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通(1920年3月29日—1987年2月23日),台湾台南北门鲲江蚵寮人[1],又名洪朱豆,知名素人画家,50岁时开始学习作画,于1972年崭露头角,1976年举办个展成为全台焦点人物,其后久受媒体炒作。曾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2]。
洪通隐居后速被大众遗忘,穷困终老[3]。其画作当中神秘的文字画与丰沛的原创性语汇,至今仍为艺术界所称道,特别是那种“属灵的”特殊风格,洪通因此又被称为“灵异画家”。[4]
洪通的艺术,使用原始主义(Primitivism)装饰艺术最常见的几何纹漾,这些锯齿“类编织”线条,几乎是他作品风格的基本款。而在丰富的色彩与多变的形式当中,他经常以“圆”作为画面的统合,为现代主义(modernism)与原始主义(Primitivism),搭起了十分趣味的黏合。
洪通的艺术时不时都荡漾在他随意赋形的形式美当中,他开创了素人画家作品的原型,即原创、拙朴与不花俏的技巧,因而有“台湾朴素艺术之父”的美誉。
生平
洪通1920年生于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台南厅北门屿支厅北门屿区蚵寮庄(后改为台南县北门乡鲲江村,今台南市北门区鲲江里,俗称南鲲鯓),由于父亲于出生前辞世、母亲亦于其四岁时过世,洪通从小主由祖母与五叔带大,家境贫困,年小便替人放牛、打杂赚取微薄生活费[2]。
青年时期的洪通甚至赴高雄打零工维持生计。从小无缘求学,因而不识字。1945年,25岁的洪通回乡后与台南市刘来豫结婚,育有三子二女,与其妻仍以打零工维持家计。在1970年以前的洪通诸如渔民、乩童等工作皆曾从事,乡人以“朱豆伯”称之。“朱豆”之称的由来可能是因为其姓“洪”音近“红”(“朱”色),且个子矮小之故[2]。
1970年生日当天,50岁的洪通突然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跪在妻子面前要求答应他能专心投入绘画,其妻允诺他每个月以1000元购买画具,闭门研究绘画,其间也常至台南市拜访画家学习作画,并曾至曾培尧画室作画前后长达一年半。当时洪通作画是把自己锁在昏暗的房间里拼命作画,左邻右舍见他突然如此,有人甚至觉得他疯了,或觉得他是在鬼画符[2],而成名之后有人附会说南鲲鯓代天府供奉的范府千岁原是唐代名画家,因生辰八字与洪通相符才附身其上作画[1]。
1972年一次南鲲鯓代天府庙前摄影比赛机缘,洪通携其作品,悬挂于庙墙上展出(一说为树下)。看似神秘的文字画与用色丰富的画风,意外获《ECHO Magazine of Things》(《汉声杂志》前身)记者刊登报导[2]。往后的2、3年中媒体相继大幅报导,1973年,雄狮美术四月号出版“洪通特辑”,艺术界开始讨论和研究洪通其人其画[2][5],在1970年代的台湾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洪通狂潮”。
1976年3月13日,洪通在美国新闻处台北分处林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的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为期13天,参观人潮络绎不绝,震撼台湾艺坛,使洪通热潮推至到最高点[2][1]。据说曾有华南大饭店陈姓董事长愿用700万收购洪通这次所有展出的画作,但为洪通所拒[1]。同年5月27日高雄大统百货八楼展出作品两百多幅,同样造成轰动[2]。据说有法师在观完其画作后声称洪通应藉鬼神之笔完成画作,描绘作品亦非“凡人”,洪通便常被称为“灵异画家”。[6]
短短几年内完成三百十二幅画的洪通不堪名利而充满困扰,画展过后洪通回到南鲲鯓与家人分居,单独租屋并闭不出门,整日作画,期间仍访客不断,但他拒绝接待。洪通未能获得台湾艺术界主流的肯定,加上他坚持不卖画的风骨,使他仍待在破旧房子内,生活未获改善。[7][8]
1986年资助其绘画的妻子辞世,令其精神饱受打击,而媒体狂热报导的洪通热潮大约在此时已到了终点。
1987年2月23日凌晨一点多洪通于南鲲鯓的家中睡梦中去世[1],享寿67岁,留下画作约300余幅。同年3月31日于台南法华寺举行告别式,由台南市长林文雄担任治丧会主任委员,日后与妻子刘来豫合葬[1],但就南山公墓区内现洪通之墓而论,其墓碑上只有洪通之名,并无妻子之名同刻碑上,显然并未与妻子合葬。
身后
生前各国友人曾力邀洪通参加画展,均被其以担心遗失为由拒绝[9],1987年9月,美国文化中心艺术家杂志社举办了洪通遗作回顾展,展出作品70余件。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同年10月,台南县立文化中心肯定洪通是位素人画家,及他在乡土艺术的地位,典藏了他的三十幅作品,举办特展和出版专辑。[10]
1997年2月,洪通之子洪世保为纪念其父,筹设洪通美术馆基金会,并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办洪通逝世十周年纪念个展[2],再次燃起素人艺术的话题。同年10月台南县立文化中心应邀至纽约华人文化中心展出洪通个展[2]。
2007年9月老翁张清松因仿已故的洪通作品而被捕,直至21世纪,洪通作品在市场仍具有一定价值。[11]
2010年,桃园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原乡美学—洪通的异想幻境”展览,展出洪通百余幅作品与其生平事迹。[12]
2016年,洪通故乡北门鲲江里新厝仔聚落以其画作及生平故事为主体营造景点,以期振兴当地观光产业。[13][14][15][16]
2020年为洪通百岁冥诞,台南市美术馆为其举办“再现传奇 — 洪通百岁纪念展”,展出多幅家属私藏的作品。
画作特色
洪通作品画面透露灵性、画面流露出强烈精神力量、笔触浓密、纹理纤细、形式繁琐、无师自通的绘画技巧。用色彩颜料,取材自然物,自行研磨混合,自制而成。材质以底材为主,分甘蔗板、纸、画布三种。据知洪通创作画作时除了以惯用手的右手为主外,有时会以左手、双脚、生殖器具等身体部位辅以作画。[17][18][19]
洪通画作元素多以人物、花鸟、树木、船舶、飞机为主题,创作风格充满童趣的风味,甚至有时一些宗教阵头、庙宇建筑、布袋戏、歌仔戏等日常生活表现及民间谚语、签诗更是他绘画拼凑结构组成的来源。洪通绘画技巧用色多变且鲜明,不拘泥实体比例,创作风格超脱现实且自由,极具想像能力;画作朴拙简单的图像,但却能呈现出均衡且对称的艺术美感。
由于早年的洪通做过乩童,让他的生性思维受到信仰影响,五十岁时他开始专心画画不工作,绘画中的花草树木与符号等,均受过去生活背景经验影响,绘画中充满热闹、神幻、宗教信仰的意象。[20][21][22]
洪通早期画作整体结构与道教画相似,道教画分多层,几层“天”几层“地”,整张绘满符箓花样,而洪通画的分层结构代表他自我意识世界的秩序和事物各自的本位,所以洪通画的是人、万物与天地的关系,且因为不识字,所以他的自创图像字与文字画,充满自我意识的图像字,画中的签名更是一绝,洪通的洪字像哥俩好,有时除签下洪通外,还画出洪朱豆,签出的图样各有不同。[23][24]
专家认为英国画家史考第·威尔逊(Scottie Wilson)的密集线条画中老是隐藏着一只只窥视的眼睛,与洪通的玩偶面孔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玩偶式的面孔或人类的形像,是灵异画家所热爱的主题,英国女画家吉儿有些画中布满了玩偶的面孔,处理手法几乎与洪通出于同一路线。
洪通使用了原始装饰艺术中常见的几何纹样。锯齿形的线条,格子式的编织几乎是他的基本的手法。而在丰富的色彩与形象之中,他善于使用圆形的统合力,成为现代、原始趣味一种巧妙的综合。[25][26][27]
洪通被认为是线条结构的天才。在他的素描中,具一种高度的秩序感,统合感,然而又有一种生命的活力。可欣赏他的线条图的纹理与组的美,以及阿米巴自由形态的造型。他的天才证实了在美术的基本原则上所追究的,确实是人类心灵中先天存在的秩序。[28]
他所使用的艳丽的色彩虽然几乎都可自民间色彩中找出源头,但是他把这些色彩使用在抽像的模式上,无疑的出于他个人直感的创造。而他用色的手法,多彩多姿,除了承认他潜在的色感之外,同时也说明了色彩学的原则已在他心灵的掌握之中,随意赋彩,都有令人激赏的效果。
线条与色彩两者构成他的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所以他的最好的作品乃是线条画赋彩的一类。其素描使用硬线条构成者,远胜过表达毛笔感觉的构图。
洪通的作品并没有脱离任何一位素人画家作品共有的原型,繁复及制式的技巧,呈现时间与劳力的堆积,其次,由于缺乏逻辑与形而上学思考,作品本身多层重复,与民俗艺术间有强烈的类似性;最后,素人画家在作品表现上的神秘造型及丰富色彩,基本上反应了画家世界的完全自我性及生活性,而这种自我性及生活性的完成,恰巧基于素人画家不具备任何知识,所必然导致的个人素朴认知。[29][30][31][32][33]
时代意义
70年代的台湾社会,由于美军协防、美援以及大批技术官僚、知识分子几乎多是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因此,台湾社会基本上弥漫着全面性的西方主义,而这种西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又窄化为美国主义,从流行音乐、日用品、生活外来语、学术走向以至文学、艺术风潮,皆为如此,发掘了洪通,实际就是当年社会在潜意识上,对全面美国文化的一种反弹及投射;而肯定洪通,自然而然具有肯定素人文化,肯定民间本土活力,肯定民族文化在全面美国文化凌驾之下的最后尊严的某种意义。洪通热潮期间,艺评家陆蓉之曾撰〈台湾朴素艺术的美学〉表示说:“台湾地区对‘朴素艺术’名词的认识,恐怕要归功于洪通的崛起。”
但是不幸的是,媒体消费了洪通后便视如敝屣,不再报导关于洪通的任何消息,对于洪通晚年的穷困境遇亦未有人实际伸出援手。在高中课本泰宇版教材中一段落述道:“... ...媒体炒作素人画家洪通的热潮,亦属昙花一现。”[34]
评价
“ | …我对鲲岛的名字感到怀念,即像我无限怀念我祖父一样亲切。因为些是属于我们祖先、祖父、父亲时代的产物…我脑袋里的台南古都,应詃是充满着民俗与传奇色彩的…想像中的人物体格都属瘦型…为何我会这么想,理由不明,只是我以为这么想像才像我祖父时代的典型人物。…童年时我家开杂货店…小时候我最怕上店楼上,那楼上堆满一笼笼的金纸银纸…还有在人死时在灵桌前供养的一对对男女纸人儿…到了洪通家,在他的画里我意外地再次碰到了这些小人儿的脸孔! | ” |
——赖传鉴,《洪通特辑--洪通访问记》,1973年4月 |
“ | 我们喜欢洪通的画,欣赏洪通的画,不需要具有任何艺术上的修养,人人都能欣赏。 | ” |
——美国新闻处文化组罗杰 |
“ | 以我所受过的学院派训练,习惯上我自画会以西洋美术史中或中国传文人画的观点来欣赏,但洪通的画却让我不能以上面两件观点的任何一种来欣赏,不过,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在‘争辩’洪通的画究竟好不好,或是这画展值不值得举办,而是该探讨什么‘洪通画展’会引起那么大的注意…我们学院派的美术教育应该有所深思了。 | ” |
——蒋勋 |
相关著作
相关条目
参考
连结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