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姓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顾姓为汉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3位[1],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排行第88位(2006年数据)。
姓氏 | |
顾 | |
《百家姓》第93位 | |
11: |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
12: |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
13: |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
郡望 | 会稽郡 |
1、北顾后代认东瓯王安朱为一世祖,认安朱的侄子驺摇为二世祖,曰顾氏者,夏裔有封顾伯者,子孙以国为氏,海宁顾氏其裔也;惟谓顾伯之后,周时世王东瓯,传闻异词,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贵显,故族类多援之耳。——清代施元孚
2、出自己姓昆吾氏。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夏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称顾伯,为侯国。成汤伐顾,顾灭,子孙散亡,以邑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满洲姓伊尔根觉罗氏自礼部尚书顾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裕固族顾令氏,汉姓为顾;锡伯族郭尔佳氏(亦作顾尔佳氏),汉姓为顾;今蒙古、壮、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南顾后代认越王摇为始祖。摇为越王勾践十三世孙。上古时代,大禹死后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夏帝少康后来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在该地建立了越国。春秋末年时,越国常与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最终战胜吴国并成为霸主。经秦至汉,下传勾践十三世孙摇,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首领,因助汉灭项羽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受封为东海王。后来摇封自己的次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封爵为氏,称顾姓。他们尊摇为得姓始祖。 曰顾氏者,夏裔有封顾伯者,子孙以国为氏,海宁顾氏其裔也;惟谓顾伯之后,周时世王东瓯,传闻异词,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贵显,故族类多援之耳。——清代施元孚
综上所述,顾姓分为两支:一为北顾(指发祥于河南范县的顾伯后裔),一为南顾(指发祥于江苏吴县的顾摇后裔)[2],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
春秋战国时期,两支顾姓发展缓慢。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一带大姓,两汉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今苏州吴县)四姓。汉时,有会稽大孝子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今苏州吴县)也被当作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西迁武陵(今苏州吴县),此“武陵”即指苏州或苏州武陵溪一带地区,与湖南古武陵郡无涉,武陵也因此被尊为顾姓的另一大郡望。
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官职调迁,避兵火之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明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有资料表明,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叶时,有闽粤之顾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则有不少江苏及浙江顾姓人随往。
但是,综观顾姓家族史,从古至今,顾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如今,顾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顾姓约占华人地区汉族顾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3][4][5]
1、会稽郡,秦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2、武陵堂,此“武陵”即指苏州或苏州武陵溪一带地区,与湖南古武陵郡无涉。
堂号:“会稽”、“三绝”、“惇叙”、“怀远”、“裕昆”、“永思”、“格思”、“凝薇”、“忠考”、“武陵”等。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