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水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郎神,亦称川主、显圣二郎真君、二郎真君、二郎神君、灌口二郎、灌江神、昭惠灵显王、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是一位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二郎神的民间造像通常为粉面无须(少数有八字胡)、仪容俊雅的少年郎君,诞日有农历四月二十五日与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六日等几种说法。多种官方史籍、方志史料、宗教典籍、神话传说、文人笔记小说以及神魔小说都曾出现过他威武骁勇、斩妖除魔的身影。一般认为二郎神是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的地方神,其信仰起源于唐朝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次子李二郎的信仰崇拜,[1]并在北宋时期便流行于全中国。在漫长的衍变中,民间吸收李二郎的神格要素,又衍变出劈山救母、担山赶日的杨二郎,并经由《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来历
根据《宋史》所载:“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京师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以献,揭榜通衢云某人献土;又有饰形作鬼使,巡门催纳土者。或以为不祥,禁绝之。后金人斡离不围京师,其国谓之“二郎君”云。明代冯梦龙所著的《醒世恒言》,其中第十三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亦提及北宋时期的汴京已有“清源真君二郎神”庙宇;
二郎神的来历有诸多说法,目前以李二郎与杨二郎两说最为广为流传。张政烺认为二郎神是将几种民间俗神,如李冰之次子、赵昱、张仙、杨戬混合而成的。这些说法包括了:
- 历史人物
- 李二郎:秦朝李冰的第二个儿子,曾协助父亲斩杀蛟龙,平定水灾,被称为“灌口二郎”并设祠祭祀。[2][3]
- 蚕丛后裔:道书《灌江备考》记载“二郎为蚕丛之后,故其目纵。”
- 邓二郎:晋朝襄阳太守邓遐,因曾经入水斩杀沔水蛟龙,被人尊称为“二郎神”,死后被尊为清源妙道真君。
- 谢玄:晋朝名将,曾在淝水之战之中打败前秦可汗苻坚,保持了汉族一线生机。怀念他的百姓尊其为二郎神(谢安则称为老郎神)。
- 赵二郎:隋朝嘉州太守赵昱(即青城山道士赵昱)也因为斩杀蛟龙,被称为灌口二郎神,被宋真宗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 神话传说
清代以前的二郎神并无三只眼的叙述,直到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约公元1650年以后[来源请求]),才出现“三眼二郎”之说[5][6]
《十国春秋》记载提及五代前蜀皇帝王衍“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祆神。”[注 1]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披甲持弓的神像,便是由这条史料获知。中山大学教授黎国韬考证此“祆神”即波斯的火祆教神祇,他在《二郎神之祆教来源》一文中认为,二郎神之形象:三眼、手持三尖两刃枪、牵一哮天犬、可以变化成三头六臂,与祆教风神维施帕卡(Vayu-Weshparkar)正相一致。维施帕卡的形像为:三头六臂、身披甲装、手执山型叉、臂上画有尖齿犬头,与文学描写中二郎神形像极为相似,这是祆神与灌口二郎神有关之一证。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且十国前后蜀人信奉火祆教,其形像又与元明淸以来小说、戏曲中之二郎神相似,表明祆神形像对二郎神形像之形成有很大影响。[11][12]
职能
二郎神职掌甚广,最一开始是水神,保护水利、防止水灾,后演变为保佑农夫收成的农神,也变成当地的境主神,后来演变为武神、雷神、酒神、戏神、音乐神、狩猎神、蹴鞠神、儿童保护神等,亦被奉为两蜀(前蜀后蜀)护国神祗和蜀川之境主。不论民间或官方都祭祀,香火十分旺盛,宋朝将二郎神纳入朝廷祀典,并诏修神保观专作供奉。作为正统的官方神灵历代多有褒封,尊以王爵,釐以祀典,封之以号,影响深远、流传广泛。
二郎神信仰
泉州府城内有庆同庵,庵内供奉清源妙道真君,俗称二郎庙。二郎庙所在的社区也因之而命名为二郎巷、二郎后街。 厦门集美区灌口镇凤山祖庙,建于明天启和崇祯年间,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
在台湾,许多道观、寺庙供奉二郎神,还有一些专门祀奉二郎神的庙宇,如桃园市芦竹区承天宫、新竹县新埔镇二郎神庙、彰化县埤头乡救世宫、彰化县埤头乡三元宫、台南市佳里区番仔寮应元宫 、台南市安南区海尾玉旨应元宫神君殿、新店区的天玉堂,其中苗栗县后龙镇的回天宫。因亲戚不计较曾经在此取景,而一度声名大噪,甚至有观众误以为回天宫就在主角居住的屏东水底寮。
- 台湾
文学与艺术形象

艺术描写中的二郎神居住住灌江口,与梅山六兄弟为伴[注 2],掌管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天庭“听调不听宣”,使用三尖两刃刀为兵器,额头中间多生了一只天眼,身边有神犬哮天犬(啸天犬)跟随。
- 《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外甥,“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㯶罗双凤凰”,亦会地煞七十二变。二郎神居于灌口,“听调不听宣”,平常不听天庭命令,但危急时会接受天庭的派遣。二郎神第二次出场于唐僧四众行至“祭赛国”一回。唐僧师徒为救国中“金光寺”蒙冤僧众,自请为祭赛国夺回被妖精所盗宝物舍利子。盗宝人为万圣龙王之婿九头虫。八戒、孙悟空正在想方设法时巧遇二郎神杨戬与梅山六兄弟打猎归来,向前请求协助。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和八戒、悟空联手将九头虫击败,取回宝物,释放了金光寺僧人,并改寺名为“伏龙寺”。
- 杂剧作品:《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元朝)、《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元朝)、《灌口二郎斩健蛟》(明朝)、《灌口二郎初显圣》(清朝)。
- 弹词作品:《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清朝)、《新编说唱沉香太子全传》(清朝)。
- 清代刻本:《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清末)。
- 《聊斋志异》的〈席方平〉最后欲找寻灌口二郎神伸冤。
- 《二郎宝卷》(全称《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云花女是三花聚顶女神中的三妹,是斗牛宫的仙女,但爱上了凡人杨天祐,两人结婚,生下了仙凡之子,名叫杨二郎。天庭认为凡人与仙女不能通婚,故遣雷神与天将捉拿云花女,杨天祐与杨二郎在天兵到来时,和云花女分开,云花女被太山/桃山镇压。王母娘娘收养了杨二郎,后来杨二郎学成道法,以斧劈桃山,救出母亲。[来源请求]
- 《宝莲灯》里面的二郎神为故事的反派,不同于《二郎宝卷》与《祈祥品经》里的二郎神劈山救母;在这故事中,则是由主角沉香劈开了华山的莲花峰救出了母亲。
- 电视剧《宝莲灯前传》里面的二郎神为故事的正派,由台湾演员焦恩俊饰演,不同于《宝莲灯》里面的反派形象,涵盖了《二郎宝卷》《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二郎神的经典故事情节。
-
中国戏曲中的二郎神艺术造型。
-
京剧中的二郎神艺术造型。
注记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