的系列口号“ANALOG HORROR AT 476 MHz”为这个流派定出正式名称。随着《Local 58》的成功迅速催生了更多类似作品,包括《曼德拉纪录》和《瓦尔滕纪录》等[2]。另外一个YouTube频道Kraina Grzybów TV也早在2013年12月开始发布以20世纪90年代电视节目风格为基础的影像,其中包含令人不安和超现实的图像。
2020年,Netflix宣布将模拟恐怖播客《Archive 81》改编成同名系列[8][12]。尽管该系列受到了积极评价,但在第一季播出后不久却被取消了[13][1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