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报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苹果日报》(英语:Apple Daily)曾经是香港上市公司壹传媒旗下的繁体中文报纸,由黎智英于1995年6月创立,是香港的主要中文报章。2021年6月24日,由于香港特区政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拘捕多名高层并冻结《苹果日报》资金流,导致其资金断链,已被迫停刊。
《苹果日报》 | |
---|---|
类型 | 日报 |
版式 | 宽板 |
持有者 | 壹传媒 |
创办者 | 黎智英 |
出版商 | 苹果日报有限公司 |
社长 | 张剑虹 |
主编 | 罗伟光 |
创刊日 | 1995年6月20日 |
停刊日 | 2021年6月24日 |
政治立场 | 自由主义 反共主义 亲民主派 |
语言 | 繁体中文 |
总部 | 香港新界将军澳将军澳工业邨骏盈街8号 |
发行量 | 2021年6月24日出版最后一份香港《苹果日报》,总销量为1,000,000份,网站“每月独立非重返用户人数”有500万人(只计香港用户,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1] |
售价 | 印刷版:港币10元(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结业前)[2] 网上版:每日港币3元(2019年7月4日至2019年9月1日) 每日港币1.68元(2019年9月2日至2021年6月24日结业前) |
网站 | 网站已停止运作并关闭 (2013年点击率约每天3,000万)[3] |
《苹果日报》自创立以来,即以八卦新闻耸动吸睛的标题、赤裸写实的图片和极具争议性的新闻报道等闯出名气,并全港首创全份全彩色印刷,在当时属划时代创举。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也是少数仍然持续批评和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建制派的报章,又以削价竞争方式将销量在短时间里推至高峰,《苹果日报》吸引了大批读者支持,凭借这股气势,击垮了不少同业,成为畅销报章之一。2003年5月2日,壹传媒更进入台湾市场,发行了《苹果日报》台湾版。在香港媒体界中,其敢言且报道鲜明,引入狗仔队、色情血腥的撰写手法及世俗选材,尽管社论引发的争议不断[4][5],但较开放的撰写风格也因此被民主派支持者普遍认为是香港唯一或少数未被“染红”的媒体[6],并因其反共立场一直在中国大陆处于被封禁状态[7]。自《港区国安法》施行起,苹果日报就因被指涉嫌违反国安法而于2020年8月、2021年6月两度遭搜捕[8],后被保安局冻结资产,已无力出刊,陷入经营危机[9],2021年6月24日香港《苹果日报》宣告停止26年来的业务。事件广受国际社会关注,21个国家认为此事是利用国安法压制新闻界,破坏香港高度自治和人权与自由[10]。
《苹果日报》(以下简称“《苹果》”)在1995年6月20日于香港创刊,随即引发香港报业一波杀戮战;《苹果》刚开始时使用减价策略,同时在7-11便利店卖出报纸时附送一个大苹果。当时香港一份报纸约港币五元,但是《苹果》一份只要两元,又随报附送优惠券,迅速在几个月里把日销量推高,这场“割喉战”令多份报章相继停办,包括《星岛晚报》及《新晚报》[11]。随着销售稳定,《苹果》才逐步将价格调回五元。《苹果》着重图片及夺目标题,采用当时香港报章所没有的全份全彩印刷作卖点。过去香港的报纸,头版通常放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但是《苹果》却打破了这项不成文的规矩,在头版摆放大型图片及新闻标题,这风格亦陆续影响其他香港报章[5]。《苹果》的变革及削价吸引大量读者,很快就成为了畅销报章之一;其它传统报章也仿效苹果的风格[12],部分老牌报章因为抵受不住竞争,像历史悠久的《华侨日报》、《快报》和《香港联合报》在《苹果日报》创刊前后相继结业。[13]
《苹果日报》报纸的名称是黎智英所构思,他说:“假如夏娃当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没有罪恶,也没有是非,当然也不会有新闻。”[14] 苹果创刊时的电视广告中,黎智英口中咬着苹果时说下金句:“每日一苹果,冇人呃到我!(没人能骗我!)”。
1997年1月11日,《苹果日报》官方网站正式启用[15]。1998年3月17日,《苹果》办公室由长沙湾搬迁至将军澳工业邨的壹.苹果大楼,面积较以往大不少。大楼楼高5层,设有饭堂、健身室和桑拿室。而天台设有花园、泳池和篮球场。大楼亦设有集团旗下百乐门印刷有限公司厂房。[16]
《苹果日报》由于其不怕权贵、敢言作风和鲜明政治立场,虽然获大批读者支持,但也承受被广告商和中资企业封杀的后果,在前特首梁振英批评后,部分广告商临时抽起广告,遭中资广告商封杀,损失金额数以亿计。在2014年商业电台访问中,创办人黎智英透露《苹果日报》长年遭中资封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3家本地大银行突然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广告。[17]
面对收入持续减少,《苹果日报》在2019年9月开始推行收费订阅制,读者需付费才能阅读主要内容,与此同时《苹果》亦开拓多个自家新频道,包括《果燃台》及《果GYM》等。黎智英于同年8月底接受《彭博商业周刊》访问时指出,《苹果》受打压亏损多年,转型计划适逢遇上2019年反修例运动示威浪潮,订阅制推出早期读者显得相当热情,使壹传媒有望可以继续生存,试行期间更曾有逾100万人付费,惟相隔8个月,《苹果日报》在经历2019年反修例事件后和2020年遭受COVID-19疫情打击,经营持续出现困难,订阅人数由80万下跌至不足60万,广告收入几乎归零,黎智英虽已自己垫支5.5亿元来支撑着,但经营仍困难,他现身动新闻影片中呼吁读者支持订阅。[18][19]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以违反国安法、欺诈等罪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营运总裁兼财务总裁周达权,又以涉嫌串谋欺诈拘捕壹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剑虹,当天有逾200名警员持手令搜查将军澳壹传媒大楼。8月11日,《苹果日报》及《苹果动新闻》如常出版,苹果日报加印至55万份。
2021年6月17日,警方国安处以涉嫌违反国安法拘捕壹传媒及《苹果》5名高层,包括壹传媒首席执行官张剑虹、壹传媒集团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副社长陈沛敏、总编辑罗伟光和苹果动新闻平台总监张志伟。当天有逾500名警员持手令搜查将军澳壹传媒大楼,搜查令容许警方搜查新闻材料,并带走电脑器材。警方国安处以涉嫌违反国安法冻结3间公司合共1800万元资产,包括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苹果互联网有限公司,并要求7间银行不可处理上述3间公司的银行账户内财产。18日,《苹果日报》及《苹果动新闻》如常出版,《苹果日报》加印至50万份。6月20日,黎智英的美籍助手Mark Simon向《路透社》承认,报社资金陷入干涸,现有资金不足以员工支薪或负担印刷成本,最快在最近数天内《苹果》要被迫停刊。6月21日,壹传媒召开董事会商讨应对方法,并发信要求保安局解冻资金以作员工支薪。新闻节目《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因大部分动新闻剪接离职而播出最后一集。22日,苹果财经组因全体员工离职而停止运作。
2021年6月23日,壹周刊宣布结束营运,同日警方国安处以涉嫌违反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拘捕《苹果》社论撰写员杨清奇(笔名李平)。同日壹传媒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基于香港当前情况,《苹果》印刷版不迟于6月26日(周六)最后一期结束,电子版亦不迟于6月26日晚上11时59分停用。
而因应壹传媒集团董事局的公布,《苹果》于当日下午4时左右[20]在其网页内新闻报道中表示,该报管理层基于员工安全及人手考虑,决定午夜后即时停止运作,6月24日出版的将是最后一份实体报纸,将印刷破纪录的 100 万份,更会出版共12页的特刊,网站将于同日午夜后停止更新并关闭。[21]苹果日报副刊-果籽,在同日晚上刊登停止运作通知并上载大量经剪接而未播出的动新闻影片。当天晚上,苹果日报如常播放赛马节目“赛马直播|竞马Fact Check” 此节目是直播九场HKJC香港赛马会快活谷草地夜马,提供即场贴士、AI模拟赛果及排队马,此节目是《苹果》最后一个直播节目。有线新闻、香港电台、立场新闻及多间外国媒体通讯社均获准进入苹果日报大楼内直播最后一次《苹果》校对工作。
苹果日报网上版的最后一篇报道于晚上10时刊登,引述欧盟官网指出《苹果》香港业务停止“清楚显示国安法是如何被北京用来扼杀新闻和言论自由”。而最后一篇文章是国际新闻,内容是:《苹果日报》国际即时新闻,将于6月24日凌晨起不再更新,读者们珍重。
而壹传媒大楼外,在下午傅振中联同3人以“苹果假新闻及毒新闻监察组”名义,到大楼外开香槟庆祝苹果结业和香港终于“重光”,指出《苹果》停运后,香港人终可以过有健康传媒的日子。[22]到晚上,大批市民冒雨到大厦外支持《苹果日报》员工,包括多次向大楼内的员工大叫“加油”和“撑苹果、支持苹果”,而员工在大楼内挥动手机灯和“多谢香港人”回应。到凌晨约12时半,大批《苹果》员工走到大楼外向声援市民表示“多谢香港人”,苹果副社长逐一向他们免费派发最后一期《苹果》报纸,共计300份[23]。
另外,负责管理将军澳工业邨的香港科技园公司宣布,指《苹果》印刷有限公司的运作涉及多项违规行为,因此按照契约条款采取行动,向公司发出违反契约条款通知,并启动重收土地程序。[24]
6月24日凌晨,《苹果日报》网站、手机应用程序、Facebook和YouTube频道已经停止更新,Facebook和YouTube频道率先删除内容和全面关闭,当中包括《壹周刊》、《果籽》和《饮食男女》等,读者无法再查阅。[25]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序分别于凌晨12:40及凌晨1:30关闭。《苹果日报》的过往报道只能透过网民自发备份的网上新闻数据库如《果灵 · 闻库》等访问。[26]
6月24日0时50分,首批《苹果》于太子报社士多发售。56分,运载报纸车的《苹果》抵达旺角,在旺角西洋菜南街与亚皆老街交界的报纸档已经有逾千人排队,购入最后一期《苹果》,人龙围绕附近大厦绕了一圈。排第一的读者更带同昨日(6月23日)的《苹果》,于晚上10时左右已经到报纸档外排队。她形容是该报是“被”结束营业,感到匪夷所思和非常荒谬。[27]到日间,香港多处都出现排队买《苹果》人龙,多间便利店已沽清。而阿布泰国生活百货亦有购入《苹果》,吸引读者大排长龙等候购买。苹果日报在停售前的公价均为港币$10一份。部分报贩即场坐地起价,网上更有人炒卖至$1,000一份。至下午,部分便利店的《苹果》售罄且不会再添货。[28]当天下午6时半,一百万份苹果日报接近全数售出,同时宣布不会再加印。[29]
在澳门,亦有部分市民排队购买《苹果》[30]。当地居民表示澳门大多传媒自我审查下,有很多重大新闻事件,只能经过苹果知悉,更指出在澳门有一些当地记者会报料给《苹果》,让澳门政府能够正视问题。[31],亦有居民指苹果与澳门官媒不同会凭良心办报[32]。
苹果停止营运的消息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表示深切关注事件,日本《产经新闻》的头版刊登《苹果日报》最后一期出刊的报道,并以中文〈朋友、苹果,等你回来!〉为标题,发表社论。[33]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卫报》、日本放送协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亦有报导停刊一事。[34]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亦在其Facebook页面发文,对黎智英被拘留,资金遭断和高层被捕感到很遗憾,表示“对九七后的香港人而言,苹果日报不只是一份报纸,更是港人不畏强权、渴望民主、追求自由的滩头堡。”到6月25日香港时间,美国总统拜登发声明回应,称《苹果日报》的关闭是“媒体自由的悲哀之日”。他批评北京政府透过《港区国安法》,对香港加强打压,是威胁言论自由。[35]据《南华早报》报导称,6月24日停刊后,香港保安局开出条件,报社只要交出所有员工个人资料,资金即可解冻,进而有机会复刊。一些《苹果日报》员工对这一举动表示反对,担心个人资料披露可能会招致当局的报复[36]。
苹果日报停止营运后,其域名被塞尔维亚商人内博伊沙·武伊诺维奇(Nebojša Vujinović)抢注,该网站的内容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以生活风格、科技和生日祝福创意相关的文章为主。该团队目前已注册了约2000个网站,每天用人工智能产生100到200篇文章[37][38]。
《苹果日报》印刷版主要版面包括香港A叠的本地新闻和两岸国际新闻、B叠财经版、C叠娱乐、D叠马经、E叠副刊和AA叠体育等内容;网上版内容相若,但加入动新闻,文字、图像、影片兼备,并提供即时新闻和即时娱乐等。内容方面,其手法多为报导更多与目标读者群的生活和日常话题有关,或具震撼性的题材,亦可能会对一些重要但沉闷的题材作取舍。[39][40]
而副刊的名采,在1990年代至2010年代初是最具分量的专栏作家,才能够占一席位。专栏作家毕明指出该栏目是由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亲自牵头成立,并由他亲自决定作家。1995年创报时,林振强也没有被邀请写作。毕明到2006年获时任副刊副总编引荐,才能够得到机会撰写。名采到近年才给予新人机会撰写专栏。[41]
《苹果日报》积极争取赌客读者支持,于2003年大力支持足球博彩规范化,并于规范化前提供澳门受注足球赛事之赔率,部分名家写稿已达10年,过往亦有为NBA篮球赛事提供盘口,但于2012年取消。附于体育版的“波经”版以及马经版邀请大量名家编写。马经版更由多名名家编写,部分更是电视及电台赛马主持,当中有方骏晖、张美德、梁浩贤、贝子健等。
《苹果日报》非常注重图片排版,常于头版放置大量图片、大型口语化标语,文字反是其次,利用新潮排版方式、美术设计图片、颜色鲜艳的文字等吸引读者的注意和购买。这些作报方式在市场压力之下,引来其他报章仿效,此风格亦被称为“苹果化”。在该报创刊十多年来,“苹果化”仍然在香港的报业存在。
学者指出《苹果日报》把香港报业带进多图彩色的时代,一改当时“文人办报”、“文以载道”的风气和想法,即报道以新闻及资讯为主的风气。在《苹果日报》未创刊之前,报业较为精英化,报章充当社会领导者角色,思维倾向报导和告诉读者传媒机构认为重要的事;《苹果日报》则一反这传统,走市场导向路线,按读者喜好投其所好,将新闻“商品化”、“娱乐化”,为报业市场带来开天辟地的冲击,一些报章如《天天日报》、《快报》便不敌这股风潮而相继停刊。随着《苹果日报》日益发展,占据市场领导位置,其他报章都跟随这股风气,转型仿效其做法,以在竞争中挣扎求存,部分亦制作影片新闻,将报章新闻影像化。[5]而《苹果日报》对新闻工作投入资源的程度更是前无古人,例如曾派记者跟随保钓人士赴钓鱼台,更租借卫星电话作采访,其对新闻的投入程度可见一斑。《苹果日报》被形容为“支撑本港报章出版的动力”,其多种创新举动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为报界带来正面贡献。[42]而在2003年起,《苹果》由商业化走向政治化,树立旗帜鲜明的亲民主派立场,在社会运动中站在市民的一方。
2012年8月21日,自创刊已存在,专门刊登色情资讯内容的副刊——《豪情版》及《夜生活版》,宣布:“时代在改变,传媒的生态也在改变,因这两版副刊已脱离了这个世代,已完成了历史的任务,将彻底消失于报纸上。”宣告停刊。
2015年3月5日,《苹果日报》副刊进行大改革,改称为《果籽》。[43]
2016年6月6日,《苹果日报》印刷版缩减每日出版的版面,B叠财经版即日起并入A叠,C叠娱乐名人与E叠果籽合并,由每日出版五大叠缩减成三叠。[44]
2020年5月底,推出英文版,每日把精选报道翻译成英文,同时邀请英文专栏作者供稿,以助国际社会了解香港本地情况和舆论。[45]
苹果日报是香港较早把报章内容上网的报社——该报早在1998年就已经提供网上版。此外,他们也是最早容许读者把报章作非营利用途转载到个人网页上的报社。苹果日报设有网上讨论区,在香港报纸中较为少见,其他设有网上讨论区的报纸有明报和头条日报。
2006年8月21日开始,《苹果日报》在新闻版推出“news@pple网闻”,辑录互联网的热门话题、奇闻怪事、贴文等,又接受读者“爆料”,同时开香港同业先河,在主要新闻报导中加入网民意见,后来又取消此功能。
《苹果日报》在提供网上版初期,香港以外的网民除马网可以无限制地免费阅读,后来《苹果日报》限制海外读者只能阅读即日新闻。由2009年11月30日开始,《苹果日报》更引入微收费制度,部分文章需要付费才能阅读。
2008年起推出的苹果动新闻,将报纸新闻电子化、影像化,以视像媒介来报导新闻内容。在一些关于事件的报导时,如罪案等社会事件,更会引入动画制作来模拟事件过程。据悉,“苹果动新闻”动画内容是由壹传媒旗下的“壹传媒动画有限公司”制作。
2020年10月5日起,《苹果日报》每日制作新闻报道节目《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每日晚上9时半至10时左右透过苹果日报YouTube频道、Facebook专页及“果燃台”进行串流直播,中途会在约晚上9时45分左右播出一至两分钟广告。节目主要播出将在翌日上载的苹果动新闻片段作为新闻报道内容,不时亦以壹传媒旗下《果籽》、《健康𬞟台》、《苹果验楼王》、《饮食男女》及《港古佬》所制作的短片作为软性新闻播出;节目完结前会有天气环节。11月2日起不定期会加入“和你Talk”环节,主要邀请泛民主派人士(包括黄之锋、谭文豪及曾志豪等)评论重点新闻,并于相关新闻后播出。
鉴于2021年6月公司财产被政府冻结而被迫停运,及后有员工因不满壹传媒集团董事会没作出遣散的安排,因而即日递信辞职。由于苹果动新闻大量剪接师辞职,部门难以运作,《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提早至6月21日播映最后一集,而苹果动新闻同时亦会停止运作。最后一集《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由记者谢馨怡担任主播,她在前一日(20日)才首度担任该节目的主播。
停播之前每集节目由一位主播主持,星期一至四通常由曾美华或陈美茵主持,其余日子由《苹果日报》记者黄珮琳、于健民、王春怡、邓溢禧、方榆汶、卢熙林、玲笙或谢馨怡主持。
2019年4月10日起,《苹果日报》网上版推行订阅制,用户需先登记才可浏览大部分新闻,有网民对只能阅读标题感到不满。[46]新闻在6月17日起开展付费订阅制,会员缴付3港元优惠价后,可成为升级壹会员,订阅《苹果动新闻》至9月1日,9月2日起正式收费。[47]到7月4日下午起,《苹果日报》旗下的动新闻只限会员阅览。[48]。8月12日,该报宣布正式收费为每月50.4港元或每年604.8港元。[49]
在常规营运下,香港《苹果日报》单日最高销量超过537,000份,于1999年3月19日创下。[50]
2008年下半年,香港《苹果日报》每日平均销量为308,083份。[51]
由于近年越来越多人改看免费网上新闻,收费报纸销量下跌,而《苹果日报》的网上苹果动新闻则创下浏览量新高。
2014年下半年的香港《苹果日报》每日平均销量为170,118份。[52]
2015年下半年每日平均销量为149,739份。[53]
2016年下半年每日平均销量为130,230份。[54]
2020年4月至9月期间,每期平均净发行量为每日86,189份。[55]
2021年6月24日出版最后一份香港《苹果日报》,总销量为1,000,000份,即全部售出,在被迫停刊的这一日,创下香港报章单日销售最高纪录。[29]
另一方面,《苹果日报》于2019年引入付费数码订阅模式,截至2020年9月30日,《苹果日报》的香港付费订阅用户约有63万。[55]路透新闻研究院与英国牛津大学2021年6月发表的年度报告显示,27%受访者表示每周最少会看一次《苹果日报》,是收费报章的第一名。《苹果日报》网上版触及率同样排第二,29%受访者表示每周最少会看一次《苹果日报》网上版。[56] [57]
2003年7月1日,《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建议触发的2003年香港七一游行举行前,《苹果日报》于游行当日预先印好大字标题;“走上街头、不见不散”、“不要董建华”作为类似横额版面的头版,并标明这些是游行海报,该报又呼吁市民上街,让市民高举,事后并且详细报道,立场鲜明。苹果日报的报道及评论文章一向不讳言反对中国共产党,[58]提倡中国大陆实施政党轮替制及西方社会提倡的人权价值。苹果日报亦在普选、六四事件及七一游行等政治立场与泛民主派接近。由于《苹果日报》对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批评立场[59],该报在中国大陆一直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封禁,其记者到中国大陆采访亦受到限制,因此采访大多是以观光名义进行,一般在中国大陆公开的采访场合亦不会见到该报记者。如2008年7月,《苹果日报》一名记者原本打算到北京进行奥运采访工作,但是在北京机场被拒绝入境,并且被没收了回乡卡,该记者最终亦只能够返回香港。[60]
随着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部分市民认为香港媒体开始出现自我审查的情况;2012年4月,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逾半市民认为新闻传媒存在自我审查,是1997年以来的新高,传媒在报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消息时有所顾忌[61]。2007年5月,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 :“现在在香港十八家报纸当中,有半数传媒老板接受中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委任,另外有四个报纸传媒的老板是中国政府领导人的好友,他称传媒老板已经‘赤化’了[62]。”而在此传媒生态下,《苹果日报》是少数仍然会大力批评中国共产党的报章。[63]
该报在部分政治议题上曾发表亲美观点,如2013年,斯诺登事件中《苹果》为美国棱镜计划非法侵犯香港公众网络和私人隐私辩护:“……至于大规模监控、记录,难免有公民隐私被侵犯、被滥用之虞,保护国家利益与保护公民隐私必须取得平衡,但至少迄今美国未出现以言入罪的案例,未出现官员藉以控告网民诽谤个人、动用警察跨省追捕网民的案例。这是中美网络监控最大的差别,是五毛不愿面对的事实,不是公知的难言之隐。”[64]
黎智英2024年11月25日承认《苹果日报》英文版集中报导批判香港特区政府和内地中央政府的负面新闻,不会报导中国的正面新闻,符合他及《苹果日报》的价值观,并确认《苹果日报》政治立场属“黄”。[65]
香港《苹果日报》的政治立场与香港民主派接近,较少出现对民主党的负面报道,但有时亦会对该派别部分的政治及民生取态有所批评:如公民党2006年创党时曾将“消除贫穷、公平贸易、争取社会公义”列入政策纲领,并且支持设立最低工资,苹果日报在公民党宣布成立翌日直斥公民党是“共产党”[66]。创办人黎智英与民主派关系密切,2010年社民连提出“五区总辞,变相公投”的建议,多名民主派人士到黎智英家中商讨方案,黎本身支持“五区公投”,但由于后来民主党不参与,《苹果日报》对“五区公投”的取态亦有所改变[67]。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其间,黎智英多次现身金钟占领区,替现场市民打气,亲中报章屡指控黎智英为占中提供资金[67]。
2004年,民主派政党之一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民协)呼吁民主派对中央采取“又倾又砌”(一边谈判,一边抗争)的策略,与中央政府各退一步以加强沟通,又曾参加临时立法会这普遍不被泛民主派认同的小圈子选举,被该报指为没有政治原则的“墙头草”及“民主叛徒”。[68]
有不少亲中报章及亲中人士,例如《文汇报》及《大公报》,不时称《苹果日报》作“反对派喉舌”,[69]而持反共立场的《苹果日报》则反称对方为“民主叛徒”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喉舌”、“官媒”和“左报”,两报对中共及泛民主派立场可谓针锋相对。[70]
香港《苹果日报》一直支持民主派,鲜少出现对民主党的负面报道,并对过去人民力量等团体对民主党的攻击作出批评。至于近年新崛起的本土派,壹传媒创办人兼大股东黎智英曾在苹果网上节目〈壹锤定音〉中直言“支持港独就系阴毒”,更指曾在集团内部发出通知,不应容许本土派人士在旗下报章和刊物等发表太多言论,免得招来口实,以壹传媒支持港独为由而全面封杀。[71]
《苹果日报》在本地政治也扮演积极的角色,甚至成为参与者。2003年七一大游行,《苹果日报》刊出头版大字标题“走上街头,不见不散”,随报附送游行海报。2014年人大落实8·31框架,《苹果日报》头版以“真普选无望,今晚政总发声”为题,呼吁市民上街表达意见。而后每逢有大型游行,《苹果日报》均以头版报道及印刷海报,呼吁市民上街[67]。此举被前特首梁振英质疑该报每逢有大型“反政府活动”都会随报附送游行标语,又指创办人黎智英曾会见美国政治人物要求制裁香港,反问《苹果日报》是否真的新闻机构[72]。2019年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苹果》以头版标题“香港上街反恶法,香港人晒佢冷”、“下午3点,维园,不见不散”等作报道,《苹果》又将“反送中”一词发扬光大,成为反修例人士的主论调之一。在这场运动中,除《苹果日报》及《大纪元时报》外,其他在香港实体出版的报章媒体都刊登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修例头版广告,惟《苹果日报》在头版表明支持并呼吁市民参与游行示威和集会,反对修例。[73]
《苹果日报》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眼中钉,更经常成为亲建制派狙击目标,又斥责创办人黎智英是“民族败类”[67]。
《苹果日报》的社论及专栏当中,不时都对政府施政或官员操守作出严厉批评,亦经常专门批评香港建制派政党;特别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74],不时将其称之为保皇党(“保皇党”一词原指“拥护皇帝的政党”,因香港建制派支持政府就像拥护君主制一样),如2007年12月6日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在立法会上发表“忽然民生”言论批评当时刚上任的陈方安生议员(前政务司司长),苹果日报在报道中称曾德成此言论是没有根据的人身攻击,并以“左毒发作”的字眼批评曾德成。[75]
2010年,《苹果日报》公开表态支持公民党与社民连两个政党联合发起的五区公投政治行动。同年1月27日,该报头条为“公投五侠选票起义第一击,冒着土共炮火前进”,将两党公投参选人视为“五侠”,亲中国大陆当局人士及建制派政党称作“土共”。苹果日报不时将亲中国大陆当局的人士称为“土共”等[76]。
《苹果日报》自梁振英成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后,不时将梁特首的管治班子贬称为“港共政权”,因梁振英的获得的票数是689票,所以苹果日报戏称梁振英为“689”、因梁振英没有兑现竞选承诺,所以苹果日报戏称梁振英为“大话英”。
此外,《苹果日报》近年亦因为中港矛盾的关系,时常将“中国”谑称为“强国”,而大陆人则称为强国人。(“强国”一词原指“强盛大国”,表面上是赞赏中共治下的中国综合国力比汉唐盛世还要强大,其实就是揶揄中国表面看来像是一个强大的发达国家,但其实“败絮其中”)用“强国”戏谑中国源于约在2005至06年间,在香港网上流传的文章《强国图集》,或来源于强国论坛。
而当有大型公司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时,《苹果日报》也会加以批评该产品的品质,如港铁公司为配合屯马线的营运,订购了多列屯马线中国制列车,但随即被《苹果日报》批评该批列车经常出现故障、车身凹陷或座位有刮花痕迹等,并引述网民戏称为“国产列车”、“假千九”等。《苹果日报》亦常以贬抑、批评或取笑的语气报道中国大陆的事物或在大陆发生的新闻。
2020年,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全球大爆发,《苹果日报》因应疫情在武汉市开始爆发,经常引述网民谑称为“武汉肺炎”,即使后来出现变种病毒,但不在中国爆发,也会称为“变种武肺”。及后因受香港政府新闻处及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警告后,才改回以“COVID-19”形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疫情焦点作分类。[来源请求]
2020年7月,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接受《壹周刊》专访时抨击中共制定《香港国安法》,并公开斥责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是“毛泽东的化身”及“人类有史以来最极端的独裁者”[77]。
香港《苹果日报》并于2006年4月25日在壹传媒总部竖立已故香港财政司郭伯伟的半身铜像,以表扬他奉行“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又发表文章表扬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另外,该报社论部分由笔名卢峯的资深新闻从业员李怡、李平、林本利等执笔,2004年2月4日开始以“自由市场”作为第二社论。
有别于香港大多数报章,《苹果日报》会对香港部分地产商作出负面新闻报导,例如;2010年7月19日,以“踢爆财阀垄断之路‘地产商越富贵越不道德’”为题的报导,文章提及高地价政策、官商勾结、财阀垄断、报导称此为香港当下困境。[78] 该报多次报导李嘉诚旗下长实楼盘的负面新闻,其他报章极为罕见。[79]有别于其他香港报章一面倒唱好发售中的新楼盘,《苹果日报》有时会予以个别新楼盘正、负面分析及评价。[80][81] 值得留意的是,现实上多数的人认为,富裕并不是罪,有些媒体立场偏向夸张负面内容而导致有失实报道,当然楼盘有优点和有缺点的。此外,建制派与民主派都对于楼价高是一种担忧,会影响到青年的“上车”问题,并非自地产商的责任,而是部分人为了“揾快钱”而做出“炒楼”行为,李嘉诚亦坦言向市民表达鼓励售后自住,不鼓励炒卖物业,近年同样同情年轻人在反修例运动中的愤怒是否由楼价问题所造成。
《苹果日报》提倡香港奉行“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经济的右派立场,认为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82]例如2006年香港特首曾荫权在施政报告提出学前教育学券计划,以学券模式提供私立幼稚园的学费资助,《苹果日报》便于报导及社评中批评该制度违反自由主义,又多番在报导中使用“伪学券制”字眼。[83]
但近年每报导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时,《苹果日报》常以拒绝“派糖”、无视基层困境、扶贫不力等字眼指控政府,要求政府增加福利开支,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增加福利制度。2010年7月17日,当香港立法会于三读通过最低工资立法后,《苹果日报》的报道亦倾向支持,并把焦点放于劳工界争取更高的法定工资上。[84]
《苹果日报》推动了侦查报道,主动“发掘”新闻,更屡次揭发社会、高官、建制派丑闻等,部分更导致高官下台。
《苹果日报》于1999年揭发时任税务局局长的黄河生与妻开设税务公司,黄亦持有股份,涉嫌有利益冲突,港府最后终止黄河生雇用合约,成为香港首名因利益冲突而遭停职处分的最高级官员。[85]
2000年,《苹果日报》一连3天在头版“踢爆”时任民建联副主席程介南以权谋私,秘密经营一间公关顾问公司,却无向立法会申报,并泄露立法会资料和官方机密文件予客户。虽然程起初否认指控,惟在《苹果》愈揭愈多证据下终承认自己犯错,但仍称自己仅做错事,没做坏事。他最终辞去民建联副主席职务及放弃立法会议席,并遭廉政公署起诉。[86]
2003年,《苹果日报》作出另一宗轰动社会的独家报道,2003年3月9日“踢爆”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偷步买车”,梁在当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即时大幅调高包括汽车首次登记税等各种税项前,偷步购入一辆凌志房车,省下19万元汽车首次登记税款,而且没有申报利益。他仅解释自己“一时大意”、“没有避嫌”,虽获时任特首董建华挽留,但最终仍不敌舆论压力,辞职下台。[85]
2012年,《苹果日报》揭发前发展局局长麦齐光与前路政署助理署长曾景文在城市花园透过互租单位,串谋骗取政府租金津贴供楼,涉骗租津70万元。在社会压力下,麦在履新12日后辞去局长一职,成为历来任期最短的问责局长,并被廉署调查及起诉,被判监8个月缓刑2年,后来上诉得直脱罪。[85]
2013年,《苹果日报》再“踢爆”推销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的时任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其妻及家人在古洞北新发展区拥有最少3幅农地,囤积的土地在1994年以35万元买入,但政府收地时估计可收取高达1245万元赔偿,利润达35倍,涉嫌瞒报及有严重的利益冲突,但陈茂波不但没下台,2017年更升任财政司司长。同年又揭发发展局前政治助理何建宗家族公司在新界东北囤地,同样涉嫌利益冲突,何在报道后鞠躬下台。[85]
2018年5月,《苹果日报》率先揭发沙中线偷工减料丑闻,指红磡站扩建月台的连续墙有约5,000个螺丝帽移位、破损或内部被石屎填封等问题,无法与钢筋接驳扭紧,承建商礼顿卷入风波,疑安排工人将钢筋剪短了事,政府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85]
2020年,《苹果日报》报道时任警务处助理处长陶辉与其警长妻子过去6年将牌照屋包装成民宿出租。报道又揭发警察机动部队校长庄定贤住宅涉僭建及霸占官地,其花园内藏有警察雪糕筒,又以多个雪糕筒在官地霸占车位。[85]
由于《苹果日报》自创办以来即持鲜明反共、反政府立场,故此在香港主权移交后备受争议,最终更因此而结业停刊。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部分媒体开始对内容进行自我审查,减少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但壹传媒仍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持严厉批评态度。根据《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在2007年“香港回归十年”一文中则自诩;壹传媒说得上是香港的反对派,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香港政府的眼中钉。几乎所有大财团,特别是发展商都拒绝在《苹果》登广告;而大部分在中国有生意的本地大公司也不会在壹传媒的报纸或杂志卖广告。这些杯葛每年令他们蒙受约两亿港元的损失,相当于广告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87]
1999年11月29日晚上,廉政公署曾大规模搜查《苹果日报》,调查记者贿赂警员案件。[88]
2004年7月24日,廉政公署持法庭搜查令,香港8间报馆及1间律师楼搜查,怀疑他们在廉署调查“先科国际”贪污案期间,串谋妨碍司法公正。廉署行动包括翻阅报馆内的文件,记者的采访笔记,电脑的个人资料及搜寻电邮内容等。[89]《苹果日报》批评廉署的行动严重滋扰报馆作业,并认为是侵犯新闻自由。[90]
自201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不发牌予香港电视网络翌日起,苹果日报即展开《电视风云》系列报道,至11月21日的37日内,共刊出62篇负面报道。在11月19日无线电视台庆前,《苹果日报》号召读者熄(关上)电视罢看台庆,更在11月22日娱乐版中列明《熄机精选节目巡礼》,影响节目包括《欢乐满东华》至翌年1月的《慈善星辉仁济夜》、《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等。
无线在11月21日发表声明,提到:“壹传媒集团属下的报章和杂志,就免费电视牌照事件长期针对无线电视……作出失实报道,恣意攻击和丑化无线,已远超新闻媒体应有的报道做法和行为,其目的昭然若揭。”,并指出:“最近趁着无线电视台庆,壹传媒的苹果日报及动新闻变本加厉,展开狙击和抹黑,歇斯底里的谩骂,更呼吁全港熄机行动,制造白色恐怖。”,遂将壹传媒属下的报章杂志包括《苹果日报》,列为不受欢迎媒体,禁止其记者进入电视城以及采访无线及艺员活动[91][92]。
不过壹传媒反而变本加厉地以批判性的角度报道无线电视的诸多事件等,并用“大台”、“CCTVB”等极具争议色彩的称呼来称呼无线电视。当有无线艺员约满离巢,《苹果日报》更会大字标题兼大篇幅报道“XXX离开TVB”并放在娱乐头条。而亦有部分离开无线的艺员随即接受《苹果日报》访问。
虽然有读者支持《苹果日报》报道关于无线的负面新闻,但亦有读者批评《苹果日报》过于偏激及不客观,为反而反。
2014年6月18日,适逢香港民间举行“622公投”,《苹果日报》的香港和台湾网站受到分散式阻断服务攻击,最高攻击量达每秒20Gb(每秒4千万笔查询),致使读者无法正常连结到《苹果日报》网站。《苹果日报》声称其是因为“支持香港民主”而遭到中国黑客攻击,不过并未提供直接证据,之后,新闻遂改以Facebook公共页面发布,动新闻则在YouTube发布,并以斗大的标语表达“无惧攻击打压”的立场。台湾苹果日报网站则在经过一日抢修逐渐恢复服务[93]。
2019年9月中,87名《苹果日报》现职或已离职员工的个人资料遭到公开,包括照片、电话及地址的资料。到9月19日傍晚,《苹果日报》成功向法庭取得临时禁制令,禁止任何人披露和发布、尝试披露和发布、协助其他人披露和发布任何有关《苹果日报》员工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电话号码和个人相片等,有效期至10月4日。[94]
2019年9月24日,一名35岁,主要负责直播报道反修例示威的女记者,晚上8时下班后与亲友在顺天邨一间快餐店吃晚饭时,她和同行家人遭4名身穿黑衣、头戴黄色安全帽的人士拳打掌掴约30秒,其中姊妹受伤送院。《苹果日报》、壹工会和记协发声明对遇袭记者致以慰问,同时强烈谴责暴徒暴行。[95]
2020年8月4日,逾170名《苹果日报》员工或前员工的资料,包括姓名、相片、出生日期、电话、职位的资料被人上载至一个网站。其中一名被“起底”的记者表示相片是在2008年于中旅社申请回乡证时拍摄,其后也没有再用过证件相。《苹果日报》向有关方面发出律师信后,并就事件去信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查询。公署以有关网站的域名是在香港境外登记,并非《隐私条例》管辖范围为由,没有法定权力追查。公署也没有回应是否会调查负责代办回乡证的中旅社。[96]
2019年8月,央视新闻发表题为《祸港黎智英,从“占中”到“骚乱”的黑手》的文章,批评《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是“民族败类”,指他“为一己私利甘愿充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的政治工具”,此乃中央级媒体首次发长文针对黎智英个人进行措辞严厉的批评。此后两个月,新华社等媒体屡发文章批评黎智英、陈方安生、李柱铭及何俊仁为“祸港四人帮”。[97]
2019年10月,环球网、《北京日报》等多个中国大陆媒体又转发文章,题为《天凉了!‘苹果’该摘了!》,文章直指《苹果日报》“已成为乱港祸港的重要文宣机器”、“为美国利益而战的文宣工具”,“维护的根本不是香港的利益,而是美国的利益”。严词批评《苹果日报》“唯恐天下不乱,不承担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极尽哗众取宠,以各类腥臭下流的报导,荼毒香港社会”、“挑拨香港与中国的矛盾,不遗余力攻击抹黑特区政府,不断炮制针对公职人员及政府的恶意报导”、“在社会民生问题上不断上纲上线,煽动市民上街参与各类违法的社会运动,破坏香港繁荣稳定,撕裂社会”、“打着新闻自由旗号胡编乱造,没有新闻就制造新闻”和“颠倒黑白、移花接木”等等。[97]文章亦指《苹果》的“各类煽动性消息通过社交平台不断渗透给普通民众,让反对派及激进势力的声音得到有效传播,在舆论层面普遍压倒正面声音”,指出香港社会现已严重撕裂,而“《苹果》是那颗‘毒苹果’”。[97]
前特首梁振英质疑《苹果日报》每逢有大型“反政府活动”都会随报附送游行标语,又指黎智英曾会见美国政治人物要求制裁香港,反问《苹果日报》是否真的新闻机构。[72]
亲建制派和反对《苹果日报》人士更成立“苹果假新闻及毒新闻监察组”,批评《苹果日报》经常别有用心的刊登假新闻和煽动性的新闻误导公众,损害社会利益,甚至威胁国家安全,表示要“揭破”苹果的假新闻,防止市民受骗,又要求当局尽快检控《苹果日报》涉嫌藐视法庭的报道[98][99]。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务处国安处以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并“勾结外国势力”依法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次子黎耀恩以及部分壹传媒高层。到上午10时,近200名警员及探员到达位于将军澳的苹果日报大楼进行搜查,《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一度向警方要求出示搜查令,但警员未有理会。警员在大楼外拉起封锁线。[100]而苹果行政部通知员工,因办公室出现突发状况,呼吁员工暂不要上班。[101] 11时许,黎智英以及壹传媒首席执行官张剑虹被警员押返苹果日报大楼,进入其二楼办公室搜查。经交涉后,律师代表才可与黎、张两人接触。[100]记协主席杨健兴则指出,警员翻阅苹果日报记者台面的个人物品及采访材料是“摧毁香港的新闻自由”及“制造白色恐怖”的行为。他又指出类似情景过去只会在没有新闻自由的第三世界国家出现[100]。
2021年6月17日,警方国安处拘捕5名《苹果日报》董事,包括壹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剑虹、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副社长陈沛敏及执行总编辑张志伟。他们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第29条 “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警方亦曾到被捕人的住所进行搜查[102][103]。
同日,警方派出逾500名蓝帽子警员及国安处警员,再度大举搜查苹果日报大楼。搜查令亦授予警方搜查包括新闻材料的权力,警员声称大楼是“犯罪现场”,要求大楼内所有人放下工作,并要求到地下空地或5楼员工餐厅。探员随便翻查记者桌上的文件和电脑内的资料,当记者进行采访拍摄亦被警员阻止。事后《苹果日报》指38部属编采部的电脑主机被警方检走,内有大量新闻材料。不过员工仍然以私人和公司后备电脑照常工作,表示如常印刷报纸,并决定6月18日出刊的报纸加印至50万份。[104]
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表示,《苹果日报》由2019年至今,至少有30篇文章的内容呼吁外国制裁中国和香港特区政府。同时指出保安局已经也依据《国安法》冻结苹果日报、苹果印刷及AD INTERNET COMPANY 3间公司资产,合共1,800万港元。[105][106][107]同日,有消息指政府引用冻结令,要求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等七间银行,不可处理该三间公司在银行账户内财产,包括转账和协助融资等。同时要求《苹果日报》指定时间内移除涉嫌呼吁外国制裁中国及香港特区文章。[108]
同日中午,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政府总部见记者,他表示是次行动与一般正常新闻工作无关,指这些人涉及利用新闻工作做工具,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呼吁其他新闻工作者要与《苹果日报》保持距离。他更形容苹果日报公司被冻结的财产是“黑钱”,被捕者为“罪犯”,市民不应“同流合污”,否则会付出沉重代价,以免后悔莫及。他指出警方会调查在公司内外任何人,参与、协助、教梭、资助他人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期望能搜集更多证据,向所有有关人士追究到底。有记者问及《苹果日报》能否继续营运,李家超表明会运用所有严厉措施和法律措施去依法打击,重申危害国家安全是极严重罪行。而他亦表明不会公开涉案文章,也无直接回应订阅《苹果日报》是否违法。[109]
事后,八个传媒工会包括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和壹传媒工会等发出联合声明,表示事件让业界引发恐慌,令传媒及公众担心《港区国安法》被“武器化”。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亦发声明表达“关注”,但声明同时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守法。[110]美国,英国外相蓝韬文和欧盟等西方国家亦先后发表声明关注事件,反映北京利用《国安法》针对异见声音,遏制香港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其中,美国要求警方立即将《苹果日报》及其母公司5名高层释放,指出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指控是完全出于政治动机。[111]
2021年6月19日,英国伦敦有港人发起两个集会支持《苹果日报》和新闻自由。下午1时许有近50人在莱斯特广场集会,之后游行至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到下午2时30分,组织“港援 (Hong Kong Aid)”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外举行倒苹果的活动,参与者将大批苹果倒在领事馆门外。集会结束后邀请参与者取回苹果回家,余下的苹果会捐给当地社区组织。[112]
到6月23日上午,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在将军澳区拘捕一名55岁中国大陆籍男子,消息指为《苹果日报》社论“苹论”主笔杨清奇,笔名李平。他被指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浸大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现时写政治评论的风险虽很大,但除非证明到有行动,以及勾结外国势力,或与外国机构有联系者才行,如果“单纯写评论而致罪是以言入罪,好大的警号”。[113]
6月27日,前《苹果日报》英文版执行总编辑兼主笔冯伟光(笔名卢峯),晚上在香港国际机场准备前往英国时,被香港警方禁止出境及拘捕,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114]他到6月29日获准保释。消息指他的保释金达20万元、旅行证件被没收。至今有13人因《国安法》被捕的人士与壹传媒有关。[115]
2022年11月22日,张剑虹、陈沛敏、罗伟光、林文宗、冯伟光,以及杨清奇都已认罪。张剑虹陈沛敏也将在黎智英案出席作证。[116]而控方亦首次透露案情追溯至《港区国安法》生效前所发生的时间,指本案“主脑”黎智英从2014年雨伞运动开始,利用《苹果日报》作为宣扬政治立场的平台,在2019年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爆发“反修例运动”及疫情,发布多篇煽动性刊物,内容针对中共及港府、呼吁市民参与示威、煽动对警察的仇恨,及提倡“揽炒”等。2020年5月,黎智英指示《苹果》增设英文版,寻求外国实施制裁。[117]文章类型方面,接近五成为评论,包括由资深传媒人区家麟、已故作家李怡的文章,以及“李八方”的“隔墙有耳”。控方又指,最后一期《苹果日报》,描述市民到场道别,陈沛敏及林文宗继续执行编采工作等,旨在显示《苹果》非法活动获得支持。控方又引黎智英涉违国安案报道,指文章合理化其非法行为。特别是引述他还押期间有高血压和牙痛问题、又提及他被拒保释时,向子女展现的神情等﹐“旨在引起公众对黎智英的支持和同情”。[118]
2021年6月21日,据路透社报道,《苹果日报》母公司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的外籍顾问Mark Simon表示《苹果日报》已没有渠道取得资金,可能在数天内被迫终止运作。同时苹果日报大部分员工已经离职[119][107]。
同日下午,壹传媒召开董事会议,表示如保安局拒绝解冻资金,《苹果日报》将在6月25日最后出版,动新闻以6月25日晚上11:59为死线。[120]不过到同日晚上,有消息人士却表示苹果日报及动新闻最快于星期三(6月23日)停运。而“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就提早到6月21日结束,由记者谢馨怡担任的主播在节目最后感谢观众的支持,她亦感谢主播、编辑及幕后编导同事努力下在苹果成就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并以“香港人珍重,有缘再会”作最后的总结。
最后一期“9点半苹果新闻报道节目”在YouTube平台获逾36,000观看,一部分观众以“课金”表示支持。[121]
6月22日凌晨,《苹果日报》财经网上版在焦点新闻位置,以简短启事公布停止更新的消息,当中未有详述原因,谨称“敬请各位读者见谅”。至于《苹果日报》的网上版英文报道亦与同日以简短启示宣布停止更新。[122]
有在《苹果日报》工作的记者接受传媒访问时对公司决定感无奈,同时对未来继续做记者的决心有所动摇。而有在副刊工作20年的记者更表示心情恶劣。[123]亦有读者专程到将军澳壹传媒大楼外拍照留念,对即将停刊感到非常可惜,并指出“历史自有公论”。[124]
有个别报摊老板亦表示对《苹果日报》不舍得,指出没有了《苹果日报》可能对营业额造成负面影响。有市民亦直言,《苹果日报》停刊后不会再看报纸。[125]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陈惜姿向BBC表示:“《苹果日报》的出现是体现香港的自由,现在《苹果日报》终于都没有了,这意味原来已经容不下反对声音,说好的‘一国两制’,必然令人大失信心。”[126]而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苏钥机表示《苹果日报》实体报纸和网上平台占香港读者市场超过一半份额,结业后恐怕没有媒体能表达他们的声音。他同时相信民间激烈的反对声音,日后很难在报业中生存。[28]
2022年6月23日为《苹果日报》停刊一周年,有十多名前员工重游位于将军澳的总部,举起手提闪光灯纪念。而大楼栏杆外有人放下灯牌。到晚上9时,约50名机动部队警员到场,要求记者出示记者证及身份证,并在大楼外巡逻。警方称收到举报指现场有人聚集。[127]
《苹果日报》颇多以八卦新闻作为头条报导,且往往以显著篇幅刊登图片作报导,这个特色让部分人对苹果日报持反感态度,认为该报倾向着重市场口味,渲染色情、暴力或奇闻异事,某些照片对报导人物并不尊重,又常以连环插图,钜细无遗地重现罪案或意外的流程,令新闻走向动漫化,因此被一般保守社会及亲建制派人士批评报道哗众取宠、煽动社会情绪,有失大报中肯、公正、客观的应有水准。部分亲建制派人士及团体经常批评《苹果日报》煽动和“抹黑”他们。
2013年4月,《苹果日报》高层张剑虹一度提出用网站点击率分花红(点击率奖励计划),引起内部争议,反对一方担心此举会令新闻报道比以往更娱乐化和恶俗化,有资深记者在网上发表〈求真 不是求hit rate 请勿践踏记者尊严〉文章反驳高层建议。[128]虽然方案最后不了了之,但有评论认为《苹果》为求满足年轻网民,部分报道以广告形式包装,如谈情、恋爱、手机情报、电子游戏新闻以及《苹果日报》自家“动漫画”在港闻版刊登,以往关注,影响大众的政治及民生新闻篇幅比例被指将会大幅下降。[129]重要的政治议题仍旧放在头版。
《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和《太阳报》都一同被人视为是具小报特色的报章。2013年针对传媒公信度的调查显示,《苹果日报》所得分数并不高,于21份报章中的公信力排名是第17名,排名尾四,其媒体公信度仅排在两家亲中媒体《大公报》和《文汇报》之前。[130]
《苹果日报》虽然为香港传媒行业带来翻天覆地改变,但亦陷入传媒道德的争议,《苹果》引入“狗仔队”文化,将不少明星不为人知的事件,甚至日常生活与隐私揭露人前,影响艺人的私生活外,也使社会大众对新闻行业留负面印象。《苹果日报》创刊初期定位为小报,内容不少为风月版、偷窥走光等[42]。在开报初期,曾派出狗仔队驻守餐厅、寓所门外,等候艺人出现时偷拍,1995年7月10日,香港演艺人协会发起“72小时封嘴行动”,抗议狗仔队报道手法[5]。
2014年6月29日,壹传媒发布自制视频《深圳都无得住 广西港人排队惹混乱》[131],对广西人进行大肆丑化,引发中国大陆舆论对壹传媒的强烈不满。
1998年,《苹果日报》登出陈健康事件中主角陈健康北上寻欢照片,成为10月24日苹果日报的独家头条新闻。《苹果日报》社长罗灿承认,记者采访完毕后,曾给予陈健康及3名朋友5000元。事件引起争议,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于11月10日以头版全版篇幅刊登公开道歉启事。
《苹果日报》在1998年10月17日头版的一篇新闻被指失实,误指一名女律师挟款失踪。《苹果日报》在次日刊登道歉启事。该名女律师后来向法院提出诽谤诉讼,香港高等法院在2001年判决《苹果日报》需要向原告赔偿超过320万港元。[132]
2012年,《苹果日报》刊出报导,指出“碌鸡蛋合乎去瘀原则”,并透过引述医生说法试图证明这段报导。但报导刊出后,有关医生否认受访时有报导所指内容,更不解其记者为何要曲解其意思。[133]
2013年,《苹果日报》刊出报导指行政会议成员林奋强在一个闭门研讨会中说出“完全歧视新移民”之言论。而林及后随即反驳,并公开播出一份录音,指对“某一传媒”的报道“深表遗憾”。事后,总编辑张剑虹承认报道出错,向林奋强道歉,并于网页抽起相关报道,明报记者尝试联络张剑虹未获回复,更于道歉后发现其报章之手机应用程序仍能取阅有关出错报道。[134]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于2013年8月初出席公众活动指控《苹果日报》8月2日报道的标题“林奋强辞职 梁班子又倒一个”是“有违事实”、“不公”和“反智”。《苹果日报》总编辑张剑虹对此不作评论。记协主席岑倚兰认为梁有自由批评,但是否基于事实市民自行判断,认为传媒工作者只要基于事实报道,当权者的批评不会构成压力[135]。此外,《苹果日报》报导指梁振英亲自或透过“梁粉”,向商界及旅游界明示或暗示,不应在《苹果》卖广告。报导中多处提及的“政界人士”、“商界”、“业界”、“据了解”等,未有具体的消息来源。港人讲地报导指,作为旅游界代表之一的东瀛游执行董事禤国全接受访问时就表示,自己未曾受压禁止在部分报章落广告[136]。
2014年10月6日,《凤凰卫视》报导有1300人在《苹果日报》所属的壹传媒集团总部大楼门口示威集会,抗议少数香港媒体煽动学生参与罢课和占领中环集会,以及对有关反占中行动的失实报导。 [137]这批没有事先申请不反对集会游行通知书的非法集会参与者手持“强烈谴责苹果日报,还我公道,还我声誉”的蓝色横幅,高喊“反中乱港,历史罪人,教坏学生,煽动占中”和“苹果日报,偏颇报导,颠倒黑白,误导民众”等标语,不满《苹果日报》报导指新界有所谓的背景人士在大埔及上水以金钱利益召集他人参与反占中行动,抗议他们失实报导。但另一方面,有人质疑示威者在大楼门口设置检查站,检查每一辆进出的货车,是否违反香港基本法第廿七条[138]和香港人权法案条例第十六条[139]所保护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及后苹果日报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禁制令获法庭受理,而法庭为保护香港出版自由而即日发出禁制令。[140][141][142][143]
2019年6月30日,《苹果日报》刊出报导指前港铁主席马时亨与嘉华国际董事总经理吕志和曾结伴外游,指疑涉利益冲突。马时亨就该篇失实报道,向《苹果日报》发出律师信。其后,《苹果日报》于7月11日在网上发声明回应,对该报道引起误会或可能引起其他不实传言,向马、吕二人致歉。[144]
2013年3月17日,大角咀发生一宗凶杀案,疑犯周凯亮被控谋杀。正当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苹果日报》及同集团旗下《爽报》在3月20日刊登疑犯被羁押期间的访问,内容涉及案情与犯案动机。相关凶杀案的报道涉及藐视法庭,引起警方高度关注,警务处处长曾伟雄更表示向律政司寻求指示待进一步行动。
2013年5月23日,《苹果日报》和《爽报》总编辑分别收到律政司的发信,限令两报于14日内作书面解释;两报则要求将限期延长多21天。7月30日,律政司正式入禀高等法院要求法庭向两报的出版公司和总编辑发出“交付羁押令”。[145]
2015年9月,苹果日报有限公司、爽报有限公司及该两份报纸在案发时的总编辑在高等法院分别被判罚款25万港元、15万港元、9万港元及6万港元。[146]
东方报业集团指责《苹果日报》及网站在过去23年来,多次擅取其新闻相片作报道之用,东方透过律师去信苹果日报及关联公司要求道歉及赔偿,最终该两间公司向东方赔偿港币2万元。[147]
2019年11月19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冲突期间《苹果日报》对香港理工大学内示威者透过下水道出逃进行了报导。[148]“帮港出声”称,经苹果日报报导后,警方于理大周边及红磡的所有下水渠口伏击,其中6人在畅运道桥底被捕,涉暴动罪和协助罪犯。被捕的6人中包括“热血公民”副主席郑锦满。随后,“热血公民”主席郑松泰于20日在其脸书发文大骂苹果日报。为此,该报总编辑罗伟光21日凌晨撰文称“我们关心的是他们安危,祈求他们尽快脱险”,有关新闻也暂时下架。[149]但21日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出242名被暂控“参与暴动”等罪的示威者名单,并列出个人信息。对此《热血时报》创办人黄洋达在其脸书上称“别人在离开法院时都遮挡面部怕被起底,你就整个‘义士名册’,晒出人名、年龄、职业!”。[150]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导,一份虚假“情报”文件在美国网络流传,内容称候选人乔·拜登及其儿子亨特·拜登在中国有生意,使得拜登容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控制。原始发布者克里斯托弗·巴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指,该文件由香港《苹果日报》委托撰写,作者身份实为虚构[151]。香港及台湾《苹果日报》其后先后回应指没有委托巴尔丁撰写报告。拥有《苹果日报》的壹传媒创始人黎智英则表示自己不知情,但承认自己的助手马克·西蒙(Mark Simon)有参与此事,其使用的资金由黎的私人公司提供。事后,马克·西蒙发文道歉并宣布辞职[152][153]。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在2014年1月发表的2013传媒公信力调查,《苹果日报》得4.98分排第17位,轻微高于排第18位、得4.94分的《新晚报》。[154]
2016年一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受市民喜爱的新闻机构中,苹果日报的喜爱程度属中等偏高,立场偏本土[155]。
2019年同一个由中大进行的新闻公信力调查,苹果日报成为是次调查中,唯一公信力有所提升的报纸,在收费报纸中仅次《南华早报》和《明报》。
长和集团主席李嘉诚于2017年业绩记者会趁苹果日报记者提问时公开批评“不要再造谣啦!”。[156]
脸书专页“新闻噏乜9”指出苹果日报是连续于2016年及2017年间被找出最多错处的香港媒体[157]。
中国大陆媒体如《人民日报》及《观察者》多次以“毒苹果”称呼苹果日报,谴责其为无良媒体,并批判其缺乏中立性,肆意造谣破坏香港新闻业操守[158],与极端激进分子、西方政客狼狈为奸,不断造谣煽惑,发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为激进暴力份子撑腰打气,以及抹黑香港警队。并认为“毒苹果”必将自食恶果。[159]
路透新闻研究院与英国牛津大学2021年6月发表年度研究报告,委托YouGov在香港访问1,501人。结果49%受访者表示《苹果日报》的报道可信,在15个被纳入调查范围的香港传媒中排行第10,排名高于无线新闻、《东方日报》及香港01,但低于有线新闻、《星岛日报》及《明报》等。认为不可信的则有30%。[57]
虽然《苹果日报》普遍被视为是有争议的报纸,但其部分报导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和肯定。以下是2020年苹果日报在亚洲和国际新闻的成就。
奖项类别 | 参赛作品 | 奖项[160] |
---|---|---|
Multimedia (Chinese) | Land of Pris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奖 |
Breaking News Writing | After Effects of Tear Gas Grenades in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S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异奖 |
奖项类别 | 参赛作品 | 奖项[161] |
---|---|---|
Excellence in Reporting on Women’s Issues (卓越女性议题报道奖) | 【现实版沦落人】印佣照顾失智症婆婆8年 放假带埋出街拍片记录生活“佢系我第二个嫲嫲”个嫲嫲”Still human in real lif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决赛入围 |
Excellence in Video Reporting (卓越视频报道奖) | “坏人”亲口揭示 中共社会信用评分系统 A dialogue with China’s Orwellian Social Credit System[失效链接] | 决赛入围 |
Excellence in Business Reporting (卓越经济报道奖) | 楼市怪现象 Opaque practice of sale by tender of new residential project[失效链接] | 决赛入围 |
The Scoop Award (独家新闻奖) | 新股风暴系列 Mysterious IPO Vetting Channel Triggers HKEx Corruption Scand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决赛入围 |
奖项类别 | 参赛作品 | 奖项 |
---|---|---|
卓越艺术及文化报导奖 | 低欲望圣诞|不拍拖不旅行不消费 90后低欲望男月用$3000 五年储80万:努力还是悠闲地过结果都一样 | 金奖[16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