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咀炮台(英语:Cape D'Aguilar Battery),又称鹤嘴炮台德己立炮台德忌立炮台德忌笠角炮台,位于香港岛南区鹤咀半岛[1],是驻港英军为加强香港岛东南部海岸的防守,而于1939年建造的海防炮台,炮台在二战后被废弃,只有部分建筑物保留至今,鹤咀炮台于2009年12月18日获列入香港二级历史建筑[2]

事实速览 鹤咀炮台, 类型 ...
鹤咀炮台
Cape D'Aguilar Battery
 香港鹤咀
Thumb
在鹤咀炮台下方石滩上的33A机枪堡
类型炮台
历史
建于1939
使用时期1939 - 1941
材料钢筋混凝土
战役香港保卫战
驻军状态
历任指挥官华里士准将
派驻部队英国 驻港英军(1941)
英属香港 香港义勇防卫军(1941)
关闭
favicon
2 sources

历史

1930年代后期,国际局势日益紧张,驻港英军为应对香港面对的入侵威胁,决定加强香港岛的防卫,因此在香港岛南岸兴建三座临时炮台(Improvised Batteries),包括鹤咀炮台(Cape D'Aguilar Battery)、黄麻角炮台(Bluff Head Battery)及香港仔炮台(Aberdeen Battery)。位于鹤咀半岛的鹤咀炮台于1939年完工[3],在山腰上的炮位装备两门由皇家海军提供的4吋后装海防炮英语BL 4-inch Mk IX naval gun,并设有指挥所、探射灯、弹药库、瞭望台及堡垒等设施。同年,英军在鹤咀半岛的南端加建配备两门9.2吋海防炮的博加拉炮台,而这座炮台于1941年11月完工。相对于区内装备9.2吋海防炮的赤柱炮台及博加拉炮台,鹤咀炮台属于辅助性的炮台,其主要武器为两门4吋海防炮[4],火力与香港岛其他海防炮台相比并不算强大,但因为鹤咀炮台的位置与位处赤柱半岛南端及在大潭湾西面的赤柱炮台形成对望,鹤咀炮台可配合赤柱炮台强化鹤咀半岛至赤柱半岛一带的海防能力[5],并具有保护博加拉炮台后方的作用。在鹤咀半岛西岸的石滩上建有一座机枪堡(PB33A)[6][7],可防止敌军从大潭湾抢滩登陆鹤咀半岛[8][9]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入侵香港,香港保卫战爆发,鹤咀炮台当时由香港义勇防卫军第1炮兵连驻守[10]。虽然位于香港岛的炮台有效地阻止日本海军舰艇驶近香港岛助战,但因为作为入侵香港主力的日本陆军是采取由北向南的攻势,所以在香港岛南岸的大部分炮台对战局没有显著的影响[11]。日军于12月18日晚上在香港岛东北岸登陆,之后向香港岛西部及南部步步进迫。12月19日,面对人力物力皆占优的日军,港岛东旅指挥官华里士准将决定收缩防线,将守军余下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赤柱半岛一带,以便以赤柱炮台为核心组织更有效的抵抗,并可避免在鹤咀半岛的守军因日军南下而被分割及孤立[12]。驻守鹤咀炮台的守军接到撤退指令后随即破坏炮台设施,避免炮台被日军利用,再撤到赤柱半岛,并作战至12月26日港岛东旅接获投降指令为止[13]。1945年8月香港重光,鹤咀炮台因为没有实际需要而被废弃,炮台的设施亦被移除。2009年,古物咨询委员会对炮台现存的建筑物进行评审后,将鹤咀炮台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图片资料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