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魏、西晉官員,《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主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祥(184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历东汉、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晋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生平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王祥带着继母朱氏和异母弟王览到庐江避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1],不应州郡任命。后来,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任王祥为别驾,王祥起初坚持不接受任命,但弟弟王览劝他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王祥于是答应,吕虔亦将徐州的民事事务交给他处理。当时盗贼充斥在州境内,王祥鼓励兵士,频频派兵讨伐盗贼,最终使州内安定,亦便利了政策和教化的推行。当地的人都称颂王祥。
王祥后来举茂才,任温县县令,后迁任大司农。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因参与司马师废立的计划而获封关内侯,官拜光禄勋,后转司隶校尉。次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叛乱,王祥随司马师讨伐。战后增食邑四百户,封万岁亭侯,迁任太常。及后魏帝曹髦入读太学,王祥被任命为三老,作为皇帝的老师,教导皇帝为君之道。
甘露四年(259年),曹髦试图推翻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但被贾充指示成济刺杀,朝臣为皇帝举哀,王祥因而涕泪皆流,号哭着说“老臣无状”,令众人面有惭色。景元元年十二月甲午日(261年2月2日)[2],升任司空,景元五年三月丁丑日(264年4月30日)[3]转任太尉,加侍中。同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祥封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次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王祥作太保,进封睢陵公,加置七官之职。王祥与何曾和郑冲等人因为年老,很少再上朝拜见皇帝,司马炎于是派侍中任恺询问他们对政策的意见。王祥多次请求辞官退休,但都被拒绝;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王祥长期生病缺席朝议为由,请司马炎将他免职,但司马炎说自己仍然亲近和倚重他,而且司马炎之前已多次拒绝他退休的请求,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不应有这个议题。其后王祥坚持请求退休,司马炎遂加封王祥为睢陵公让他免职,但仍旧给予俸禄,地位亦在三公之上,又赐多项物品,并任命其长子王肇为给事中。
性格特征
- 王祥作为二十四孝之一,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孝道。王祥生母早死,继母朱氏则对他不好,更常向王祥父亲王融中伤王祥令他失宠;但即使是被命令清理牛粪,他仍显得很恭敬,而父母生病时更衣不解带地照顾和调制汤药。而丹柰树[7]结果时,继母要求王祥守护果子,而王祥每到风雨来临时,都会抱着树大哭,怕果子会被吹下来。王祥这样供养继母三十多年,到继母死时,王祥更在居丧期间伤心得十分憔瘁,要用木杖才能站起。可见他的孝道,毫不计较继母如何苛待他。
- 王祥受到时人尊敬,主因都是其德行高尚。晋公司马昭晋升爵位为王后,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𫖮一同前往拜见晋王。荀𫖮说:“相王尊贵显赫,何曾与朝中群臣都已表达了恭敬之意,今天我们应当一同行拜礼,不必犹豫。”王祥则说:“相国的地位与权势,确实尊贵,但毕竟他仍是魏朝的宰相,而我们是魏朝的三公;公与王的位阶,只相差一级,班次也相同,怎能让天子的三公轻易向人行拜礼?这样会损害魏朝的声望,也有损晋王的德行。君子敬爱他人应当合乎礼制,我不会这样做。”进入晋王府后,荀𫖮遂即行拜礼,而王祥则只是长揖不拜。晋王对王祥说:“今日我才真正明白您对我的重视!”。[8]
- 王祥死时,吊唁的不是朝中官员就是亲戚和旧官员,没有一个闲杂人等,连族孙王戎都叹说:“太保可谓清达矣!”
轶事

- 王祥最为人熟悉的是他卧冰求鲤的行为,在严冬时为了满足继母想吃鲜鱼的要求,不惜在结冰湖面上脱衣尝试以体温融化冰块。在王祥躺下后,冰面忽然裂开,有两条鲤鱼跳了出冰面,王祥得以带回给继母享用。时人都认为是感动了上天。不过《晋书》中仅谓王祥“解衣剖冰”,未有卧冰之语。
- 继母向王祥说很想吃烧黄雀,不久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屋帐内,王祥得以给母亲吃。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 王祥异母弟王览与王祥相当要好,数岁时见王祥被继母鞭打,王览都抱着母亲朱氏哭求停止。年纪稍大后,又劝母亲不要虐待王祥,令朱氏有所收敛。后来每当朱氏派艰难任务给王祥,王览都会跟着王祥去做;甚至朱氏胡乱指派任务给王祥的妻子,王览妻子都会和她一起做,朱氏见此才停止。而当王祥渐渐有名声时,朱氏十分忌恨,打算以毒酒毒杀王祥,王览知道后与王祥争饮,朱氏害怕会毒死亲儿,将毒酒夺回。后来每当朱氏给王祥的菜馔,王览都会先试数口,朱氏害怕王览会服下毒药,于是才打消毒杀王祥的念头。
- 《世说新语·德行篇》有载朱氏曾在夜间摸黑去斩杀王祥,恰巧王祥此时下了床,朱氏只斩了空床。王祥回来看见朱氏,竟下跪请死,朱氏才觉悟,对王祥如亲子疼爱。
家庭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