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
2004年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圳地铁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共有17条线路、387座车站,运营线路总长583.4公里[3][注 2],覆盖深圳市全局共九个市辖行政区。
深圳地铁 | |
---|---|
![]() | |
概要 | |
地区 | ![]() |
交通类型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线路 | 17 |
车站 | 394[注 1] |
日客流量 | 849.91 万人次(2024年) 最高纪录: 1186.87万人次(2024年12月31日) |
年客流量 | 31.02 亿人次(2024年)[1] |
网站 | www.szmc.net www.mtrsz.com.cn |
运营 | |
开始运营 | 2004年12月28日 |
运营单位 |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十二号线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港铁中铁电化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
技术 | |
系统长度 | 583.4公里 |
轨距 | 1,435毫米(4呎8+1⁄2吋)标准轨 |
平均速度 | 37.9 km/h [2] |

深圳地铁由深铁运营与港铁(深圳)为首的多间公司分别运营不同线路,并在政府指导下统一票价和服务。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742万人次,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流量超过70%,构成深圳市公共交通的骨干[4]。
建成深圳地铁的构思始于1980年代,一期工程则于1998年底开工,并于2004年底通车[5]。2008年以来,深圳地铁网络快速扩展,最新的一段线路于2024年12月28日通车,现为中国第四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四期工程的多条线路亦正在建设[6],预计2025年路网长度将超过650公里。
历史
1983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率队赴新加坡考察。回到深圳后,政府决定在深南大道两侧各留出30米的绿化带,并在深南大道中间的绿化带中预留16米以备今后修建城市轻轨[7]。市政府在1984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5-2000)》指出,随着深圳交通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建设轻轨(地铁),并提出了远景地铁走向[8]。1988年,特区成立仅十年之时,深圳首次提出建设客运轨道交通的规划[9],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报送《深圳市轻轨客运交通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于1992年7月得到批准[10]。1993年,“深圳市城市铁路客运系统(地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11]。
由于轻轨运量较小,不能适应深圳快速发展所需,1992年8月,深圳政府决定将轻轨线路移至地下,改为运量更大的地铁线路[12],并重新研究可行性和轨道网规划。1994年,政府制定《深圳市客运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经评审纳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3]。全市远景客运轨道交通网络由9条线路组成,其中3条为既有的通勤铁路线,6条为待建的地铁和轻轨线,总长约270公里。3条铁路为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改造为可开行通勤列车[13]。这一规划奠定了深圳地铁网络的基本框架[14]。
199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暂停审批除北京、上海、广州外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深圳地铁工程一度停顿[9]。1996年,地铁工程以香港回归为契机,更名为“罗湖、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强调该项目是为了满足深港过境客流日益增长的需要。中英关于香港和内地大型跨境基建协调委员会亦增设“增辟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通道工作小组”,深圳地铁项目列为工作小组的重要内容。同时,深圳政府着力增加国产车辆和机电装置,降低造价。政府也将针对深港跨境旅客交通接驳方式、车辆和机电装置国产化等议题的专题研究纳入一系列报告。国家计委决定将深圳地铁作为地铁装置国产化的依托项目[13](最终建成时国产化率达70%,平均造价为每公里5.0亿元人民币[15])。
深圳政府于1997年再次向国家计委申请开展地铁项目,并于1998年5月获得批复[12]。工程立项,更名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6]。1998年7月,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经注册成立[16]。1999年4月,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17]。
1998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实验站点市民中心站[注 3]的围护结构工程与市中心区其他五大工程[注 4]同时开工[11],市民中心站主体结构、购物公园站、会展中心站在1999年12月开始建造,而其他站点则在2001年3月方动工兴建[18]。2004年4月,首列车到达车辆段,并在进行调试及试运营[16]。2004年12月28日17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实际开通的时间比预期迟了大约一年。
一期工程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世界之窗-罗湖)和4号线(福民-少年宫),概算总投资115亿元,经竣工决算审计后的总造价106.53亿元[19]。由于涉及与香港接驳方面的问题,皇岗站在一期工程完成时并未启用,直至2007年7月1日方激活,但是当时福田口岸仍未开通,故地铁乘客仍不能由此前往香港,需要过境前往香港的旅客仍需在此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临近的皇岗口岸。直到2007年8月15日福田口岸开通后,地铁乘客便可通过口岸检查,在香港境内的港铁落马洲站转换东铁线前往尖东站沿途各站,或乘搭其它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各区。2008年8月15日,皇岗站更名为福田口岸站[20]。



2004年地铁一期通车后,深圳地铁网络没有立即继续扩展。2003年深圳市规划局制定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一2010年)》,提出二期工程包括1号线续建段(世界之窗 – 深圳机场),4号线北延段(少年宫 – 清湖),2号线初期工程(世界之窗 – 赤湾)、3号线初期工程(红岭 – 双龙)、5号线。该建设规划于2005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但从2004到2007年,由于官员对地铁建设重视不足,以及拆迁受阻、前期工作落等原因[21],深圳地铁的建设工程几乎停滞。在接近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线路建设或开通。地铁建设速度被讽刺为“蚯蚓速度”[22]。仅有1号线续建段试验段(世界之窗站–深大站)缓慢进行。试验段由一期工程的终点站世界之窗站至深大站,包括三座新建车站,于2009年9月28日开通。
2007年1月17日,深圳获得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权。深圳市在申办报告中承诺于2010年将建成155公里的地铁干线,其中包括作为“大运专线”的3号线[21]。2007年1月底,“加快全市轨道交通建设暨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对深圳地铁建设速度缓慢提出严厉批评[21]。随后,深圳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要求地铁二期工程5条线必须在2011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通车[23]。
2008年,新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问世,轨道二期工程各条线路及综合交通中心的详细规划同时展开[14]。在原规划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增加2号线东延段(世界之窗-新秀)和3号线西延段(红岭-益田)。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各条线路陆续开工,其中部分线路更是在获得国家批准前开工。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深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1)调整方案》[24],同意深圳地铁二期工程的更改,并将建设期限延长至2011年。2010年12月28日,2号线首通段(世界之窗-赤湾)和3号线地上部分(草埔-双龙)建成营运。2011年6月,二期工程的五条线路相继全线开通运营:1号线续建段6月15日开通;4号线二期工程6月16日开通;5号线6月22日开通;2号线东延段和3号线西延段6月28日开通。在两周的时间内,深圳地铁的运营里程从64公里[25]增至177公里[26]。
尽管二期工程因大运会挤压工期而引起了一些争议[27],但其为2011年8月举行的世界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服务保障,提升了深圳整体交通运输能力[28]。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流比重,已由开通前的6%上升到当年的29%,逐渐在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29]。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于2010年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提出2011年至2016年间的建设方案(三期工程)[30],并于2011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31]。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1号线,共5条线路[31]。
2013年,深圳市开展地铁三期建设规划和修编,增加了三期工程的线路。修编后的三期建设规划新增10号线(原16号线),并延长2、3、4、5、6、9号线,新增长度达83.6公里[32]。

新建线路总长度为169.5公里,新增车站95座[33],总投资约1256亿元[34]。三期工程建成后,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1条,通车里程约350公里[33]。
2016年6月28日,11号线开通运营。2016年10月28日,7号线与9号线一期开通。2019年9月28日,5号线二期开通。2019年12月8日,9号线二期开通。2020年8月18日,6号线与10号线开通[35]。2020年10月28日,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4号线三期与8号线开通。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仪式于2018年1月10日于14号线四联站召开。四期工程开工线路共5条,包括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深圳段(以“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名义建设)。按照规划,四期工程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深圳的轨道交通线路网将有15条线路,总长约586公里。地铁四期工程的建设将对深圳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带来深远影响,不仅连接了深圳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并规划在将来与周边东莞、惠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互联。[36]
2020年3月26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年)》,调整3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20号线部分规划[37]。
2021年12月28日,20号线开通运营。
2022年10月28日,10号线岗厦北站、11号线福田至岗厦北段和14号线开通[38][39][40]。
2022年11月28日,6号线支线一期(光明至深理工)和12号线一期(左炮台东至海上田园东)开通运营[41]。
202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双龙至坪地六联)、7号线二期(西丽湖至深大丽湖)、11号线二期(岗厦北至华强南)、12号线二期(海上田园东至松岗)及13号线一期(深圳湾口岸至高新中)开通运营[44]。
2022年8月26日,深圳市首次公示了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总计13个工程项目,全长226.8公里[45][46]。2022年9月5日,深圳市第二次公示了轨交五期环境影响评价,详细公布了13条新线的具体走向和站点设置。[47][48]2023年6月26日,深圳市公布国家部委批准的轨道五期线路,包括15号线、1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10号线东延(深圳段)、11号线北延(深圳段)等11条线路,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与之前公布的规划相比,国家批复的规划中减去了18号线一期与21号线一期。按照规划,五期工程预计于2028年全部建成通车[43]。
年份 | 日期 | 路线名 | 区间 | 长度 (公里) |
---|---|---|---|---|
2004年 | 12月28日 | 1号线 | 罗湖 – 世界之窗 | 17.4 |
4号线 | 少年宫 – 福民 | 3.0 | ||
2007年 | 6月28日 | 福民 – 福田口岸 | 1.0 | |
2009年 | 9月28日 | 1号线 | 世界之窗 – 深大 | 3.331 |
2010年 | 12月28日 | 2号线 | 赤湾 – 世界之窗 | 15.516 |
3号线 | 草埔 – 双龙 | 25.138 | ||
2011年 | 6月15日 | 1号线 | 深大 – 机场东 | 20.3 |
6月16日 | 4号线 | 少年宫 – 清湖 | 15.8 | |
6月22日 | 5号线 | 前海湾 – 黄贝岭 | 40.0 | |
6月28日 | 2号线 | 世界之窗 – 新秀 | 20.256 | |
3号线 | 益田 – 草埔 | 16.6 | ||
2016年 | 11号线 | 碧头 – 福田 | 51.7 | |
10月28日 | 7号线 | 西丽湖 – 太安 | 30.157 | |
9号线 | 红树湾南 – 文锦 | 25.39[49] | ||
2019年 | 9月28日[50] | 5号线 | 赤湾 – 前海湾 | 7.65[51] |
12月8日 | 9号线 | 前湾 – 红树湾南 | 10.79 | |
2020年 | 8月18日[35] | 6号线 | 科学馆 – 松岗 | 49.4 |
10号线 | 双拥街 – 福田口岸 | 29.34 | ||
10月28日 | 2号线 | 新秀 – 莲塘 | 3.78 | |
3号线 | 益田 – 福保 | 1.45 | ||
4号线 | 清湖 – 牛湖 | 10.8[52] | ||
8号线 | 莲塘 – 盐田路 | 12.37 | ||
2021年 | 12月28日 | 20号线 | 机场北 – 会展城 | 8.43 |
2022年 | 10月28日 | 11号线 | 福田 – 岗厦北 | 1.21 |
14号线 | 岗厦北 – 沙田 | 52.46 | ||
11月28日 | 6号线支线 | 光明 – 深理工 | 6.13 | |
12号线 | 左炮台东 – 海上田园东 | 40.54 | ||
12月28日 | 16号线 | 大运 – 田心 | 29.20 | |
2023年 | 12月27日 | 8号线 | 盐田路 – 小梅沙 | 8.01 |
2024年 | 12月28日 | 3号线 | 双龙 – 坪地六联 | 9.28 |
7号线 | 西丽湖 – 深大丽湖 | 2.22 | ||
11号线 | 岗厦北 – 华强南 | 4.39 | ||
12号线 | 海上田园东 – 松岗 | 8.05 | ||
13号线 | 深圳湾口岸 – 高新中 | 6.36 |
路网
![]() | ||||||||||||
线路名称 | 首段通车日期 | 最近延长日期 | 起点站 / 终点站 | 长度 (公里) |
车站数 | 车辆段/停车场 | 列车 编组 |
最高 时速 | ||||
---|---|---|---|---|---|---|---|---|---|---|---|---|
1号线 | 2004年12月28日 | 2011年6月15日 | 罗湖 | 机场东 | 41.0 | 30 | 竹子林车辆段 前海车辆段 |
6A | 80 | |||
2号线 | 2010年12月28日 | 2020年10月28日 | 赤湾 | 莲塘 | 39.78 | 32 | 蛇口西车辆段 后海停车场 |
6A | 80 | |||
3号线 | 2010年12月28日 | 2024年12月28日 | 坪地六联 | 福保 | 52.33 | 38 | 横岗车辆段 中心公园停车场 坪地停车场 |
6B | 100 | |||
4号线 | 2004年12月28日 | 2020年10月28日 | 福田口岸 | 牛湖 | 31.3 | 23 | 龙华车辆段 观澜停车场 |
6A | 80 | |||
5号线 | 2011年6月22日 | 2019年9月28日 | 赤湾 | 黄贝岭 | 47.4 | 34 | 塘朗车辆段 上水径停车场 |
6A | 80 | |||
6号线 | 2020年8月18日 | 科学馆 | 松岗 | 49.4 | 27 | 长圳车辆段 民乐停车场 |
6A | 100 | ||||
6号线支线 | 2022年11月28日 | 光明 | 深理工 | 6.13 | 4 | 6B | 120 | |||||
7号线 | 2016年10月28日 | 2024年12月28日 | 深大丽湖 | 太安 | 32.32 | 29[53] | 深云车厂 安托山停车场 |
6A | 80 | |||
8号线 | 2020年10月28日 | 2023年12月27日 | 莲塘 | 小梅沙 | 20.38 | 11 | 溪涌车辆段 望基湖停车场 |
6A | 80 | |||
9号线 | 2016年10月28日 | 2019年12月8日 | 前湾 | 文锦 | 36.18 | 32 | 侨城东车厂 笔架山停车场 |
6A | 80 | |||
10号线 | 2020年8月18日 | 福田口岸 | 双拥街 | 29.34 | 24 | 凉帽山车辆段 益田停车场 |
8A | 80 | ||||
11号线 | 2016年6月28日 | 2024年12月28日 | 华强南 | 碧头 | 57.3 | 21 | 松岗车辆段 机场北停车场 |
8A | 120 | |||
12号线 | 2022年11月28日 | 左炮台东 | 松岗 | 48.59 | 39 | 机场东车辆段 赤湾停车场 东宝河停车场 |
6A | 80 | ||||
13号线 | 2024年12月28日 | 深圳湾口岸 | 高新中 | 6.36 | 7 | 公明车辆段 内湖停车场 |
8A | 100 | ||||
14号线 | 2022年10月28日 | 岗厦北 | 沙田 | 50.34 | 18 | 昂鹅车辆段 福新停车场 |
8A | 120 | ||||
16号线 | 2022年12月28日 | 大运 | 田心 | 29.2 | 24 | 田心车辆段 龙城公园停车场 |
6A | 80 | ||||
20号线 | 2021年12月28日 | 机场北 | 会展城 | 8.43 | 5 | 机场北车厂 | 8A | 120 |
深圳地铁所有地铁线路控制中心均位于深云(NOCC)
- 1号线是东西向的地铁干线,也是深圳市第一条地铁线。该线途经深圳机场、前海、华强路、蔡屋围、东门、罗湖口岸等重要地区,日客运量极大。
- 2号线呈东西向,是原特区内第二条的地铁干线,路线在世界之窗站以东的走向与1号线基本平行,可以起到为1号线分流的作用。但世界之窗以西方向的线路走向曲折且途径尚未建成的深圳湾填海区,开通初期客流较少。随着后海商业区以及深圳湾居住区项目陆续落成,客流逐步上涨。
- 3号线呈西南-东北走向,缓解了布吉、南湾、横岗、龙城、龙岗等片区多年来的的交通堵塞问题。3号线客流甚大,但B型车厢导致该线时常拥挤不堪。该线亦为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交通专案。
- 4号线是南北纵向地铁线路,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旗下的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运营。此线南端连接福田口岸,北端为密集的住宅区,且5号线旅客亦使用此线进入市中心,因此潮汐客流显著。
- 5号线为半环形线路,主要途经近原二线关的关内外地区和前海自贸区。
- 6号线是联络龙华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等片区至福田中心区,为联络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通勤线路,同时亦为4号线龙华至民乐段分流,可有效缓解4号线的客流压力。
- 7号线是联络原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线路东西向横穿深圳市区,线路布局呈“V”形。
- 8号线与2号线贯通运营,是盐田区第一条地铁线路。
- 9号线是联络原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高新园片区以及前海自贸区的局域线,路线走向为“几”字体。
- 10号线是联络坂田、平湖与福田口岸的南北纵向地铁线路。
- 11号线是东西向的地铁快线,也是联络城市核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的通勤线路,同时兼有机场快线的功能。乘客可乘坐此线前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12号线是南北向的地铁线路,贯通南山区和宝安区。
- 13号线是南北向的地铁线路,贯通深圳湾口岸、南山区、宝安区及光明区。
- 14号线是西南-东北向的地铁快线,连接龙岗区、坪山区与城市核心区。路线在布吉至大运段路线与3号线平行,可有效缓解3号线的客流压力。
- 16号线是深圳东部地区局域线,连接龙岗中心城与坪山中心区。同时亦为3号线大运至双龙段分流,亦可有效缓解3号线的客流压力。
- 20号线是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设立的地铁线路,其二期将连接深圳空港地区、南山区与福田区。
深圳市规划局在2008年4月23日宣布,深圳地铁线路将由数字名称更改为文字名称。[54] 其以线路经过的主要片区命名,类似港铁的线路命名做法。 更改前后名称对照如下:
在2013年1月,网络上曝出深圳地铁集团内部文件,指地铁三期工程会把线路名称全部更改回数字,更指多数市民赞成采用更便于记忆的数字命名方式,不赞成采用中文命名。1月5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十八次工作会议研究承认了这个消息。很多网民对此表示不满,有网民指政府“朝令夕改”[55]。
2013年10月,深圳地铁正式开始路线更名工作,首先将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的站台横幅上的线路名改回数字名称,文字名称继续保留,以括号标注其后,例如“1号线(罗宝线)”,而在报站时则播报“1号罗宝线”。[56]2016年起,深圳地铁在新开通的线路中只使用数字命名,而旧线路的指示也逐渐更改为全数字命名。更改前后名称对照如下:
在2013年10月前未开通的线路的名称是工程及规划用名。


深圳地铁现有换乘站61个(不计罗湖站)。其中,车公庙站、岗厦北站为四线交汇的换乘站,福民站、布吉站、福田站、前海湾站、深圳北站、大运站、松岗站、后海站为三线换乘站,其余换乘站皆为两线换乘站。三期线路中除4号线与11号线以外,任意两条线路皆可相互转换,各换乘站皆可实现站内转换,而无需出站。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仅有会展中心站作为1号线及4号线的换乘站。在1号线站台层装有两对扶梯,连接4号线的两个侧式站台,而十字体的会展中心站更是国内首个通车的一体式十字转换车站。
二期线路中,由于各站建设条件,与一期车站的预留情况等不同,因此换乘方式亦有所不同。其中老街站及黄贝岭站的转换方式最为方便,为同台换乘/跨站台转换,而世界之窗站、福田站、宝安中心站、深圳北站亦有扶手电梯或垂直电梯连接两线站台,转换亦算方便。而在购物公园站、市民中心站及少年宫站,转换时需从站台搭乘扶手电梯到站厅,经过两线站厅的转换通道到另一线路的站厅(少年宫站的转乘通道内设有自动人行道),再从站厅经过扶梯、垂直电梯或楼梯到达另一线路的站台。其中购物公园站的转换通道长达200米,通道中有数个售卖食物和衣物的商铺。通道仅设有两组楼梯,没有扶梯及垂直电梯。因此不适合携带大件行李的人士及伤残人士转换。
三期线路中亦有多种转换方式,如红树湾南站和车公庙站7,9号线同向的同台换乘/跨站台转换,红岭北站的十字转换,赤湾站的站厅短通道转换以及后海站的站厅长通道转换等。2016年,深圳地铁首次在车公庙站引入转换层,位于7号线、9号线站台和站厅之间的楼层,让两线不同方向转换的乘客只需在转换层转车,不需要上两层到站厅再下两层转换,节省时间。而上梅林站其中一条转换长通道则连接4号线的岛式站台与9号线站厅,在深圳地铁中尚属首次。
此外,深圳地铁与香港的港铁东铁线均连接到深圳市与香港边界的两个铁路口岸——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乘客乘坐深圳地铁抵达这两个口岸并完成通关手续后,可转乘落马洲站及罗湖站(港铁)的港铁东铁线前往金钟站沿途各站。
深圳市的六大综合交通中心[57]——深圳北站、前海湾、福田、机场、布吉(深圳东站)和深圳坪山均有地铁通达。
深圳地铁现有车站369个(换乘站重复计算),包括318座地下站、47座高架站、3座半地下站和1座地面站。市区的地铁车站多为地下站,而高架站主要分布在郊区。2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为全地下线路,其余各条线路均有高架车站。上梅林站(4号线)、塘坑站(3号线)和嶂背站(14号线)为半地下车站,其站厅设于地面,而站台设于地下一、二层。民乐站路轨及站台设于地面,而站厅设于其上。截至2022年,深圳地铁系统中最东、最南、最西和最北的车站分别为田心站、左炮台东站、会展城站及深理工站。
地下车站通常为地下2层的箱型结构,高架车站则采用3层的门式结构。在站台形式上,典型的深圳地铁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即使高架车站亦采用岛式站台。但仍然存在一些设计较为独特的车站,包括:
- 国贸站、湖贝站、洪湖站、笋岗站、向西村站采用侧式叠式站台。
- 竹子林站、西乡站、湾厦站、长岭陂站、华新站(3号线)、塘坑站、深云站、深圳湾公园站、凉帽山站、黄田站采用双岛式站台,中央路轨用于开行区间车、存放备用列车或列车前往车厂。车公庙站(7、9号线)也采用双岛式站台及首设转换层,方便乘客转换。
- 坂田站、大学城站、固戍站、百鸽笼站、冬瓜岭站、盐田路站采用一岛一侧式站台。
- 罗湖站、大运站(3号线部分)、福田口岸站(4号线部分)、松岗站(12号线部分)、深圳湾口岸站采用西班牙式站台布局。
- 老街站在2011年3号线通车前采用侧式叠式站台,在3号线全线通车后采用岛式叠式站台,而原有的侧式叠式站台则被改为备用站台,只供紧急疏散使用,正常情况下不再对乘客开放。
- 黄木岗站在2016年7号线通车初期采用侧式叠式站台,在14号线全线通车后采用岛式叠式站台。
深圳地铁车站,依次以老地名、片区名称、公共设施、线路途经横向道路命名[58]。车站可采用大型公共设施的名称命名,但不采用楼盘等商业性的地产项目名称来命名[59]。当车站使用街道命名时,通常不带“路”字(除贝尔路站、华强路站外)。
车站命名亦与线路的等级相适应。例如7号线、9号线均为局域线,考虑线路功能以及车站服务范围等因素,车站名称以街道、街坊等小区域名称为主[58]。11号线为西部组团快线,其功能为提供西部滨海地区地与核心城区的快速联络,因此车站名称以区、镇等大区域名称为主[58]。
与港铁相仿,深圳地铁的站名短小精辟,一般为2或3个字,少数为4-5个字(“站”字不计在内,惟深圳北站是例外),尚无6个字以上的站名。可能出现的长站名经过了适当简化,使其简单易记。例如“深圳大学”简称为“深大”,“宝安体育中心”简称为“宝体”。一些车站为了方便乘客,会在站名后以括号的方式标注别名,例如塘朗站标注为“塘朗(南方科技大学)”,翠竹站标注为“翠竹(留医部)”。

- 车站均设有站台门,以防止乘客坠轨。其中,3号线和4号线的地上站采用半高式安全门,地下站使用全高式屏蔽门;1、2、5、6、7、8、9、10、11、12、13、14、16、20号线的车站则全部使用全高式屏蔽门。深圳地铁亦是中国第一个在开通时即全线已经预先安装站台门的地铁系统。
- 除4号线二期外,一、二、三期车站站台层的墙壁或自动扶梯侧壁上,有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站名。每站站台的柱子上亦印有中英文站名或站牌,方便车内乘客查看。5号线南延段和9号线西延段改以不同风格将车站名称印在自动扶梯侧壁上,如南山书城站将“书”字仿成揭页的书,而深大南站的“大”字上面“佩戴”四方帽。而自四期车站开始,各线路车站内各种中文站名(包括电动扶梯侧壁上、车站立柱上及屏蔽门上部导视条上)则采用不同字体以作区分:10号线使用某位居住于山西交城的书法家的隶书[60];其他线路则使用打印字体:3号线四期汉仪颜楷、6号线支线与13号线方正古隶、12号线汉仪魏碑、14号线刘炳森隶书、16号线方正舒体。
- 在地铁站的500米范围内,均有引导标志指示地铁站的方位。自二期车站开始,标志上的深圳地铁徽标更换为国标。2019年开通的新车站更换为新样式的表示,并指示了距地铁站的距离。
- 除2号线二期部分车站及3号线一期部分车站外,深圳地铁站内均设有洗手间,其中4号线二期车站的卫生间设在付费区站厅内,其余大部分车站的洗手间通常设在其中一个出口附近(少数例外如世界之窗站和华强路站,卫生间所在地被划为地下商场的一部分),部分转换车站(如车公庙站、华强北站、太安站)更在站台另设卫生间。出口通道有洗手间的地铁站会在站台标注洗手间所设的出口序号,方便乘客前往。2019年起,深圳地铁和港铁(深圳)逐步翻新车站的洗手间,改造期间,乘客可能需到站外如厕。
- 自2期车站起车站站厅均建有艺术墙(非深圳地铁集团建设的3号线、4号线例外),如2号线后海站在车站站厅展示《姑苏繁华图》。3期开始,车站站厅的艺术墙,是深圳地铁委托艺术家创作,大部分作品呼应车站所在地区,如笋岗站的艺术墙作品名为《中华第一仓》、园岭站因邻近八卦一路美食街,艺术墙作品《家乡味道》以中国各地著名面食为主题。3号线一、二期均以花卉图案作车站装饰,部分图案更切合车站名称,如荷坳站以荷花作图案。4号线因为是港铁(深圳)施工建设,所以建筑风格与港铁相仿。
- 各车站站台曾编有编号,但在2019年起,深圳地铁集团管辖的车站,大部分站台的编号已移除,除4号线车站之外,而新建的车站亦没有展示站台编号。
列车
深圳地铁列车共计812列,其中深圳市地铁集团拥有741列,港铁(深圳)拥有71列。深圳地铁是中国地铁车辆国产化的依托项目,中国第一列国产A型地铁列车、第一列自主研制的A型地铁列车[61]及首批采用国产牵引系统的地铁列车[62]均在深圳地铁运营。
运营与服务
争议及焦点事件
建设模式
未来发展
注释
线网图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