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位于台湾新竹县湖口乡长岭村,简称为装训部,为国军装甲兵部队官士兵之训练养成单位。但装甲步兵以及反装甲之训练在步训部,装甲炮兵之训练在炮训部。2013年12月,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更名为“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1][2]

事实速览 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 Armor Training Command, 存在时期 ...
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
Armor Training Command
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部徽
存在时期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3月1日至今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部门 中华民国陆军
种类训练学校
功能兵科训练
直属陆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
驻军/总部台湾新竹县湖口乡长岭村八德路三段11巷12号
别称精是部队
格言精益求精,实事求是
进行曲陆军装校校歌
指挥官
现任指挥官 周成境 陆军少将
著名指挥官蒋中正赵志华罗文山霍守业赵振宇严德发
关闭

历史沿革

抗战时期

Thumb
陆军装甲兵学校正门与忠诚楼
Thumb
陆军装甲兵学校教学大楼
  • 1933年长城抗战之后,日军机械化部队带来的威胁让国府当局感到急需培养机械化干部。1934年5月1日在南京三茅宫成立了陆军交通兵学校筹备处,由津浦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邱炜(浙江龙游人,1929年任交通兵团首任团长、军政部交通司司长等职)兼任筹备处主任。1935年2月,邱炜回老家为其母办丧事,因突发急性阑尾炎去世。1935年3月,乃由刚归国的欧美军事交通考察团团长徐庭瑶接掌其事。1935年5月1日,徐庭瑶训练总监部交通兵监兼任通信兵监并兼任交、辎、通各校筹备主任。
  • 1935年10月辎重兵学校、交通兵第二团(1930年分立该团,少将团长斯立)汽车训练班(1933年成立,班主任为保定六期李承恩,首批学员从黄埔八期一总队毕业生中抽调,学制一年)、战车营(改称战车教导营)等3个单位合并编成陆军交通辎重兵学校,简称陆军交辎学校。1936年3月1日陆军交辎学校正式成立。校长蒋中正兼,徐庭瑶任教育长,校址位于南京丁家桥前南洋劝业会旧址,辎重兵科仍位于原址岔路口,原辎重兵学校教育长斯立仍留任。正值中央军校第十期的学生毕业,经报准交通兵科第一期学员全部选调军校第十期毕业生来校受训半年,至1936年10月22日举行第一期毕业典礼。此后多因战争之故而不断迁移校址,1937年11月迁校至湖南长沙
  • 1938年7月1日,陆军交辎学校分拆,辎重兵科迁至贵州龙里另外成立辎重兵学校,交通兵科更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简称“机校”),对外化名“精是学校”,徐庭瑶任校教育长,继续在长沙办学、训练。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大火,学校迁至广西。1940年9月迁至湖南洪江,1944年6月迁至四川潼南,1946年5月迁至江苏徐州
  • 1943年5月,中国驻印战车训练班正式成立(后改称战车编练处),中方命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班主任为蔡宗濂少将,后由舒适存继任),美方则命名为“美军驻印战车学校”。战训班首由机械化学校(时在湖南洪江)派出战车科第三、四期及技术科第三期毕业生185人及学校练习营(营长王先沂)全营官兵500多人,于4月间由昆明空运印度兰伽基地,经接领装备完成训练编组(教官及助教由中、美军、士官联合编组)及训练场地设施规划等准备工作,5月开始训练,至45年3月,先后编训7个战车营。
  • 1944年冬,装甲兵教导总队在重庆上清寺成立,陈诚亲信石祖黄任总队长。1945年3月,印缅归国的战车部队相继划归教导总队指挥。

戡乱时期

  • 1945年11月,装甲兵教导总队移武汉,统一所有装甲兵战车部队:
    • 战车第一团:美军在缅甸战场的100余量M3A3斯图亚特以废铁价格卖给国军,船运到上海,1946年下半年到徐州。老战车团第1营和第48师142团一部在徐州接收装备后正式组建战车第一团(徐州战车团),团长谌志立。下辖三个营: 第1营营长赵志华,第2营营长尤洪涛,第3营营长梁世星。1947年4月份战车第一团装备M3A3斯图亚特113台。在华东中原地区作战。陆续编入第一快速纵队第三快速纵队。第一营在鲁南战役覆没,赵志华营长率7辆车逃出。蒋纬国于1946年起在战一团担任团附,47年8月起任团长。48年3月赵志华即接任团长。
    • 战车第二团:兰封战役第200师第1149团战第3、第4营调入陕西,1941年编成战车二团(后称“老二团”),团长郭彦。1946年该团人员与第48师142团一部编成新的战2团,由西安移郑州,配属郑州绥靖公署。团长蒋铁雄吴文芝郭东场,下辖三个营:第1营营长陈银庆,第2营营长郭东场,第3营营长杜玉恒。1947年4月份战车第一团装备T-26坦克43台、日本九七式中战车6台。编入第二快速纵队参加豫北作战。
    • 战车第三团:1946年1月驻印军战车第二、三营为基干和接收日军的战车所,在北平丰台组建,团长赵振宇张建勋。下辖三个营:第1营营长梁燕,第2营营长王绶辉,第3营营长王乃昌。在平津作战。装备九四九五九七(特)九七(一)等4种战车。第一营配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驻印军战场第7营编为战车第3团第2营。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战车第3团的装备、人员被解放军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的坦克就多数来自于战三团。1949年3月在上海重建战三团,参与了宁沪杭战役月浦战斗中重创解放军。海运南撤,参加了金门战役。编号66的M5A1战车在车长熊震球指挥下在解放军第28军登陆当晚一炮打中攻岛解放军的弹药船,冲天大火使解放军的攻岛企图暴露。这一战被称为“台海第一战”,该车被誉为“金门之熊”,陈列在古宁头战史馆
    • 战车第四团:原计划在东北组建,但到达沈阳后日军战车已被苏联军队带走,因无装备未实际组建。
    • 装甲炮兵团:由驻印军战车第一、二营装甲炮兵连及第48师炮兵营等单位编成,团部及第一、三两营驻河南商邱,第二营随战车第三团驻北平,团长曾荫槐骆竞渡
    • 装甲汽车兵团:源于驻印军战车第七营,营长鲍薰南。回国后,于1945年6月在昆明接收GMC三轴十轮大卡车360辆,道奇3/4吨轻型卡车(中型吉普)9辆和威利斯1/4吨吉普车10辆,成为汽车运输营,辖6个连,每连装备60辆GMC大卡车,担任云南沾益至广西南宁之间的滇桂公路运输。1945年10月1日,配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海运至辽西葫芦岛登陆。1946年6月1日改编为装甲汽车兵团。营长鲍薰南上校升任团长,副团长孙鹏飞中校。辖两个装甲汽车营(第一营营长倪永寿,第二营营长闵克新),团直属勤务连(沈绍先)、保养连(贾如林)、卫生队(赵焕廷)各一,编制军官300人,士兵2,676人,各式车辆352辆。1946年10月设立军官教育队,招募该团(原驻印军)优秀军士进行为期3个月速成军官培养。1948年1月1日,该团增编第三个装甲汽车营(营长钱惠康)。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时,该团驻铁西区盼关屯,上层军官已经离开,只有少数尉官和军士仍在原位,技术装备则保存完好,接收装甲车58辆、辅助车42辆。1949年1月,装甲兵司令部撤销了该团番号。

1947年4月下旬徐州九里山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事后清理库存,徐州九里山北营房“装教总队”有日式战车214辆、美式m3a3战车115辆、2.5吨吉姆西469辆、3.5吨道奇车900辆、2.5吨司蒂倍克77辆、2.5吨雪佛兰8辆,1.5吨军械车127辆,1/4吨指挥车66辆,工程车36辆。

1947年5月1日装甲兵教导总队与机械化学校合并改名为陆军装甲兵学校,校长胡献群。1948年十一月迁至上海。1949年3月迁至台湾台中西屯,1952年2月迁至台中清泉岗。1964年9月迁至新竹县湖口乡至今。

1947年8月1日,各装甲团级部队直属陆军总部。

1947年9月,蒋纬国去冲绳美军基地接收“剩余物资”名义的美军战车装甲车,其中LVT水陆装甲车123辆。

有两张老兵给的照片标示独战一营二连一排(第二连没有参与古宁头战役)装甲兵第一排车长周昇雷与弟兄谢玉春朱更戌等二十五人站立于 M5A1 斯图亚特(Stuart)轻型战车前合照,该照片拍摄日期1949.08.12 拍摄地点是台中的一个学校。据装甲老兵谢玉春口述,民国三十七年底,独战一营滞留在上海虬江码头,先遣部队三十人先去台湾,民国三十八年过年后一千多人装甲兵搭登陆艇抵台。M5A1战车(数量待查)抵基隆港后运去台中西屯日据时期的机械学校(现今台中高工)拼装整训,民国三十八年秋天(约九月十月)M5A1战车数量不知及第一连、第三连官兵前往金门备战,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参战古宁头战役。

1948年3月1日,装甲兵司令部在南京成立。装甲兵司令徐庭瑶,参谋长蒋纬国后升任副司令。

1949年上海战役,参战的装甲第一团第三营和装甲第二团第一营工M5A1坦克74辆,装甲炮兵团第二营M10自走炮12辆,独立战车第二营LVT水陆装甲车57辆,装甲汽车第二、四、五营吉姆西124辆。却仅有51辆战车撤走,损失92辆;装甲车全损;附属车343辆仅撤出2辆,军官780人撤出416人,士兵5680撤出2101人。第三野战军特纵兵纵队在上海接收装甲车105辆、战车50辆、水陆战车86辆,特纵战车团从之前的6个连扩编为2个美式战车营、1个日式战车营、1个装甲车营、1个水陆战车营。

迁台时期

  • 1969年12月16日,再改编为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单位主官为指挥官(中将)兼校长(少将)。
  • 2013年12月13日,依据《军事教育条例》修正条文规定,改编为“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1][2]
  • 2014年4月1日,单位名称正式更改为“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公文及单位门牌)。
  • 2024年12月16日,接收第一批38辆M1A2T主力战车。

历任首长

Thumb
八七水灾后陆军装甲兵重建筏子溪协和堤防竣工纪念碑,位于台中市西屯区协和里虹扬桥
交辎学校--机械化学校--装甲兵学校
  1. 校长 蒋中正
  2. 校长 胡献群
  3. 校长 蔡庆华
  4. 校长 郭彦
  5. 校长 曾荫槐
  6. 校长 赵志华
  7. 校长 王绶辉
  8. 校长 赵国昌
  9. 校长 秦祖熙
  10. 校长 张广勋
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中将编阶)
  1. 指挥官兼校长 郭东旸
  2. 指挥官兼校长 秦祖熙
  3. 指挥官兼校长 刘明湘
  4. 指挥官兼校长 蔡士清
  5. 指挥官兼校长 毛道恪
  6. 指挥官兼校长 岳天
  7. 指挥官兼校长 游杰士
  8. 指挥官兼校长 余燕生
  9. 指挥官兼校长 李其贤
  10. 指挥官兼校长 黄耀羽
  11. 指挥官兼校长 罗文山
  12. 指挥官兼校长 胡家麒
  13. 指挥官兼校长 杨德智
  14. 指挥官兼校长 胡允武
  15. 指挥官兼校长 霍守业
  16. 指挥官兼校长 王福安
  17. 指挥官兼校长 陈体端
  18. 指挥官兼校长 杨国强
  19. 指挥官兼校长 朱善权
  20. 指挥官兼校长 陈良濬
  21. 指挥官兼校长 严德发
  22. 指挥官兼校长 吴有明
  23. 指挥官兼校长 陈泉官
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少将编阶)
  1. 指挥官 邵定谦
  2. 指挥官 曹常勇
  3. 指挥官 黎贤圣[3][4]
  4. 指挥官 李兆明
  5. 指挥官 李定中
  6. 指挥官 张维熏
  7. 指挥官 杨建基
  8. 指挥官 周成境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队徽含义

1.三角形涵义表示1944年3月3日,国军装甲兵于瓦鲁班大捷的光荣历史。
2.红、黄、蓝三色平衡表示,步、战、炮三个主要战斗兵科及装甲兵的诚、爱、热的传统精神。
3.白色的两道闪电表示灵活通信与机动作战的战术思想。
4.十二块履带表示装甲兵作人处世的十二项风格。
5.装甲兵学校代号“精是”,意为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装甲兵十二项风格

1.迅速而不草率。
2.活泼而不轻浮。
3.勇敢而不粗暴。
4.积极而不妄为。
5.温和而不怯懦。
6.热忱而不虚伪。
7.谨慎而不寡断。
8.谦让而不推诿。
9.自尊而不骄傲。
10.整洁而不奢侈。
11.庄严而不呆板。
12.礼貌而不谄媚。

装甲兵节

为纪念1944年3月3日驻印军战车第一营奉命在缅北战场反攻,由于国军采用美援新式装备,而且步兵与装甲兵协同作战的能力提升,指挥得宜,反观日军处于强弩之末,国军在瓦鲁班(Walawbum)取得大胜,并掳获日军第十八师团关防,威扬异域,称为“瓦鲁班战役”,也以此日定为装甲兵节。国军装甲兵队徽外围的三角形意喻瓦鲁班大捷以兹纪念。

“瓦鲁班战役”在装甲兵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相较于早期抗战的国军装备劣势,往往只能艰困抵抗敌军的强大火力;此时则大为不同,在美国协助下组成的装甲部队,从事正面反攻并赢得胜利,因此这场战役名列装甲兵史的“四大战役”之一。

装甲兵四大战役如下:“昆仑关战役瓦鲁班战役延安战役金门战役”。

相关条目

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