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拇指龙类(Ankylopollexia)是禽龙类的一个演化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的各大陆。这个演化支包含:弯龙、禽龙、豪勇龙、鸭嘴龙科。直拇指龙类是群大型植食性恐龙,某些物种可生长至15米,接近某些大型兽脚类恐龙,例如山东龙。
直拇指龙类 | |
---|---|
禽龙的手部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亚目: |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龙类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Sereno,1986 |
演化支 | |
|
在1986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建立直拇指龙演化支,以包含弯龙科、硬棘龙类。名称意为“坚挺的拇指”,意指圆锥状的拇指指爪,保罗·塞里诺认为这代表这演化支的共有衍征[1]。
体型
直拇指龙类的体型变化较大。最大的直拇指龙类是鸭嘴龙科的山东龙属,约14.7至6.6米长,16吨重。[2][3]山东龙同时也是该演化支的衍化物种。而曼特尔龙则约有0.75吨重。[4]弯龙属的模式种原本被认为有约6至7.9米长,785至874千克重。[5]而Paul Sereno主张事实上弯龙不到5米长,不超过半吨重。[6]
种系发生学
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首次提出直拇指龙类的定义,范围是:弯龙、副栉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塞里诺在2005年小幅修正定义,范围是:弯龙(Camptosaurus dispar)、沃克氏副栉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许多应该在这范围的物种,并没有被列入大范围种系发生学研究,或是化石过于破碎而无法做出准确分类,包含:比霍尔龙、德拉帕伦特龙、道罗齿龙、龙爪龙、高刺龙、沉龙、Osmakasaurus、欧文齿龙、扁臀龙、原扁臀龙[7]、鞍臀龙[7]。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Andrew McDonald等人在2010到2011年的研究[8][9]:
禽龙类 |
| ||||||||||||||||||||||||||||||||||||||||||||||||||||||||||||||||||||||||
以下演化树则是来自于Andrew McDonald在2012年的研究[10]
禽龙类 |
| ||||||||||||||||||||||||||||||||||||||||||||||||||||||||||||||||||||||||
古生态学
大部分直拇指龙类属于双足动物,但也有例外如曼特尔龙。由于有着较短的前肢和身体所以曼特尔龙行动的时候是以双足步行,但在站着或者缓慢步行时用前肢支撑身体。[11]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