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铺首

铺首俗称怪兽衔环[1],是一种兽面纹样,多为椒图狴犴饕餮龙等凶猛兽类,[2]镶嵌在大门上作为门环的底座,也可不衔环而仅作装饰用,也可用于青铜器陶器等器物上安装提手。

Thumb
铺首衔环
Thumb
故宫上的铺首
Thumb
故宫大门上无实际门环的铺首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铺首的记载基本上为门上所用,例如《说文解字》上说:“铺首,附着门上用以衔环者。”又如《汉书》“哀帝纪”记载“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对此唐代颜帅古注释说:“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古书对除门以外其它器物上的类似饰物并无确切记载,其当时的名称不详,但现在也一般将其称为铺首。[3]

历史

关于铺首的起源,中国古人有不同的说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声称,铺首为春秋时期鲁班仿照(一种螺蛳)的形象而发明的。[4]但实际上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上就有铺首衔环了。[5]后汉书》记载,商朝人以螺蛳头挂在门上,以期门户如螺蛳壳般紧闭,远离凶险。[6]明朝杨慎据此认为,椒图形状像螺蛳,就是起源于商朝以螺蛳挂门的传统。[7]

根据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段器物中就已经出现了铺首衔环,而无环的单纯铺首则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头文化[8] 有现代学者认为,铺首起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9]

汉代时期,已非常盛行将铺首装于门户上,[10] 其铺首的形制有多种,例如西汉孝元庙铺首为龟蛇,乃是四象中的北方玄武造型,而汉代也有以朱雀、双头、虎、狮作铺首,兽目怒睁,露齿衔环,显得十分威严。[11] 汉代以后,铺首形式变化不大,延续至今。[12] 后常以龙生九子中的椒图作为铺首。

明清皇宫有些大门上的铺首,只是形若衔环,并无实际的门环,因此只具有装饰功能。而民间则常以门钹代替兽面铺首作为门环底座,采用圆形、六边形、八角形等几何形状,中部隆起,因形似而得名。[13]

当前最大的铺首位于南阳医圣祠,该青铜铺首为虎口衔环,重达300公斤。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