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病(英语:am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寄生虫病,其主要寄生于结肠,亦可经血流或直接侵袭到达其他部位(肝、脑等),引起相应部位组织的坏死、溃疡、脓肿,也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和脏器,成为全身性疾病[2][3]。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是特指此原虫导致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属于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有脓血样排泄物。
阿米巴病患者既可能毫无症状,也可能症状轻微,也可能有严重症状[1]。相关并发症有结肠发炎及溃疡而坏死或肠胃穿孔,也有可能会导致腹膜炎[1],患者可能因失血过多而贫血[1]。
内阿米巴属生物或细胞的囊体(cyst)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长达一个月,也能在指甲内存活 45 分钟[1],入侵肠道粘膜有可能导致血泻(即为疟疾症状)[1],当寄生虫进入血液循环,就可以散布到全身。在病原体进入血行循环后,最常见的最终位置为肝,进而导致阿米巴肝脓疡[1]。罹患肝脓疡时初期可能不会腹泻[1]。典型的诊断会用显微镜作粪便类检验,但需要排除是否为感染或独立出特定类型时,采信度可能会不足[1]。症状严重的患者有可能会罹患白血球增多症[1],最准确的测试为进行特定的血清检验,但即使接受治疗后可能依然为阳性[1]。细菌性结肠炎也可能导致阿米巴病的类似症状[1]。
预防阿米巴病的方法为改善卫生设施,包含让饮食用水免受粪便污染[1],阿米巴病没有疫苗[1],有两种方式可以治疗,须依受感染位置而定[1]:治疗感染阿米巴病的人体组织时,如不是用甲硝唑、抗感染药替尼达诺、硝唑尼特或抗寄生虫药去氢吐根素,就是使用氯喹,治疗肠道感染则是使用阿米巴杀肠腔药物或抗寄生虫病药二碘羟喹啉[1]。对抗此病任一阶段的有效疗法可能为并用多种药物[1]。没有症状显现的感染不需要治疗,但感染者仍可将寄生虫传播给他人,因此仍建议接受药物治疗[1]。治疗其他内阿米巴属生物或细胞感染时,不须排除是否为具致病性的E. histolytica[1]。
阿米巴病患者散见世界各地[4],但多数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5]。一年中约有 4.8 亿人感染阿米巴病,其中有 4~11 万人死亡[1]。据信多数感染的都是不具致病性的E. dispar[1],此常见于特定地区,而有症状显现的病例可能较前述为少[1]。。阿米巴病头号病例最早可追溯至 1875 年,1891 年才有详尽的记录,阿米巴疟疾 和阿米巴肝脓疡 两词因而问世[1]。1913 年,于菲律宾发现的近一步证据显示,吞下E. histolytica囊体的自愿者后来发病了[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