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号航空母舰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建号航空母舰,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为首艘003型航空母舰。该舰以福建省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同时采用直通甲板和电磁弹射设计的航母。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军事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1年4月11日) |
福建号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18) | |
---|---|
![]() 福建号航母模型 | |
概况 | |
舰种 | 航空母舰 |
舰级 | 003型航空母舰 |
舰名出处 | 福建省 |
拥有国 | ![]() |
前型 | 002型航空母舰 |
建造者 | 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长兴造船基地 31°21′06.7″N 121°44′22.1″E |
动工日期 | 2016年 |
下水日期 | 2022年6月17日 |
入役日期 | 预计2025年 |
目前状态 | 航行试验中,已完成舰载机着舰暨首次电磁弹射起飞试验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满载:80,000+吨[2] |
长度 | 约300米(水线)[3] 约316米(甲板)[4] |
型宽 | 约40米(水线)[5] 约76米(甲板)[6] |
吃水 | 约11米 |
动力输出 | |
最高速度 | 31节 |
武器装备 | |
电子设备 | 346A型C/S波段主动式相控阵雷达 X波段相控阵雷达 |
舰载机 | 总共约58架舰载机包括:[8] |
飞行设施 |
|
福建号航空母舰是首艘于美国之外建造服役的超级航空母舰[9]。商业卫星图像显示其飞行甲板全长316米(1,037呎),全宽76米(249呎)[4][6],水线长约300米(980呎),比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空母舰大约短10米多,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0公吨(79,000长吨)[2],采用常规动力驱动[3][10][11][12][13],使用弹射辅助起飞拦阻回收(CATOBAR)[14]。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编辑罗伯特·法利认为,福建号航母在建成后将成为“有史以来在美国以外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也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建造过的最大军舰[15];中国官方称其为“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13]。
历程

福建号建造始于2010年代中期,确切日期不详[16];且采用航母模块化生产线建设模式[17]。据外媒报道称,“初步工作”已于2016年2月开始[18]。
福建号原计划采用两台蒸汽弹射器,但后来电磁弹射器技术取得突破,并且具备上舰条件,因此决定改为采用弹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电磁弹射器,同时修改舰体、舱室结构以及其他子系统以利电磁弹射器上舰[19]。
因改为采用电磁弹射,航母设计布局需要进行大范围改动,工作量巨大[20],原定于2017年6月施工的航母被推迟[21]。到2017年11月,海军已经开发了一种舰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为电磁弹射器提供电力。得益于电磁弹射系统,飞机弹射器数量增加到了3条[22][23][24]。
船体模块于2020年5月从制造设施移至中转区,并于2020年7月移至干船坞。到2020年9月上旬,几乎所有的龙骨和船体模块已移至船坞中。基于卫星和航空摄影的测量表明,该舰的水线长度约为300米,最大水线宽度约为40米,排水量超过85,000吨[5]。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正式下水[25]。
2023年3月13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开的画面显示水线下排烟口被熏黑,据此中国内地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福建舰可能已经进行了辅助动力的测试,系泊试验进展顺利,海试日程指日可待[26]。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于同年11月21日发布报告,表示根据10月17日的卫星图像显示,“福建舰”上覆盖三个电磁弹射器的遮蔽工棚都已拆除[27]。至11月末,一段弹射器配重测试车辆落入福建舰前方水域的视频流传于网络,被认为是福建舰正在进行电磁弹射测试[28][29]。11月30日,中国国防部表示福建舰正在开展系泊试验[30][31][32]。
2024年1月3日,福建舰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已经清晰可见,说明已进入到了建造尾声;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石宏指出,由于飞行甲板前部是平直的,所以可以在福建舰前甲板停放更多舰载机,这也使得它的甲板布置灵活性大,有利于福建舰更迅速地出动舰载机[33]。2月3日,央视军事3日发布福建舰“侧面全身照”,再度引起内地网民热议。[34]
2024年5月1日,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35]。5月8日,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该海试完成了动力、电力系统等设备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36]。
2024年5月23日第二次海试,6月11日回港,并与辽宁舰同时出现在黄海、渤海一带[37][38]。
2024年7月3日第三次海试[39][40],7月28日回港[41]。
2024年9月3日第四次海试,9月21日回港,期间有学者曾推断可能会进行弹射器舰载机起降测试。[42][43][44]
报道引述推测,2024年11月18日当周会进行第五次海试,会进行更多舰载机种类的起降测试。[44]12月初结束海试回港,有报道留意到阻拦索位置有轮胎痕迹,认为可能进行过触舰试飞测试。[45]
报道引述,2024年12月28日开始第六次海试,2025年1月7日回港,有商业卫星拍摄到1架疑似绿皮军机从斜甲板前方3号电磁弹射器弹射起飞,推断可能使用空警-600进行弹射起飞测试,并反推第五次海试完成过歼-15舰载机的飞行测试。[46]
报道引述,2025年3月18日开始第七次海试,推测会进行首次进行弹射器起飞与阻拦索降落测试,根据之前航母(辽宁、山东)的海试次数,可能在2025年正式服役。[47]中国国防部在3月27日记者会上回应没有可发布的信息,并表示“大家平常心就好”。[48]
设计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王世纯称,该舰可能使用8台增压锅炉与4台蒸汽轮机为全舰提供动力,并配有综合电力系统[7],《文汇报》刊登时事评论员宋忠平的文章,认为该舰可能采用综合电力系统作为动力[49]。全通平直甲板,搭载电磁弹射器,新一代舰载机歼-35及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将部署其上[50],而之前的中国航母则采用滑跃起飞方式[51][52][53]。电磁弹射器数量为3组,同时具备两台升降梯,位于舰岛侧[54]。
歼-15的弹射型歼-15T预计用于福建号航空母舰上,机型正式照片已于2021年12月17日曝光[55]。分析人士认为歼-15T将搭载新一代航空电子设备和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采用新的复合材料和新涂层以减轻重量、降低雷达反射面并优化结构设计,此外还有可能改用具有推力矢量的涡扇-10发动机[56][57][58]。由于歼-15T是已历经时间验证的改良版舰载战机,在量产、整合及训练上更容易上手,因此应会优先装备部队[59][60]。另外预计搭载新型的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及海直20通用型直升机作运输、搜救及反潜用途[61][62][63]
2023年12月,有航拍图显示,歼-35的等比模型已被放置于福建舰甲板进行相关测试[64]。
历任领导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