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武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手榴弹,俗称手雷,是一种通过手投方式使用的小型爆炸性武器,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战斗中。手榴弹的主要结构包括外壳、炸药和引信装置,不同类型的手榴弹通过爆炸后产生的破片、闪光、烟雾或其他效果来实现杀伤、压制、掩护等功能。
手榴弹的名称源于17至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手榴弹外形及爆炸后散布的碎片类似石榴,故得名。手榴弹也获得了一些其他俗称,如“芭乐”、“菠萝”,这些称谓源于其与相应水果的外形相似。[1][2][3]
手榴弹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利奥三世时代,拜占庭发现火焰和铁钉可以在石头和陶器罐中抛出。拜占庭士兵扔掷装有希腊火、铁蒺藜的陶瓷容器以攻击敌人[4]。
公元1000年,宋朝出现了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同,为现代手榴弹先驱,1044年出版的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有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及引火球等多种可手投弹药。13世纪初,中国军队中出现了铁壳制造以火药爆炸的投掷武器──震天雷,是为一种古代手榴弹。[5]
1405年,意大利的一份手抄本上出现了手抛弹药的图样。17世纪以后,出现铁壳制手抛弹药。此时,欧洲出现了手榴弹(英文:Hand grenade)此一名称,沿用至今。
17世纪和18世纪,手榴弹是欧洲军队中普遍使用的武器,并曾出现专业掷弹兵部队。19世纪,枪炮的发展以及城堡攻防战的减少使手榴弹一度遭冷遇。20世纪,1904年的日俄战争和后来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兴起,手榴弹又被广泛使用。在现代化步兵中,手榴弹是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
现代手榴弹多呈球状或筒状,一部分旧式中国和德国制手榴弹为带棒状柄的圆筒形。一般由弹体、引信两部分组成。外附带安全栓,或安全盖等安全装置。一旦解除安全装置,引信点火后数秒即爆发。现代手榴弹不仅可以手投,同时还可以用枪发射。
手榴弹的使用除了最常见的向目标投掷,以爆炸时的破片攻击目标的情况外,还有将其改造为特殊炸弹的情况。
将手榴弹改造的特殊炸弹,引信一旦点火将立即爆炸,其原理类似地雷,接触的人十分危险。
碎片手榴弹在军队中很常见,主体通常由硬质合成材料或钢制成,其容器内的破片爆炸时高速飞散,能造成15米范围内的人员伤亡。
在不允许轻易制造伤亡的情况下,普遍使用闪光弹,于爆发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或者闪光,使得范围内的人暂时失去听觉和视觉,从而丧失反抗能力,属于非致命武器[6]。
利用金属罐承载的手榴弹,作为地对地发出讯号或掩护的用途,还可以作为空降地区或攻击目标的讯号。
有效载荷为催泪性毒剂的弹药,施放后可快速及大范围扩散,属于非致命性武器。
使用凝固汽油,铝热剂,镁粉,三氟化氯或白磷等作为燃料。白磷燃烧手榴弹是利用白磷遇空气后自燃的特性制成的燃烧手榴弹。铝热燃烧手榴弹利用铝热剂产生铝热反应引发剧烈燃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手榴弹
现代手榴弹
土制手榴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