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
位于缅甸掸邦的地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果敢(缅甸语:ကိုးကန့်,缅甸语委转写:kui: kan.)是缅甸东北部的一个地区。其位于掸邦北部,西临萨尔温江,东与中国云南省接壤,总面积约为1,895平方公里。首府老街。在缅甸官方的行政区划中,果敢地区属于老街县管辖。根据2008年颁布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该地区设立果敢自治区,旨在让该地区的果敢族(汉族)自治[1]。然而事实上现在果敢全境为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控制,归缅甸联邦第一特区管辖。该地区人口主要为果敢族,是居住在缅甸的云南人后裔。
果敢 ကိုးကန့် / 果敢 | |
---|---|
历史地区 | |
![]() 2009年八八事变期间的果敢 | |
坐标:23°41′N 98°46′E | |
最高点 | 2,548 m |
面积 | |
• 总计 | 1,895 平方公里(732 平方英里) |
海拔 | 1,000 米(3,000 英尺) |
人口(2009) | |
• 总计 | 150,000人 |
• 密度 | 79.2人/平方公里(205人/平方英里) |
果敢历史上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今中华民国声仍称对其拥有主权,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历届中国政府基本上都对果敢置之不理。该地区在云南省和掸邦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缓冲区。果敢土司杨氏家族原本是来自南京的明朝忠臣,他们将这一地区整合为一个单一的政体。1840年,云南巡抚授予杨氏世袭统治权。1885年英国征服上缅甸后,果敢最初根据1894年中英边界条约划归中国。1897年2月签署的补充协议中将其割让给英属缅甸。
1960年代至1989年期间,果敢地区由缅甸共产党控制。1989年缅共武装派系解散后,该地区为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控制。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缅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导致了2009年八八事变和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在2023年的1027行动中,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再次重新控制果敢。
词源
“果敢”之名源于缅甸语ကိုးကန့်,而这个缅甸语词汇源于掸语的ၵဝ်ႈ(kāo,“九”) + ၵူၼ်း(kúun,“人家”)或ၵၢင်(kǎang,“卫队”),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或“九支部队”的意思。果敢是这个词的音译,果敢人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
人口
2009年,果敢地区的人口大约150,000人。[2]其中大约10万人持有缅甸籍,其余为中国公民。缅甸籍人口中,90%为果敢族。[3]果敢族为世居缅北的汉族云南人后裔,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
历史

清代傣族镇康州土司地
黑线为现代地区界,绿线为现代国界果敢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如佤邦、克钦邦等等)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直接统治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
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大理国时期,划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
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分。明代,其地流转于傣族镇康土司、孟定土司、耿马土司、木邦土司。[4][5][6]17世纪南明政权向西南方败退,大规模的汉族平民随着永历帝的明军迁徙云南。
18世纪,镇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处出现了杨姓汉人势力,杨献才与继任者杨维兴以兴达户为基础,对外扩张。至1840年,第四代领导者杨国华被清朝册封为世袭果敢县土司。[7][8][9][10]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清朝签订契约,界定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部分则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11][7][8]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
二战之后,果敢与邻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国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出席彬龙会议,签订彬龙协议与英属缅甸殖民地下的其他各邦共同组成缅甸联邦[12]。果敢获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从属于木邦,但丧失江西地区的统辖权[12]。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历时两百余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权予地方议会。[13]
土司政权结束之后,果敢陷入了长年的动乱。1963年杨振材遭到缅甸奈温政府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随即建立了军队与政府相抗,反抗势力很快地被瓦解,但战争没有完全结束,由原有的反奈温政府战争,逐渐演变为果敢各方势力内战。杨振声最后流亡法国。1968年以后,缅甸共产党吸收了缅甸东北山区的少数民族武装,控制缅甸东北边境地区,包含果敢大部分领土。
1989年,彭家声治下的果敢脱离缅共,与缅甸政府停战,3月11日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通称“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特区保有有限的军力,独立的内政、军事、财政等权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14]。
1992年,杨家兄弟政变,驱逐了彭家声,杨氏政权获得联邦政府承认。1995年彭家声武力夺回果敢政权。2003年全面停种罂粟。
2009年发生八二七武装冲突之后,彭遭驱逐,特区政府改组,由白所成担任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15]。2011年,果敢自治区成立,但该自治区的合法性不被彭家声领导的同盟军承认,同盟军称其为“伪自治区”[16]。2011年底,果敢自治区与中国临沧市、镇康县决定合作开辟125国际工业区。2016年4月,赵德强任新一届果敢自治区领导委员会主席[17]。
果敢的统治者
- 果敢土司
- 参见果敢土司
- 事实上的统治者
- 杨金秀 1960年–1963年(安全监督)
- 杨振声 1963年-1965年(果敢自治军司令)
- 罗星汉 1965年–1969年3月(果敢嘎戈也司令)
- 彭家声 1969年3月–1990年1月3日(果敢县县长)
-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主席
- 彭家声 1990年1月3日–1993年2月27日
- 杨茂良 1993年2月27日–1995年12月20日
- 彭家声 1995年12月20日–2009年8月25日(流亡:2009年8月26日–2022年2月16日)
- 白所成 2009年8月25日–2011年3月30日(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注 1]
- 果敢自治区领导委员会主席
- 白所成 2011年3月30日–2016年4月5日
- 赵德强 2016年4月5日–2021年2月19日
- 李正福(缅甸名:吴敏遂ဦးမြင့်ဆွေ) 2021年2月19日–2023年11月9日
- 吞吞敏 (ထွန်းထွန်းမြင့်) 2023年11月9日–2024年1月5日(代主席)
- 缅甸联邦第一特区主席
- 彭德仁 2024年1月5日–至今(2022年2月16日–2024年1月5日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流亡政府主席)
参见
相关文献资料
- 王士录,2005,《缅甸的果敢族:族称、来历、状况及跨国互动》
- 冯建勇,2007,《近代云南西部疆域变迁述论》
- 袁方 刘镇发,2007,《缅东果敢话音系探析》
- 李子平,2016,《论缅甸果敢民族历史、礼俗与华人性》
- 鲁成旺,2012,《果敢志》
- Jackie Yang Li, 1997,《The House of Yang, guardians of an unknown frontier》。中文版书名《杨家,一个未知国门的守护者》
- 蔡山,1989,《果敢》
- 萧德虎等,1992,《镇康县志》
- 鲁成旺,1994,《永德县志》
- 尤中,1986,《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
- 凤凰卫视,2005,《唐人街故事》
- 2004年,《唐人街-果敢之行》,凤凰卫视制作。
- 2009年,《果敢恩仇录:缅甸边城战地报告》,凤凰卫视制作。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