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数字狂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事数字狂热(英语:Pepsi Number Fever)[1],又称百事349瓶盖事件[2],是百事可乐于1992年在菲律宾的宣传活动,事件最终酿成暴动及最少5人死亡[3][4]。
宣传活动
1992年2月[2],百事可乐发布一轮宣传活动,在百事、七喜、激浪及美年达的瓶盖内印制001至999的数目字[5],某些数字可以换领奖品,而奖品的价值由100比索至100万比索不等。由于头奖以1992年的汇率换算等同4万美元,相当于当地平均月薪的611倍[6],该活动引发了空前的热潮,而百事可乐的销售额按月亦上升了四百万美元,市场占有率由19.4%升至24.9%[6]。
349号瓶盖
1992年5月25日,头奖号码于电视节目中宣布为349号。百事可乐原以为只有两人中奖,但是由于印制失误,最终有80万人前来领奖[3][7],总金额高达320亿美元[4]。百事可乐事后改称中奖号码实为134,并愿意给349号瓶盖持有人支付500比索(约18美元)的奖金[8][9],纵使486,170人接受了这个方案[10],百事可乐亦因此支付了890万美元的奖金[10],仍然有很多的中奖者极度不满。他们组成了联盟,组织杯葛百事可乐产品的活动,并在百事可乐公司和菲律宾政府部门的门口示威抗议。1993年2月13日,一枚土制炸弹被投掷到百事可乐的货车中,导致一名教师及一个5岁小童死亡[11]。同年5月,百事可乐的货仓被投掷手榴弹,3名员工被炸死[12]。事件中,百事可乐在菲律宾的高层接获死亡恐吓,多达39辆百事可乐的货车被推倒及焚毁[7]。
诉讼
约2.2万人对百事可乐提出诉讼,包括689宗民事起诉及5,200宗刑事欺诈的投诉[1]。案件一直上诉至菲律宾最高法院,法律程序至2006年百事可乐获判无需承担责任而终结[2]。
参考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