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
波蘭第二大城、小波蘭省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蘭第二大城、小波蘭省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拉科夫[注 1](波兰语:Kraków [ˈkrakuf] (ⓘ)[注 2]),港译格勒古夫,又称克拉考(德语:Krakau [ˈkʁaːkaʊ̯] (ⓘ);英语:Cracow)是波兰第二大城市、小波兰省省会,位于波兰南部,邻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维斯瓦河贯穿市区。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建城历史可追溯到7世纪[3],自1038年起成为波兰首都,至1596年齐格蒙特三世迁都华沙为止[4],传统上一直是波兰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克拉科夫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其老城区及瓦维尔城堡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克拉科夫 Kraków | |
---|---|
县级市及省会 | |
克拉科夫王家首都市 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 | |
绰号:波兰雅典 | |
格言:Cracovia urbs celeberrima(拉丁语“克拉科夫,天下名城”) | |
坐标:50.0614°N 19.9372°E | |
国家 | 波兰 |
省份 | 小波兰省 |
建市 | 1257年6月5日 |
行政区划 | 18区 |
政府 | |
• 市长 | 亚切克·马赫罗夫斯基 (I) |
面积 | |
• 全市 | 326.8 平方公里(126.2 平方英里) |
• 都会区 | 1,023.21 平方公里(395.06 平方英里) |
海拔 | 219 米(719 英尺) |
人口(2021-03-31) | |
• 全市 | 800,653[1]人 |
• 密度 | 2,450人/平方公里(6,345人/平方英里) |
• 都会区 | 1,725,894 |
时区 | CET(UTC+1) |
• 夏时制 | CEST(UTC+2) |
邮政编码 | 30-024至31-963 |
电话区号 | +48 12 |
网站 | www |
官方名称 | 克拉科夫历史中心 |
类型 | 文化遗产 |
标准 | iv |
评定时间 | 1978年 (第二次会议) |
参考编码 | 29 |
分区 | 欧洲和北美地区 |
克拉科夫原为瓦维尔山上的一座小村庄,后逐渐崛起。根据中世纪安达卢斯商人易卜拉欣·伊本·雅库布(Ibrahim Ibn Yakoub)的记载,早在985年,这里已经成为中欧繁荣的贸易中心[3]。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后归属奥地利帝国统治,随着1918年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成立,以及20世纪大学及其他文化场所的建设热潮,克拉科夫再次确立了其国家主要文化中心的地位。2022年,克拉科夫人口为800,653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波兰沦陷,克拉科夫成为纳粹德国殖民政权波兰总督府的统治中心,城中的犹太人被纳粹当局送入隔都,后绝大多数被送往附近的奥斯威辛、普瓦舒夫等集中营集体屠杀[5]。然而,这座城市得以幸免于战争破坏。
1978年,时任克拉科夫总主教嘉禄·若瑟·沃伊蒂瓦当选为教宗,即若望保禄二世,是455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出身的教宗[6]。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克拉科夫老城区及历史中心以及附近的维利奇卡盐矿列入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7][8]。克拉科夫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列为“高度自足”等级的全球城市[9]。克拉科夫拥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瓦维尔主教座堂、瓦维尔城堡、圣母圣殿、圣伯多禄圣保禄圣殿、中央集市广场等是克拉科夫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0]。世界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雅盖隆大学也位于克拉科夫。此外,该市还拥有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克拉科夫歌剧院、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剧院、国家斯塔里剧院等重要文化机构。若望保禄二世国际机场是克拉科夫主要的联外机场,年客流量在全国各大机场中位居第二,也是波兰东南部地区民航运输的中心。
2000年,克拉科夫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2013年,克拉科夫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入选文学之城[11]。天主教会主办的2016年世界青年日也在此举行[12]。2023年欧洲运动会则在克拉科夫和小波兰地区举行[13]。
传统上,克拉科夫的名称来源于传说中维斯瓦人的首领、城市建立者克拉克。在波兰语中,Kraków是Krak一词的古体属格形式,意为“克拉克的城市”。但历史学界对这一名称的来源争议很大,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且尚未形成共识。波兰文献对克拉克最早的记载始于1190年,但该聚落早在7世纪就已经存在,当时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是维斯瓦人。[3]这座城市的名字可能源自波兰语kruk一词,意为“乌鸦”。[14][15]
克拉科夫的正式名称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意为“克拉科夫王家首都市”。[16]
波兰王国 (965—1138)
克拉科夫公国 (1138—1320)
波兰王国 (1320—1385)
波兰王国 (1320—1569)
波兰立陶宛联邦 (1569—1795)
哈布斯堡君主国波西米亚王国 (1795—1804)
奥地利帝国波西米亚王国 (1804—1809)
华沙公国 (1809—1815)
克拉科夫自由市 (1815—1846)
奥地利帝国克拉科夫大公国 (1846—1867)
奥匈帝国克拉科夫大公国 (1867—1918)
波兰第二共和国 (1918—1939)
纳粹德国波兰总督府 (1939—1945)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5—1989)
克拉科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瓦维尔山上的石器时代定居点。[17]在传说中,维斯瓦人首领克拉克在瓦维尔巨龙栖息的洞穴之上建立了克拉科夫城。关于克拉科夫最早的书面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965年,在这份文献资料中,克拉科夫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起初位于摩拉维亚辖境,955年时被波西米亚的波列斯拉夫一世征服。[18]波兰皮雅斯特王朝的梅什科一世于其统治末期从波西米亚人手中夺取了克拉科夫,将其纳入皮雅斯特王朝的领地。[19]
10世纪末,克拉科夫已转变为这一地区首要的贸易中心。[20]1038年,克拉科夫成为波兰王国的首都。[3]此后,瓦维尔城堡等砖制建筑以及圣亚德伯堂、圣母圣殿等罗马式教堂陆续得以兴建起来。[21]1241年,蒙古人洗劫并焚烧了克拉科夫。[22]1257年,克拉科夫大公波列斯瓦夫五世按原样重建了该城[23],并参照弗罗茨瓦夫建立了以马格德堡法律为蓝本的市政制度,包括对市民的税收优惠以及贸易特权等。[24]1259年,蒙古人再次掠夺该城。1287年,蒙古人第三次进犯克拉科夫,得益于新建的防御工事,入侵的蒙古人被击退。[25]
1335年,卡齐米日三世在城西的两片郊区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即卡齐米日。1362年,卡齐米日中心地带建立了防御性城墙,同时圣弥额尔圣达尼老圣殿边上的一块地产被赠予奥斯定会。[26]1364年,卡齐米日三世建立了克拉科夫大学(今雅盖隆大学)。作为中欧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克拉科夫大学的成立,极大提高了城市的地位和重要性。[27]
进入雅盖隆王朝时期,克拉科夫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波兰王国的首都及汉萨同盟的成员,这座城市吸引了许多来自国外的手工业者、商人和行会,科学和艺术开始蓬勃发展。[28][29]王室机构和雅盖隆大学促成了克拉科夫波兰文学文化的第一次大繁荣。[30]
15、16世纪是波兰的“黄金时代”。[31]这一时期,波兰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和建筑作品[32][33],克拉科夫卡齐米日区东北部犹太人聚居区的旧犹太会堂就是一大代表。[34]卡齐米日四世统治时期,许多艺术家前往克拉科夫定居。1473年,卡斯帕·施特劳布于此印刷出波兰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克拉科夫日历》[35][36],随后约翰·哈勒在城内开设了一座印刷厂。[37]
1520年,汉斯·贝赫姆(Hans Behem)在克拉科夫铸造了波兰最富盛名的教堂钟,并根据当时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名字命名为齐格蒙特钟。[38]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弟弟汉斯·丢勒曾是齐格蒙特一世的宫廷画家。[39]汉斯·冯·库姆巴赫为克拉科夫的数个教堂创作了单幅祭坛画。[40]1553年,卡齐米日区议会赋予当地犹太社区于现有防御城墙西侧建立自己城墙的权利。1608年,由于社区规模的膨胀和波西米亚犹太人的流入,城墙得到进一步扩建。[41]1572年,雅盖隆王朝最后一位国王齐格蒙特·奥古斯特死后无嗣,法国的亨利继承波兰王位,随后王位在各个外国统治者之间反复易手,导致城市重要性大为下降,加之瑞典人的侵略和腺鼠疫的爆发,大量无辜市民死亡,城市处境雪上加霜。1596年,瓦萨家族的齐格蒙特三世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4]
自18世纪初期起,波兰立陶宛联邦不断衰落,到了18世纪90年代中期,波兰立陶宛联邦已两度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大强邻瓜分。[42]1791年,奥地利大公约瑟夫二世将卡齐米日并入克拉科夫。此后,富有的犹太人家庭开始陆续迁出。但囿于安息日禁止行旅的法令,绝大多数犹太人仍然住在距离其传统聚会场所较近的地方。1794年,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在中央集市广场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反俄起事。尽管他在拉齐瓦维采战役中以少胜多取得了对俄军的胜利,但最终仍旧导致了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立陶宛联邦灭亡。[43]1809年,拿破仑·波拿巴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克拉科夫,并将其置于华沙公国管辖之下。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恢复了克拉科夫原有的边界,并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1846年,克拉科夫再次爆发反对奥地利帝国的起义,结果遭到镇压。[44]该年11月16日,奥地利与俄国签署条约后,将其吞并,建立克拉科夫大公国,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克拉科夫大公。[45][46]
1866年,普奥战争失利后,奥地利给予了加利西亚地区更多的自治权。[47]这一时期,克拉科夫由于政治风气较自由,成为了波兰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波兰民族的象征,并获得了“波兰雅典”的称号。当时,许多顶尖的波兰艺术家居住于克拉科夫[48],例如画家扬·马泰伊科[49]、剧作家斯坦尼斯拉夫·维斯皮安斯基等。[50]19世纪末的克拉科夫逐渐演化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1901年,克拉科夫开通了自来水和有轨电车线路。1910年至1915年间,克拉科夫与其城郊地区逐渐合并为一个名为“大克拉科夫”的单一行政区划。[51][5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约瑟夫·毕苏斯基在克拉科夫组建了第一精锐连(随后成为波兰军团),争取波兰独立。[53]1914年11月,俄军曾短暂地围困了克拉科夫。[54]1918年,波兰清算委员会控制了克拉科夫,结束了奥地利对此地100多年的统治。[55][56]
一战结束后,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克拉科夫恢复了其波兰文化、学术重镇的地位。这一时期,AGH科学技术大学、扬·马泰伊科美术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几所重要的职业学校相继成立。同时,这里也成为波兰犹太人的一大重要文化中心,锡安主义、劳工主义等思想在城市的犹太青年中广为盛行,哈西迪犹太教与犹太教改革派等不同的犹太教派也在此得以共存、发展。[57][58][59]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将克拉科夫划入其建立的殖民政权波兰总督府管辖下。1939年10月26日,德国设置了克拉科夫大区,是为波兰总督府下四个区划之一,以克拉科夫为其首府。[60]纳粹德国政府任命律师出身的汉斯·弗兰克为波兰总督,以瓦维尔城堡为办公地点。纳粹计划将城中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去,并用德语重新命名城市街道,同时将其宣传为一历史悠久的德国城市,从而实现将克拉科夫全盘德国化的目标。[61]1939年11月28日,汉斯·弗兰克设置了犹太人委员会,协助纳粹当局处理犹太人口登记、征税以及强制劳动等政务。波兰家乡军在此地建立了一套平行的行政体系。[6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56,000名犹太人居住在克拉科夫,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到1939年11月,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口已增长到约70,000人。[63][64]据德国1940年的统计,整个克拉科夫大区居住着超过20万犹太人,占该大区总人口的5%以上。然而,这一地区犹太人的数量可能被低估了。[64]此外,为摧毁波兰文化,从源头上消灭波兰民族意识,纳粹当局组织了“克拉科夫特别行动”,将180名以上的大学教授和学者押送到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以及达豪集中营。后来,他们中的幸存者在意大利名流的请求下获释。[65][66]
1939年12月起,当局将城中的犹太人大规模驱逐到乡村地区。1941年3月,纳粹当局开始将仍然留在城中的犹太人全部送入克拉科夫犹太人区,区内的许多犹太人或者病死,或者饿死。起初,犹太人区是相对开放的,犹太人可以自由进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粹当局全面切断了犹太人区与外界的连结,安全措施也更加严密。1941年秋天,党卫队制定了“通过劳动灭绝”的计划,这进一步恶化了区内犹太人的处境。[67]后来,犹太人区居民或在区内被直接屠杀,或被送入贝乌热茨灭绝营、普瓦舒夫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等集中营。[68]1942年6月至9月间,克拉科夫大区的犹太人被大规模送入集中营屠杀,其中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遣送发生在1942年6月的第一周。[64]1943年3月,犹太人区被彻底清空,克拉科夫犹太社区自此成为历史。[69]
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是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幸存者之一。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犹太人区挑选员工到其工厂工作,使得他们免于遭受屠杀的厄运。[70][71]许多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并没有被直接送到灭绝营,而是被送到总督府辖区的其他集中营做劳工。[64]克拉科夫在二战中受损相对较轻,城中的古迹大多未遭毁坏。[72]。1945年1月,科涅夫元帅率领苏联军队进入克拉科夫,随后开始逮捕波兰救国军成员和忠于波兰流亡政府的人。[73]
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政府在诺瓦胡塔区建造了波兰全国最大的炼钢厂。[74]列宁炼钢厂(今森吉米尔炼钢厂)的建立,标志着克拉科夫由学术中心转变为工业中心。[75]克拉科夫的人口也因新的工人阶层的迁入而快速增长。
嘉禄·若瑟·沃伊蒂瓦在1964年至1978年间担任克拉科夫总教区总主教,期间成功说服政府在新工业区建设第一批教堂。[75][76]1978年,沃伊蒂瓦当选教宗,称若望保禄二世,成为455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出身的教宗。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克拉科夫老城列入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
克拉科夫位于波兰南部维斯瓦河畔,地处喀尔巴阡山脉北麓的谷地之中,海拔219米(719英尺),北临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南距塔特拉山脉100公里(62英里),东距波乌边界230公里(143英里)。
克拉科夫有五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48.6公顷(120英亩)。由于具有高度的生态价值,因此政府专门立法保护这些地区。城市西北侧紧邻别拉尼-泰涅克侏罗纪保护区[77],另有一部分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谷的生态走廊内。[78]市中心位于河流左岸。
一般而言,克拉科夫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79],但其具体数据更符合半大陆性气候的特征。[80][81]在较早的资料中,该市的气候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的暖夏亚型。[82][83]根据文岑蒂·奥科沃维吉吕的气候分类法,克拉科夫的气候属于暖温带融合型气候。[84]
由于其地理位置,克拉科夫容易受到海洋和北极的间接影响,使得其天气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变化。[85][86]
克拉科夫靠近东欧,距离大海相对较远,因此温差较为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9 °C(48.0 °F),1月平均气温为−1.6 °C(29.1 °F),7月平均气温为19.3 °C(66.7 °F)。[87]夏季气温经常超过25 °C(77 °F),有时甚至达到30 °C(86 °F),而冬季夜间气温一般在−5 °C(23 °F)左右,有时可降至−15 °C(5 °F),白天则约为0 °C(32 °F)。
相较于首都华沙,克拉科夫一年中冬季以外大部分时间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而在冬天,和波兰南部的其他地区一样,克拉科夫的日温差较大,风更温和,雨天通常更多,但晴天的可能性也更大。更高的太阳高度角也使得当地的植物能够生长更长时间。[88]此外,根据较早的数据,克拉科夫的平均日照时长较华沙短,但两者的相对湿度差异很小,风向则以东北风为主。[80]
克拉科夫机场气候数据,平均数据1991年–2020年,极端数据1951年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6.6 (61.9) |
19.8 (67.6) |
24.1 (75.4) |
30.0 (86.0) |
32.6 (90.7) |
34.2 (93.6) |
35.7 (96.3) |
37.3 (99.1) |
34.8 (94.6) |
27.1 (80.8) |
22.5 (72.5) |
19.3 (66.7) |
37.3 (99.1) |
平均最高温 °C(°F) | 10.0 (50.0) |
12.3 (54.1) |
18.0 (64.4) |
24.3 (75.7) |
27.9 (82.2) |
31.1 (88.0) |
32.5 (90.5) |
32.2 (90.0) |
27.6 (81.7) |
23.4 (74.1) |
17.3 (63.1) |
10.9 (51.6) |
33.8 (92.8) |
平均高温 °C(°F) | 1.6 (34.9) |
3.7 (38.7) |
8.4 (47.1) |
15.1 (59.2) |
19.8 (67.6) |
23.2 (73.8) |
25.3 (77.5) |
25.0 (77.0) |
19.5 (67.1) |
14.0 (57.2) |
7.6 (45.7) |
2.7 (36.9) |
13.8 (56.8) |
日均气温 °C(°F) | −1.6 (29.1) |
−0.2 (31.6) |
3.5 (38.3) |
9.3 (48.7) |
14.0 (57.2) |
17.6 (63.7) |
19.3 (66.7) |
18.9 (66.0) |
13.9 (57.0) |
8.8 (47.8) |
3.8 (38.8) |
−0.5 (31.1) |
8.9 (48.0) |
平均低温 °C(°F) | −4.7 (23.5) |
−3.7 (25.3) |
−0.8 (30.6) |
3.7 (38.7) |
8.5 (47.3) |
12.2 (54.0) |
13.8 (56.8) |
13.4 (56.1) |
9.2 (48.6) |
4.7 (40.5) |
0.6 (33.1) |
−3.4 (25.9) |
4.5 (40.1) |
平均最低温 °C(°F) | −15.7 (3.7) |
−13.0 (8.6) |
−8.0 (17.6) |
−3.0 (26.6) |
1.9 (35.4) |
6.6 (43.9) |
8.3 (46.9) |
7.7 (45.9) |
2.8 (37.0) |
−3.2 (26.2) |
−7.3 (18.9) |
−13.5 (7.7) |
−18.0 (−0.4) |
历史最低温 °C(°F) | −29.9 (−21.8) |
−29.5 (−21.1) |
−26.7 (−16.1) |
−7.5 (18.5) |
−3.2 (26.2) |
−0.1 (31.8) |
5.4 (41.7) |
2.7 (36.9) |
−3.1 (26.4) |
−7.4 (18.7) |
−17.2 (1.0) |
−29.5 (−21.1) |
−29.9 (−21.8)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7.9 (1.49) |
32.3 (1.27) |
38.1 (1.50) |
46.4 (1.83) |
79.0 (3.11) |
77.0 (3.03) |
98.2 (3.87) |
72.5 (2.85) |
65.8 (2.59) |
51.2 (2.02) |
41.4 (1.63) |
33.4 (1.31) |
673.0 (26.50) |
平均最大雪深 cm(吋) | 7.6 (3.0) |
6.5 (2.6) |
2.7 (1.1) |
0.9 (0.4)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3 (0.1) |
2.7 (1.1) |
4.1 (1.6) |
7.6 (3.0)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6.93 | 15.71 | 15.00 | 12.87 | 14.97 | 13.37 | 15.00 | 12.00 | 12.07 | 13.40 | 14.67 | 15.77 | 171.74 |
平均降雪天数(≥ 0 cm) | 17.9 | 14.1 | 5.5 | 0.8 | 0.0 | 0.0 | 0.0 | 0.0 | 0.0 | 0.3 | 4.3 | 11.9 | 54.8 |
平均相对湿度(%) | 85.8 | 82.5 | 76.3 | 69.9 | 72.0 | 72.7 | 73.2 | 74.5 | 80.2 | 83.8 | 87.7 | 87.5 | 78.8 |
月均日照时数 | 43.3 | 63.2 | 100.5 | 136.9 | 200.8 | 193.5 | 210.5 | 200.7 | 125.4 | 97.7 | 48.8 | 32.1 | 1,453.4 |
数据来源1: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87][89][90][91][92][93][94][95] | |||||||||||||
数据来源2:Meteomodel.pl (records, relative humidity 1991–2020, sunshine 1971–2000)[96][97][98][99] |
克拉科夫天文台气候数据,平均数据1991年–2020年,极端数据1951年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7.3 (63.1) |
21.0 (69.8) |
24.7 (76.5) |
31.2 (88.2) |
33.7 (92.7) |
36.0 (96.8) |
36.7 (98.1) |
38.3 (100.9) |
35.8 (96.4) |
27.9 (82.2) |
24.0 (75.2) |
19.9 (67.8) |
38.3 (100.9) |
平均最高温 °C(°F) | 10.9 (51.6) |
13.3 (55.9) |
18.9 (66.0) |
25.3 (77.5) |
28.9 (84.0) |
32.1 (89.8) |
33.4 (92.1) |
33.2 (91.8) |
28.4 (83.1) |
24.4 (75.9) |
17.8 (64.0) |
11.6 (52.9) |
34.7 (94.5) |
平均高温 °C(°F) | 2.3 (36.1) |
4.4 (39.9) |
9.1 (48.4) |
15.8 (60.4) |
20.6 (69.1) |
24.0 (75.2) |
26.0 (78.8) |
25.8 (78.4) |
20.2 (68.4) |
14.6 (58.3) |
8.2 (46.8) |
3.3 (37.9) |
14.5 (58.1) |
日均气温 °C(°F) | −1.0 (30.2) |
0.4 (32.7) |
4.1 (39.4) |
9.8 (49.6) |
14.6 (58.3) |
18.3 (64.9) |
20.0 (68.0) |
19.3 (66.7) |
14.2 (57.6) |
9.2 (48.6) |
4.4 (39.9) |
0.2 (32.4) |
9.5 (49.1) |
平均低温 °C(°F) | −3.5 (25.7) |
−2.6 (27.3) |
0.3 (32.5) |
4.8 (40.6) |
9.5 (49.1) |
13.2 (55.8) |
14.9 (58.8) |
14.4 (57.9) |
10.1 (50.2) |
5.7 (42.3) |
1.7 (35.1) |
−2.2 (28.0) |
5.5 (41.9) |
平均最低温 °C(°F) | −14.0 (6.8) |
−11.4 (11.5) |
−6.4 (20.5) |
−1.6 (29.1) |
3.0 (37.4) |
8.1 (46.6) |
9.9 (49.8) |
9.2 (48.6) |
3.8 (38.8) |
−1.8 (28.8) |
−5.8 (21.6) |
−11.6 (11.1) |
−16.4 (2.5) |
历史最低温 °C(°F) | −26.1 (−15.0) |
−26.8 (−16.2) |
−23.2 (−9.8) |
−4.6 (23.7) |
−1.8 (28.8) |
2.3 (36.1) |
6.6 (43.9) |
4.5 (40.1) |
−2.6 (27.3) |
−5.7 (21.7) |
−16.1 (3.0) |
−25.7 (−14.3) |
−26.8 (−16.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7.9 (1.49) |
33.3 (1.31) |
38.3 (1.51) |
48.4 (1.91) |
82.6 (3.25) |
81.1 (3.19) |
98.6 (3.88) |
75.1 (2.96) |
70.3 (2.77) |
53.1 (2.09) |
41.8 (1.65) |
32.4 (1.28) |
693.0 (27.28)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6.9 | 15.2 | 14.9 | 12.9 | 14.6 | 13.8 | 14.7 | 12.4 | 12.0 | 13.6 | 14.7 | 16.3 | 172.0 |
平均相对湿度(%) | 82.2 | 78.9 | 73.0 | 66.1 | 68.4 | 68.9 | 70.0 | 72.4 | 79.3 | 82.7 | 84.8 | 83.9 | 75.9 |
数据来源:https://meteomodel.pl/dane/srednie-miesieczne[100] |
千余年来,克拉科夫从最早的核心区逐渐向外发展,并且幸运地躲过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因此其历史建筑大多保存完好,且越靠近中心区,建筑越古老。但与波兰多数城市不同的是,克拉科夫的旧市政厅早已毁于瓜分波兰的狂潮之中。[101]
克拉科夫拥有多达24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约二十万名学生[102],其中历史最悠久的雅盖隆大学成立于1364年[103],是波兰第一所大学,为仅次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之中欧古校。
克拉科夫与下列城市结为姐妹城市或展开合作:[104][105][10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