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斯坦(英语:Hurricane Stan)是一个相对较弱但却造成上千人罹难的热带气旋,在2005年10月上旬影响了中美洲地区。斯坦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8场热带风暴与第11场飓风,当热带扰动移到加勒比海西部后,发展成热带气旋,并在隔天达到热带风暴强度,随后以热带风暴强度在尤卡坦半岛首次登陆。风暴穿越半岛时短暂减弱为热带低压,但一进入坎佩切湾变重新增强,在有利于热带气旋发展的条件下,斯坦在10月4日达到飓风强度,之后便达到70节一分钟平均风速的巅峰,之后便于飓风强度登录于墨西哥蓬塔罗卡帕蒂达附近,登陆后受地形影响减弱消散。
尽管斯坦只有一级飓风强度,但影响遍及整个中美洲,造成超过千人罹难,数个村庄遭洪水淹没,农作物受到损害,造成39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由于大量人数罹难,斯坦已经遭到世界气象组织除名[1]。
气象历史
飓风斯坦起源于一股非洲西岸的东风波,9月17日国家飓风中心开始监视。东风波向西移动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发展,直到9月22日才逐渐有对流喷发;但该海域较强劲的垂直风切变阻止了更进一步发展;数日后进入更有利热带气旋发展的加勒比海,发展出间歇性对流[2]。在10月1日对流发展更旺盛,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3],此时低压位于墨西哥科苏梅尔岛东南方215公里。
此时热带低压位于高压脊的南方,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增强为热带低压后的数个小时,东南象限发展出明显的对流,系统增强为热带风暴,国家飓风中心命名为斯坦[2][4],在世界协调时间10月2日上午10时,斯坦首次登陆于墨西哥图卢姆南方55公里的海岸,登陆时一分钟平均风35节,登陆后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短暂减弱为热带低压。进入墨西哥湾后对流在低压中心重新发展[5],使系统回到热带风暴强度。
在墨西哥湾西测高压区使斯坦转向西南[2],由于坎佩切湾的环境有利热带气旋发展,风暴对流越来越强劲,在十月三日,国家飓风中心的预报员表示有百分之49的几率会快速增强[6]。随后在登陆前的数小时,斯坦急遽增强,在对流中出现风眼特征,云顶气温测得−90 °C(−130 °F)[7],继续发展后,国家飓风中心认定斯坦达到飓风强度,在世界协调时间10月4日中午斯坦以巅峰强度登陆于蓬塔·罗卡·帕提达附近,此时一分钟平均风速80节;登陆后受地形影响而迅速减弱,斯坦于10月5日在瓦哈卡州消散。
影响
斯坦在陆地上的影响,以危地马拉最严重,虽然有1513人确认罹难,但由于数百人失踪,罹难人数可能超过2000人[13] ;在墨西哥,斯坦为尤卡坦半岛带来大风大雨,在数个地区发生洪水泛滥[14],该国内政部针对恰帕斯州、伊达尔戈州、瓦哈卡州、普埃布拉州和韦拉克鲁斯州发出紧急状态。墨西哥总统维森特·福克斯表示,飓风造成约200亿比索的损失[15];在洪都拉斯,飓风共造成7人罹难与10亿美元的损失[12];在萨尔瓦多,飓风导致破坏性的洪水和泥石流,造成3.556亿美元的损失,是上一年该国国内生产毛额的百分之2.2[9]。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