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omak-达鲁玛克部落(鲁凯语:Taromak),又称大南社。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乡,为原住民鲁凯族的传统部落,也是台东县内唯一的纯鲁凯族聚落,更是东鲁凯族群唯一的部落。行政区划分上属于卑南乡东兴村。其文化特色属kalralisiya小米收获祭、talraisi秋千祭及传统alakowa男子集会所组织最为代表性。台湾知名设计师/歌手陈世川即是东鲁凯-达鲁玛克部落族人[1]。
历史
根据鲁凯族的传说,最初鲁凯族族人居住在台湾东部,在云豹与老鹰的指引之下,辗转翻越了中央山脉北大武山来到今日的屏东县好茶与雾台等地区定居。因此相传鲁凯族的祖先最初在东部居住的地方便是肯杜尔山下的Taromak达鲁玛克,又称为“Mikedola”,意指“像大山那么雄伟”。[2]
另一脉的传说中认为,鲁凯族最早发祥于中央山脉上的Taidrenger巴油池(又称小鬼湖),后来此地发生灾难族人流离失所[3],幸存的族人族群间在此一分为二,一部分的族人由云豹带领迁向中央山脉的西侧下山,来到了屏东县雾台,好茶等地定居。另一部分族人则往中央山脉的东侧移动来到海拔约海拔1946米的肯都尔山(鲁凯语:Kindo'or)定居[2]。
1650年间,达鲁玛克(大南社)正式被列入文献纪载[1]。当时荷兰人入侵台湾东部后,在人口户籍资料中将大南社列为敌番,不敢任意侵犯其传统领域[4]。
1874年,今日屏东县恒春发生牡丹社事件,统治台湾的清廷政府才开始重视台湾的经营开发,此时东鲁凯所在的部落被清廷政府正式定名为“大南社”[4]。清领时期中叶,因原居住地的农耕过度使得地力丧失,东鲁凯族群再移动到海拔约500到580米之间一个名为卡帕里瓦(鲁凯语:Kapaliwa)的地方定居,该地与今日达鲁玛克部落所在的卑南乡东兴村相距约10公里远,此时的东鲁凯势力来到巅峰,北至鹿野溪与布农族传统领域接壤,南至知本溪与排湾族传统领域接壤,东至台东三角洲平原与卑南族接壤,西至中央山脉主脊均为东鲁凯的猎场[3]。东鲁凯族群在卡帕里瓦居住有数百年之久,并相传部落内曾经发生过天花和霍乱等疾病传染导致部落发生大规模族人死亡之事件[4]。
台湾日治时期开始,1923年台湾总督府以武力强行统治达鲁玛克部落,用炮击的方式胁迫达鲁玛克族人屈服从山腰Kapaliwa卡帕里瓦部落迫迁至山脚[3]。之后在1926年期间,总督府推动“番社集团移住”政策,将达鲁玛克部落一分为二,一部分族人被迁移到海拔约300米的兜(鲁凯语:Doo),另一部分族人被迁移到海拔约150米的比利良(鲁凯语:Irila)。1941年至42年间,在将分割两地的部落合并迁移到今日的达鲁玛克部落现址[4]。
1941年,东台湾电气兴业株式会社开始推动大南发电所水力发电工程,施工期间曾招募邻近的达鲁玛克部落族人来协助工程施作[5]。
1945年,台湾东部爆发水灾,利嘉溪暴涨的洪水将部分达鲁玛克部落的住宅冲毁,灾后受灾的居民乃迁移到利嘉溪的南岸,建立新的部落定居,该部落称为撒苏尔雅Sasoaza。
1963年过后,警备总司令部东部警备总队开始拓垦大南垦区,这段期间中许多外省籍退除役官兵因婚姻关系进入达鲁玛克部落居住造就了族群融合,加上外来宗教进入部落的影响,使得达鲁玛克传统的鲁凯部落文化面临日趋消逝的危机[3]。
1969年9月26日中秋节晚间,正逢台风艾尔西过境台湾,达鲁玛克部落的居民因台风侵其而提早休息,村内有一名老人在煮食饲料打算喂猪,直到当晚11时未将余烬熄灭不慎引发大火,由于台风的风势助长火苗迅速窜烧,而部落内的房屋又多是木造建筑,因此顷刻间达鲁玛克部落全村陷入火海之中,造成全村烧毁148户房屋,造成42名村民死亡,轻重伤55人,以及无家可归者有754人[6]。
灾后台东县政府立即派员进驻灾区,在附近的县立丰田国小成立临时收容所已暂时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并再调请中华民国国军协助,在县立大南国小的操场搭建临时铁皮屋近百栋安顿灾民。灾后5个月,1970年3月台东县政府以贷款之形式再达鲁玛克部落现址重建永久性的住宅,于隔年完工后灾民重新进驻部落,后来也在部落出入口设立一座六角型纪念碑以资纪念[6]。
达鲁玛克所在的卑南乡大南村也因音译上大南与“大难”雷同,因此改名为东兴村,邻近的台湾电力公司大南发电厂也顺应县政府之改名政策,易名为东兴发电厂至今[6]。
2016年行政院环保署补助台东县环保局举办的低碳永续家园社区竞争型比赛中,达鲁玛克部落荣获第一名,并奖励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于达鲁玛克部落巡守队办公室[7]。
达鲁玛克部落于近年开始推动绿能部落之计划,于2016年在部落的社区活动中心,部落进行了“百分百绿能部落”的体验,以及长老教会初步完成两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架设。2017年9月23日正式成立达鲁玛克电力公司筹备处,首期的股本目标是新台币100万元,目前已募得71万元,约有4成股本为部落村民认股。隔日再启用部落内天主教会屋顶的第三套太阳能发电系统。朝实现部落自主的达鲁玛克文化家园里迈进。部落主席胡进德对此表示,期望部落电力可自给自足,以减轻部落每户的用电经济负担。[8]
部落概况
达鲁玛克部落地理环境上属于利嘉溪左岸的河阶地,环境自然生态丰富,周围群山环绕,村内居民约有1,600位[4]。在达鲁玛克部落上游约10公里的Kapaliwa旧社,在近年部落族群意识抬头的情况之下,开始发起重建工作,至今已重建完成男子集会所、头目家屋与祖灵屋等传统建筑[9]。
重要祭典
达鲁玛克部落于每年的七月小米收获祭暨秋千祭是年度的盛事,主要由达鲁玛克传统组织-alakowa男子集会所筹备与运作。收获祭的初始由alakowa男子集会所男子摇臀铃绕部落报讯告知收获祭的到来,会由部落传统领袖带领族人向达鲁玛克守护神祈祷。之后会点燃火把,以火把产生的白色烟雾引领守护神来到祭场。之后,传统领袖会拿出小米和槟榔等祭品,带到祭典开始前,族人架设好的秋千架四周祭祀,祈求祭典平安顺利。收获祭开始后会举办荡秋千活动,也象征是达鲁玛克男女青年的恋爱季节,部落女子会穿戴华丽,再由男子以线牵引,来回于空中摆荡[4][1]。
图集
-
达鲁玛克部落聚会所
-
达鲁玛克部落头目的家
-
达鲁玛克观光导览解说牌
-
达鲁玛克火灾纪念碑
-
达鲁玛克纪念碑
参见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