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琛市政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琛市政厅(德语:Aachener Rathaus)是一座位于德国亚琛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现为亚琛市长及市议会的办公场所。它也是继亚琛主教座堂后,在亚琛旧城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之一。
历史
在14世纪上半叶,作为彰显公民自由的标志,亚琛市民在时任市长格尔哈德·肖鲁斯(1285-1367)的领导下建造了一座新的市政厅。在此之前,当地一直使用13世纪落成的格拉斯之家作为市政厅。作为皇室对公民权的妥协,新市政厅还必须设立一间用于加冕礼宴的大厅。工程于1330年开始,它被建在一座废弃的宫殿建筑的墙基上,这里曾是亚琛皇城的圆厅,始建于卡洛林王朝时期。
始建于查理大帝时期的格拉努斯塔也被移用至新市政厅,并将其高度提升了14米。此外在市政厅的南侧仍有部分使用卡洛林时期的砖石堆砌[1]。它于1349年完工。然而直至1531年,所谓的“加冕大厅(Krönungssaal)”才在亚琛国王加冕之际首次举办宴会。在市政厅担当行政大楼或用于国家庆典期间,城市的部分武器和弹药会被储存在格拉努斯塔,该塔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被用作监狱。
19 sources
从凯撒之梯的入口可以通往地下层的加冕大厅,其中在主显门上原饰有出自1380年左右、描绘着“三王朝拜”场景的石灰岩浮雕。浮雕由四个石灰岩块组成,除东方三王外,还有一个石灰岩块刻有圣母携子形象[3]。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浮雕于1789年有局部被毁。剩余的部分则仍留在了当时被称为“卫戍大本营”的入口上方[4]。这组中世纪的艺术作品是在1879年由戈特弗里德·戈廷所制作的复制品所替代。原件于二战前被转移至市立博物馆,却在战乱中遗失[5]。
3 sources
在1656年的亚琛城市火灾中,市政厅的屋顶及塔楼被部分烧毁。受损的部分随后以巴洛克风格重建。从1727年至1732年,在亚琛建筑设计师约翰·约瑟夫·库温的领导下,市政厅进行了基础性的巴洛克改造,尤其是在正立面及入口阶梯的区域。哥特式人物塑像以及窗户的十字格条均被移除,甚至内部装潢也按巴洛克风格重新设计。如今,在会议室和地面层的“白色大厅”之中仍然保留有这种风格转变的痕迹。[6]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亚琛-列日巴洛克大师雅克·德·勒所作的木镶板画,以及由画家约翰·克利桑特·博伦拉特所作的壁画。它们均展现在所谓的“工头法庭(Werkmeistergericht)”内。这座大厅最初是为由法学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而设,旨在控制亚琛出产的布匹质量,它在后来则成为了市长的办公室[7]。
为了庆祝停战协议的签署,从而结束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市政厅在1748年设立了和平厅(Friedenssaal)。但由于外交使节之间的排名分歧,该厅并未使用。为了弥补这一点,亚琛接受了各使节的画像。它们如今可以在市政厅内各不同的房间内找到[8]。
3 sources
自帝国自由城市地位终止后以及在拿破仑占领期间,市政厅的建筑状态被严重忽视,使得建筑物在1840年有部分垂危瓦解的危险。在此之后,尤其是自19世纪中叶起,市政厅在建筑师弗里德里希·约瑟夫·阿尔克的领导下,按照原始的哥特式形态进行逐步重建,并且还增加了哥特复兴式风格的绘画、浮雕和雕刻。正对集市的外立面则配备了50个国王塑像,以及艺术、科学和基督教的象征[9]。
在此期间,加冕大厅得到恢复,并修建了一个阿尔克风格的新入口。此外,画家阿尔弗雷德·雷特尔获委托对大厅进行一系列大型壁画的创作。这项工程始于1847年,并由他的学生在1861年完成,系列壁画描绘有查理大帝的生平传奇。当收纳于柏林新博物馆的类似艺术作品遭到破坏后,这幅壁画成为了德国后浪漫主义风格画作最重要的见证之一[10]。
2 sources
1883年6月29日,源于安东尼乌斯大街26号,即孟海姆药品和器材仓库发生的火灾,很快便通过屋顶飞溅的火星引燃格拉努斯塔。在四小时内,市政厅的屋顶和两个塔楼,以及位于集市南侧的大量周边住宅都被烧毁。仅带有雷特尔壁画的加冕大厅及建筑的地面层幸免于难,但也遭到了巨量的消防用水侵袭。灾后的修复工作由风俗画家兼涂装技师弗里德里希·盖尔哈特完成。在随后的几年,屋顶及塔楼再进行简易的敷设。
1884年11月1日,亚琛市政府就市政厅的重建工程面向德国建筑师发起设计竞赛。在13份参赛作品中,亚琛本土建筑师格奥尔格·弗伦岑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他也因此在1891年被委任对市政厅及塔楼进行重建。内部空间的翻新工程则由市政建筑师约瑟夫·劳伦特负责设计及领导。在大约1895年,描绘有格尔哈特·乔卢斯和约翰·冯庞特形象的骑士雕塑被重新安装在市政厅背面墙缘的凸出部,而八个中世纪贵族家庭的纹章盾也被重塑在拱肩上。这些作品均出自卡尔·克劳斯之手。此外,至1900年以前,来自亚琛雕刻作坊的卡尔·埃舍、威廉·波尔、兰伯特·皮德博乌夫和戈特弗里德·戈廷也在市政厅墙壁上刻画了多座国王加冕的雕像,另有一部分则由科隆雕刻家克里斯蒂安·莫尔所完成[11]。
2 sources
亚琛市政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幸存而未遭受相关的战争损毁。但在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期间,分离主义运动意图将亚琛从莱茵共和国独立出去,一群独立份子于1923年10月1日冲入市政厅进行破坏。在外立面部分,市政厅塔楼上的人偶装饰和两座时钟均摧毁,集市一侧地面层的所有窗户被砸碎,以及若干历史悠久的房间也被洗劫一空。许多雷特尔的壁画都受到枪击弹痕的严重破坏。而室内的家具,尤其是市长办公室和加冕大厅内,均被砸碎和作为投掷物使用。在皇帝大厅内还发现了一个未引爆的炸弹[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市政厅遭受了多次轰炸,尤其在1943年7月14日和1944年4月11日的空袭中受损严重。在1943年7月14日,屋顶和两座市政厅塔楼被焚毁,市政厅的外观形象仅能呈现出受热扭曲的顶罩钢梁。加冕大厅再次严重损毁,而北侧的外立面由于受到爆炸的压力,某些部分竖直移位多达30厘米。为了避免迫在眉睫的塌方危险,结构部分最初是用巨大的木柱临时支撑。通过雨水的渗透,雷特尔的壁画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亚琛籍画家弗朗茨·斯蒂威所作的八组壁画中有五组进行了小批量的精心拆除,并率先转存至苏尔蒙特博物馆[14]。
建筑师奥托·格鲁伯和工程师理查德·斯图姆普夫于1945年就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发表了一份鉴定报告。在约瑟夫·皮尔莱特教授的协助下,残破的北侧外立面紧急用钢筋结构和角牵板进行加固,而市政厅屋顶则是在1946年用锌板临时修复。在完成结构分析和前面部分加固后,北侧外立面也必须进行更换,因为几乎所有的拱门都已破碎。1948年8月9日,皮尔莱特在市议会的报告中明确,这座历史悠久的市政厅是安全的。地面层的拱门于1950年再次关闭重修。皇帝大厅的重建于1953年基本完成,大厅内部的配置则在随后的几年中进行[15]。
如何重建两个塔尖的问题,则仍然是讨论争议的核心。1966年,曾参与了大量亚琛战后重建设计的功臣——威廉·K·费舍尔教授,拟定了一份塔楼设计的草图,同时亚琛工业大学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并提交了24份审议方案。1968年再增加了八套由塔尖重建工作委员提供的鉴定方案。有部分方案极具现代化,例如格尔哈特·格劳布纳和费舍尔教授的设计,于是在1968年8月的公开陈述期间展开了深入讨论。工作组最终决定采纳城市文物官员列奥·胡戈特的设计,即仿照历史原型的方案。新塔尖于1978年竖立完成[16]。
4 sources
如今的市政厅还存有一些来自维也纳财政部的皇室物品副本。这些副本都是为了因应德皇威廉二世的要求,在1915年左右召开了一次展览,以纪念从813年至1531年在亚琛举行的31次国王加冕礼。其中包括有加冕福音书(来自查理大帝时期的手稿)的副本,查理大帝之剑,奥托一世的皇冠,以及由亚琛金匠贝恩哈特·维特所打造的金球等等[17]。
自2009年以来,市政厅作为“查理曼之路”的一站,通过其历史空间对游人开放。在市政厅内,博物馆式的展览和互动指南“Aixplorer”会对建筑的历史和艺术性进行讲解,并给人提供历史加冕晚宴正在发生的感觉。艺术作品包括有路易斯-安德烈-加布里埃尔·布歇特在1807年所作的拿破仑一世皇帝画像,以及罗伯特·勒费雷在1805年所作的约瑟芬皇后画像[18]。
3 source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