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语言纯化(Linguistic purism),又称语言保护主义(linguistic protectionism)其他别称有(语言纯洁化、语言纯洁化主义、语言纯正化、语言纯净心理、语言纯净理论、语言净化主义、语言纯粹主义),是一种定义某语言社群内,某语言分支的地位被其他分支更高,或者被其他更纯洁的语言学现象。语言纯化一般由当地的语言学院进行,并经常有法律效力[1]。
语言纯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规范语言的行为[2],同时亦是保守的,作为一种“保护”本民族语言或者体现民族精神的方式,但是过程中经常会创造出新的标准。
通常而言,两种相近的同源语言会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处于较强地位的语言有时会称较弱方为“方言”,暗示著较弱方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因此,为避免被吞并,很多语言采用的方法就是干脆使用不同的书写方式书写,来证明两种语言之间的平等独立关系。
例如,意地绪语以及荷兰语在过去有时会被认为是德语的方言。直至今天甚至依然有争论通行于荷兰东部以及德国北部的低地德语是否为德语方言。至今亦无语言学家提出系统而学术的定义去界定“语言”以及“方言”,语言学家对于两者的差别亦多抱怀疑态度,就正如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克斯·魏因赖希十分著名的一句论述“语言就是拥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rmy and navy)。关于两者差别的争论很多时候都是带有强烈主观性的身份政治问题,甚至有时会激起讨论者的强烈情感反应。
两门相近的语言往往易于融合,防止这一情况出现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不同的书写系统。
有以下例子:
以上语言纯化方式之间并无绝对的区分界限,很多语言的语言纯化现象都可以用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上述方式来解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