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永康 | ? | ? | 永康七年是396年、418年、470年、483年、551年或604年。 |
□熙 | ? | ? | □熙七年是421年或481年。 |
6 sources
新罗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法兴王(在位:514年—540年) | |||
建元 | 536年-540年 | 5年 | 法兴王二十三年为建元元年 |
真兴王(在位:540年—576年) | |||
建元 | 540年(建元5年)-551年(建元16年) | 12年 | 真兴王元年为建元五年 |
开国 | 551年-568年 | 18年 | 真兴王十二年为开国元年 |
大昌 | 568年-572年 | 5年 | 真兴王二十九年为大昌元年 |
鸿济 | 572年-576年 | 5年 | 真兴王三十三年为鸿济元年,开始年有540年 或572年 两说 |
真智王(在位:576年—579年) | |||
鸿济 | 576年(鸿济5年)-579年(鸿济8年) | 4年 | 真智王元年为鸿济五年 |
真平王(在位:579年—632年) | |||
鸿济 | 579年(鸿济8年)-584年(鸿济13年) | 6年 | 真平王元年为鸿济八年 |
建福 | 584年-632年 | 49年 | 真平王六年为建福元年 |
善德女王(在位:632年—647年) | |||
建福 | 632年(建福49年)-634年(建福51年) | 3年 | 善德王元年为建福四十九年 |
仁平 | 634年-647年 | 14年 | 善德王三年为仁平元年,开始年有632年 或634年 两说 |
真德女王(在位:647年—654年) | |||
仁平 | 647年正月-七月 | 六个月 | 真德王元年为仁平十四年 |
太和 | 647年七月-650年 | 4年 | 真德王元年为太和元年 |
永徽 | 650年-654年 | 5年 | 唐高宗年号,650年,新罗始行唐朝年号。 |
武烈王(在位:654年—661年) | |||
永徽 | 654年—655年 | 2年 | 唐高宗年号,永徽五年为武烈王元年 |
显庆 | 656年—661年二月 | 6年 | 唐高宗年号,显庆元年为武烈王三年 |
龙朔 | 661年二月—六月 | 4个月 | 唐高宗年号,龙朔元年为武烈王八年 |
文武王(在位:661年—681年) | |||
龙朔 | 661年六月—663年 | 3年 | 唐高宗年号,龙朔元年为文武王元年 |
麟德 | 664年—665年 | 2年 | 唐高宗年号,麟德元年为文武王四年 |
乾封 | 666年—668年二月 | 3年 | 唐高宗年号,乾封元年为文武王六年 |
总章 | 668年二月—670年二月 | 3年 | 唐高宗年号,总章元年为文武王八年 |
咸亨 | 670年三月—674年八月 | 5年 | 唐高宗年号,咸亨元年为文武王十年 |
上元 | 674年八月—676年十一月 | 3年 | 唐高宗年号,上元五年为文武王十四年 |
仪凤 | 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 | 4年 | 唐高宗年号,仪凤元年为文武王十六年 |
调露 | 679年六月—680年八月 | 2年 | 唐高宗年号,调露元年为文武王十九年 |
永隆 | 680年八月—681年七月 | 2年 | 唐高宗年号,永隆元年为文武王二十年 |
神文王(在位:681年—692年) | |||
永隆 | 681年七月—九月 | 3个月 | 唐高宗年号,永隆二年为神文王元年 |
开耀 | 681年九月—682年二月 | 2年 | 唐高宗年号,开耀元年为神文王元年 |
永淳 | 682年二月—683年 | 2年 | 唐高宗年号,永淳元年为神文王二年 |
弘道 | 683年十二月 | 1个月 | 唐高宗年号,弘道元年为神文王三年 |
嗣圣 | 684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唐中宗年号,嗣圣元年为神文王四年 |
文明 | 684年二月—十二月 | 10个月 | 唐睿宗年号,文明元年为神文王四年,新罗没有使用光宅年号 |
垂拱 | 685年—688年 | 4年 | 唐睿宗年号,垂拱元年为神文王五年 |
永昌 | 689年正月—十一月 | 11个月 | 唐睿宗年号,永昌元年为神文王九年 |
载初 | 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 2年 | 唐睿宗年号,载初元年为神文王九年 |
天授 |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 3年 | 武则天年号,天授元年为神文王十年 |
如意 | 692年四月—七月 | 4个月 | 武则天年号,如意元年为神文王十二年 |
孝昭王(在位:692年—702年) | |||
如意 | 692年七月—九月 | 3个月 | 武则天年号,如意元年为孝昭王元年 |
长寿 |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 3年 | 武则天年号,长寿元年为孝昭王元年 |
延载 | 694年五月—十二月 | 8个月 | 武则天年号,延载元年为孝昭王三年 |
证圣 | 695年正月—696年三月 | 2年 | 武则天年号,证圣元年为孝昭王四年,新罗没有使用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号,用至证圣二年 |
万岁通天 |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 2年 | 武则天年号,万岁通天元年为孝昭王五年 |
神功 | 697年九月—十二月 | 4个月 | 武则天年号,神功元年为孝昭王六年 |
圣历 | 698年—700年五月 | 3年 | 武则天年号,圣历元年为孝昭王七年 |
久视 |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 2年 | 武则天年号,久视元年为孝昭王九年 |
大足 | 701年正月—十月 | 10个月 | 武则天年号,大足元年为孝昭王十年 |
长安 | 701年十月—702年七月 | 2年 | 武则天年号,长安元年为孝昭王十年 |
圣德王(在位:702年—737年) | |||
长安 | 702年七月—704年 | 3年 | 武则天年号,长安二年为圣德王元年 |
神龙 | 705年—707年九月 | 3年 | 唐中宗年号,神龙元年为圣德王四年 |
景龙 | 707年九月—710年六月 | 4年 | 唐中宗年号,景龙元年为圣德王六年 |
景云 | 710年七月—712年正月 | 3年 | 唐睿宗年号,景云元年为圣德王九年 |
太极 | 712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唐睿宗年号,太极元年为圣德王十一年 |
延和 | 712年五月—八月 | 4个月 | 唐睿宗年号,延和元年为圣德王十一年 |
先天 | 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 | 2年 | 唐玄宗年号,先天元年为圣德王十一年 |
开元 | 713年十二月—737年二月 | 25年 | 唐玄宗年号,开元元年为圣德王十二年 |
孝成王(在位:737年—742年) | |||
开元 | 737年二月—741年 | 5年 | 唐玄宗年号,开元二十五年为孝成王元年 |
天宝 | 742年正月—742年五月 | 5个月 | 唐玄宗年号,天宝元年为孝成王六年 |
景德王(在位:742年—765年) | |||
天宝 | 742年五月—756年 | 15年 | 唐玄宗年号,天宝元年为景德王元年 |
至德 | 757年—758年二月 | 2年 | 唐肃宗年号,至德二载为景德王十六年,至德元载,新罗仍用天宝十五载 |
乾元 | 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 | 3年 | 唐肃宗年号,乾元元年为景德王十七年 |
上元 | 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 | 2年 | 唐肃宗年号,上元元年为景德王十九年,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称元年 |
宝应 | 762年四月—763年 | 2年 | 唐代宗年号,宝应元年为景德王二十一年 |
广德 | 764年 | 1年 | 唐代宗年号,广德二年为景德王二十三年,广德元年,新罗仍用宝应二年 |
永泰 | 765年正月—六月 | 6个月 | 唐代宗年号,永泰元年为景德王二十四年 |
惠恭王(在位:765年—780年) | |||
永泰 | 765年六月—766年十一月 | 2年 | 唐代宗年号,永泰元年为惠恭王元年 |
大历 | 766年十一月—779年 | 14年 | 唐代宗年号,大历元年为惠恭王二年 |
建中 | 780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唐德宗年号,建中元年为惠恭王十六年 |
宣德王(在位:780年—785年) | |||
建中 | 780年四月—783年 | 4年 | 唐德宗年号,建中元年为宣德王元年 |
兴元 | 784年 | 4个月 | 唐德宗年号,兴元元年为宣德王五年 |
贞元 | 785年正月 | 1个月 | 唐德宗年号,贞元元年为宣德王六年 |
元圣王(在位:780年—798年) | |||
贞元 | 785年正月—798年十二月 | 14年 | 唐德宗年号,贞元元年为元圣王元年 |
昭圣王(在位:799年—800年) | |||
贞元 | 799年正月—800年六月 | 2年 | 唐德宗年号,贞元十五年为昭圣王元年 |
哀庄王(在位:800年—809年) | |||
贞元 | 800年六月—805年八月 | 6年 | 唐德宗年号,贞元十六年为哀庄王元年 |
永贞 | 805年八月—十二月 | 5个月 | 唐顺宗年号,永贞元年为哀庄王六年 |
元和 | 806年—809年七月 | 4年 | 唐宪宗年号,元和元年为哀庄王七年 |
宪德王(在位:809年—826年) | |||
元和 | 809年七月—820年 | 12年 | 唐宪宗年号,元和四年为宪德王元年 |
长庆 | 821年—824年 | 4年 | 唐穆宗年号,长庆元年为宪德王十三年 |
宝历 | 825年—826年十月 | 2年 | 唐敬宗年号,宝历元年为宪德王十七年 |
兴德王(在位:826年—836年) | |||
宝历 | 826年十月—827年二月 | 2年 | 唐敬宗年号,宝历二年为兴德王元年 |
大和 | 827年二月—835年 | 9年 | 唐文宗年号,大和元年为兴德王二年 |
开成 | 836年正月—十二月 | 1年 | 唐文宗年号,开成元年为兴德王十一年 |
僖康王(在位:836年—838年) | |||
开成 | 836年十二月—838年正月 | 3年 | 唐文宗年号,开成元年为僖康王元年 |
闵哀王(在位:838年—839年) | |||
开成 | 838年正月—839年闰正月 | 2年 | 唐文宗年号,开成三年为闵哀王元年 |
神武王(在位:839年) | |||
开成 | 839年闰正月—七月 | 6个月 | 唐文宗年号,开成四年为神武王元年 |
文圣王(在位:839年—857年) | |||
开成 | 839年七月—840年 | 2年 | 唐文宗年号,开成四年为文圣王元年 |
会昌 | 841年—846年 | 6年 | 唐武宗年号,会昌元年为文圣王三年 |
大中 | 847年—857年九月 | 11年 | 唐宣宗年号,大中元年为文圣王九年 |
宪安王(在位:857年—861年) | |||
大中 | 857年九月—860年十月 | 4年 | 唐宣宗年号,大中十一年为宪安王元年 |
咸通 | 860年十一月—861年正月 | 2年 | 唐懿宗年号,咸通元年为宪安王四年 |
景文王(在位:861年—875年) | |||
咸通 | 861年正月—875年二月 | 15年 | 唐懿宗年号,咸通二年为景文王元年,至875年称咸通十六年 |
乾符 | 875年二月—七月 | 6个月 | 唐僖宗年号,乾符二年为景文王十五年 |
宪康王(在位:875年—886年) | |||
乾符 | 875年七月—879年 | 5年 | 唐僖宗年号,乾符二年为宪康王元年 |
广明 | 880年—882年五月 | 3年 | 唐僖宗年号,广明元年为宪康王六年,至882年称广明三年 |
中和 | 882年五月—886年六月 | 5年 | 唐僖宗年号,中和二年为宪康王八年,至886年称中和六年 |
光启 | 886年六月—七月 | 1个月 | 唐僖宗年号,光启二年为宪康王十二年 |
定康王(在位:886年—887年) | |||
光启 | 886年七月—887年七月 | 2年 | 唐僖宗年号,光启二年为定康王元年 |
真圣女王(在位:887年—897年) | |||
光启 | 887年七月—888年正月 | 2年 | 唐僖宗年号,光启三年为真圣王元年 |
文德 | 888年二月—十二月 | 11个月 | 唐僖宗年号,文德元年为真圣王二年 |
龙纪 | 889年 | 1年 | 唐昭宗年号,先天元年为真圣王三年 |
大顺 | 890年—892年 | 3年 | 唐昭宗年号,大顺元年为真圣王四年,至892年称大顺三年 |
景福 | 893年 | 1年 | 唐昭宗年号,景福二年为真圣王七年 |
乾宁 | 894年—897年十二月 | 4年 | 唐昭宗年号,乾宁元年为真圣王八年 |
孝恭王(在位:897年—912年) | |||
乾宁 | 897年十二月—898年八月 | 2年 | 唐昭宗年号,乾宁四年为孝恭王元年 |
光化 | 898年八月—901年三月 | 4年 | 唐昭宗年号,光化元年为孝恭王二年 |
天复 | 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 | 4年 | 唐昭宗年号,天复元年为孝恭王五年 |
天祐 | 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 | 4年 | 唐昭宗年号,天祐元年为孝恭王八年 |
开平 | 907年四月—911年四月 | 5年 | 梁太祖年号,开平元年为孝恭王十一年 |
乾化 | 911年五月—912年四月 | 2年 | 梁太祖年号,乾化元年为孝恭王十五年 |
神德王(在位:912年—917年) | |||
乾化 | 912年四月—915年十月 | 4年 | 梁太祖年号,乾化二年为神德王元年 |
贞明 | 915年十一月—917年七月 | 3年 | 梁末帝年号,贞明元年为神德王四年 |
景明王(在位:917年—924年) | |||
贞明 | 917年七月—921年四月 | 5年 | 梁末帝年号,贞明三年为景明王元年 |
龙德 | 921年五月—923年七月 | 3年 | 梁末帝年号,龙德元年为景明王五年 |
同光 | 923年七月—924年八月 | 2年 | 唐庄宗年号,同光元年为景明王七年 |
景哀王(在位:924年—927年) | |||
同光 | 924年八月—926年四月 | 3年 | 唐庄宗年号,同光二年为景哀王元年 |
天成 | 926年四月—927年十一月 | 2年 | 唐明宗年号,天成元年为景哀王三年 |
敬顺王(在位:927年—935年) | |||
天成 | 927年十一月—930年二月 | 4年 | 唐明宗年号,天成二年为敬顺王元年 |
长兴 | 930年二月—933年 | 4年 | 唐明宗年号,长兴元年为敬顺王四年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唐闵帝年号,应顺元年为敬顺王八年 |
清泰 | 934年四月—935年十一月 | 2年 | 唐末帝年号,清泰元年为敬顺王八年 |
后百济
后高句丽(高丽/摩震/泰封)
高丽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高丽太祖(在位:918年—943年) | |||
天授 | 918年六月—933年三月 | 16年 | |
长兴 | 933年三月—十二月 | 10个月 | 唐明宗年号,长兴四年为太祖十六年,933年,高丽始行后唐年号。之后,使用后唐、后晋、后汉的年号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唐闵帝年号,应顺元年为太祖十七年 |
清泰 | 934年四月—938年七月 | 5年 | 唐末帝年号,清泰元年为太祖十七年 |
天福 | 938年七月—943年 | 6年 | 晋高祖年号,天福三年,高丽开始使用,为太祖二十一年 |
高丽惠宗(在位:943年—945年) | |||
天福 | 944年正月—七月 | 7个月 | 晋高祖年号,天福九年为惠宗元年 |
开运 | 944年七月—945年 | 2年 | 晋出帝年号,开运元年为惠宗元年 |
高丽定宗(在位:945年—949年) | |||
开运 | 946年—948年九月 | 3年 | 晋出帝年号,开运三年为定宗元年 |
乾祐 | 948年九月—949年 | 2年 | 汉隐帝年号,乾祐元年为定宗三年 |
高丽光宗(在位:949年—975年) | |||
光德 | 950年正月—951年十二月 | 2年 | |
广顺 | 951年十二月—954年正月 | 4年 | 周太祖年号,之后,使用后周的年号,广顺元年为光宗二年 |
显德 | 954年正月—960年正月 | 7年 | 周世宗年号,显德元年为光宗五年 |
峻丰 | 960年正月—963年十二月 | 4年 | 本是宋太祖的建隆年号,高丽王朝避讳太祖讳“建”字和世祖讳“隆”字,改以“峻”字和“丰”字代替。峻丰元年为光宗十一年 |
乾德 | 963年十二月—968年十一月 | 6年 | 宋太祖年号,乾德元年为光宗十四年 |
开宝 | 968年十一月—975年 | 8年 | 宋太祖年号,开宝元年为光宗十九年 |
高丽景宗(在位:975年—981年) | |||
开宝 | 976年正月—十二月 | 1年 | 宋太祖年号,开宝九年为景宗元年 |
太平兴国 | 976年十二月-981年 | 6年 | 宋太宗年号,太平兴国元年为景宗元年 |
高丽成宗(在位:981年—997年) | |||
太平兴国 | 982年—984年十一月 | 3年 | 宋太宗年号,太平兴国七年为成宗元年 |
雍熙 | 984年十一月—987年 | 4年 | 宋太宗年号,雍熙元年为成宗三年 |
端拱 | 988年—989年 | 2年 | 宋太宗年号,端拱元年为成宗七年 |
淳化 | 990年—994年二月 | 5年 | 宋太宗年号,淳化元年为成宗九年 |
统和 | 994年二月—997年 | 4年 | 辽圣宗年号,成宗十三年开始使用辽朝年号,为统和十二年 |
高丽穆宗(在位:997年—1009年) | |||
统和 | 998年—1009年 | 12年 | 辽圣宗年号,统和十六年为穆宗元年 |
高丽显宗(在位:1009年—1031年) | |||
统和 | 1010年—1012年十一月 | 3年 | 辽圣宗年号,统和二十八年为显宗元年 |
开泰 | 1012年十一月—1015年 | 4年 | 辽圣宗年号,开泰元年为显宗三年 |
大中祥符 | 1016年 | 1年 | 宋真宗年号,显宗七年开始使用北宋年号,为大中祥符九年 |
天禧 | 1017年—1022年二月 | 6年 | 宋真宗年号,天禧元年为显宗八年 |
乾兴 | 1022年二月—四月 | 2个月 | 宋真宗年号,乾兴元年为显宗十三年 |
太平 | 1022年四月—1031年 | 10年 | 辽圣宗年号,显宗十三年开始使用辽朝年号,为太平二年 |
高丽德宗(在位:1031年—1034年) | |||
太平 | 1032年—1034年 | 3年 | 辽圣宗年号,高丽没有用辽兴宗的年号,太平十二年为德宗元年 |
高丽靖宗(在位:1034年—1046年) | |||
太平 | 1035年—1038年八月 | 4年 | 辽圣宗年号,高丽没有用辽兴宗的年号,太平十五年为靖宗元年 |
重熙 | 1038年八月—1046年 | 9年 | 辽兴宗年号,重熙七年为靖宗四年 |
高丽文宗(在位:1046年—1082年) | |||
重熙 | 1047年—1055年八月 | 9年 | 辽兴宗年号,重熙十六年为文宗元年 |
清宁 | 1055年八月—1064年 | 10年 | 辽道宗年号,清宁元年为文宗九年 |
咸雍 | 1065年—1074年 | 10年 | 辽道宗年号,咸雍元年为文宗十九年 |
大康 | 1075年—1082年 | 8年 | 辽道宗年号,大康元年为文宗二十九年 |
高丽顺宗(在位:1082年—1083年) | |||
大康 | 1083年 | 1年 | 辽道宗年号,大康九年为顺宗元年 |
高丽宣宗(在位:1083年—1094年) | |||
大康 | 1084年 | 1年 | 辽道宗年号,大康十年为宣宗元年 |
大安 | 1085年—1094年 | 10年 | 辽道宗年号,大安元年为宣宗二年 |
高丽献宗(在位:1094年—1095年) | |||
寿昌 | 1095年 | 1年 | 辽道宗年号,寿昌元年为献宗元年,七月开始施行 |
高丽肃宗(在位:1095年—1105年) | |||
寿昌 | 1096年—1101年二月 | 6年 | 辽道宗年号,寿昌二年为肃宗元年 |
乾统 | 1101年二月—1105年 | 5年 | 辽天祚帝年号,乾统元年为肃宗六年 |
高丽睿宗(在位:1105年—1122年) | |||
乾统 | 1106年九月—1110年 | 4年 | 辽天祚帝年号,乾统六年为睿宗元年 |
天庆 | 1111年—1116年四月 | 6年 | 辽天祚帝年号,天庆元年为睿宗六年 |
— | 1116年四月—1122年 | 7年 | 天庆六年,高丽除去天庆年号,但用甲子 |
高丽仁宗(在位:1122年—1146年) | |||
— | 1123年—1140年 | 18年 | 高丽不用年号,但用甲子 |
皇统 | 1141年正月—1146年 | 6年 | 金熙宗年号,仁宗十九年开始使用金朝年号,为皇统元年 |
高丽毅宗(在位:1146年—1170年) | |||
皇统 | 1147年—1149年十二月 | 3年 | 金熙宗年号,皇统七年为毅宗元年 |
天德 | 1149年十二月—1153年三月 | 5年 | 完颜亮年号,天德元年为毅宗三年 |
贞元 | 1153年三月—1156年二月 | 3年 | 完颜亮年号,贞元元年为毅宗七年 |
正丰 | 1156年二月—1161年十月 | 6年 | 本是完颜亮的正隆年号,高丽王朝避讳世祖讳“隆”字,改以“丰”字代替[7]。正丰元年为毅宗十年 |
大定 | 1161年十月—1170年 | 10年 | 金世宗年号,大定元年为毅宗十五年 |
高丽明宗(在位:1170年—1197年) | |||
大定 | 1171年—1189年 | 19年 | 金世宗年号,大定十一年为明宗元年 |
明昌 | 1190年—1196年十一月 | 7年 | 金章宗年号,明昌元年为明宗二十年 |
承安 | 1196年十一月—1197年 | 2年 | 金章宗年号,承安元年为明宗二十六年 |
高丽神宗(在位:1197年—1204年) | |||
承安 | 1198年—1200年 | 3年 | 金章宗年号,承安三年为神宗元年 |
泰和 | 1201年—1204年 | 4年 | 金章宗年号,泰和元年为神宗四年 |
高丽熙宗(在位:1204年—1211年) | |||
泰和 | 1205年—1208年 | 4年 | 金章宗年号,泰和五年为熙宗元年 |
大安 | 1209年—1211年 | 3年 | 完颜永济年号,大安元年为熙宗五年,二月开始施行 |
高丽康宗(在位:1211年—1213年) | |||
崇庆 | 1212年正月—1213年五月 | 2年 | 完颜永济年号,崇庆元年为康宗元年 |
至宁 | 1213年五月—九月 | 4个月 | 完颜永济年号,至宁元年为康宗二年 |
贞祐 | 1213年九月—十二月 | 3个月 | 金宣宗年号,贞祐元年为康宗二年 |
高丽高宗(在位:1213年—1259年) | |||
贞祐 | 1214年—1224年 | 11年 | 金宣宗年号,贞祐二年为高宗元年,1217年九月后,高丽没有用兴定、元光的年号,用至贞祐十一年 |
— | 1224年—1259年 | 36年 | 高宗十一年,以金国衰微不用年号 |
高丽元宗(在位:1259年—1274年) | |||
中统 | 1260年—1264年八月 | 5年 | 元世祖年号,元宗元年开始用蒙元年号,为中统元年 |
至元 | 1264年八月—1274年 | 11年 | 元世祖年号,至元元年为元宗五年 |
高丽忠烈王(在位:1274年—1308年) | |||
至元 | 1275年—1294年 | 20年 | 元世祖年号,至元十二年为忠烈王元年 |
元贞 | 1295年—1297年二月 | 3年 | 元成宗年号,元贞元年为忠烈王二十一年 |
大德 | 1297年二月—1307年 | 11年 | 元成宗年号,大德元年为忠烈王二十三年 |
至大 | 1308年 | 1年 | 元武宗年号,至大元年为忠烈王三十四年 |
高丽忠宣王(在位:1308年—1313年) | |||
至大 | 1309年—1311年 | 3年 | 元武宗年号,至大二年为忠宣王元年 |
皇庆 | 1312年—1313年 | 2年 | 元仁宗年号,皇庆元年为忠宣王四年 |
高丽忠肃王(在位:1313年—1330年) | |||
延祐 | 1314年—1320年 | 7年 | 元仁宗年号,延祐元年为忠肃王元年 |
至理 | 1321年—1323年 | 3年 | 本是元英宗的至治年号,高丽王朝避讳成宗讳“治”字,改以“理”字代替[8]。至理元年为忠肃王八年 |
泰定 | 1324年—1328年二月 | 5年 | 元泰定帝年号,泰定元年为忠肃王十一年 |
致和 | 1328年二月—九月 | 7个月 | 元泰定帝年号,致和元年为忠肃王十五年 |
天顺 | 1328年九月 | 1个月 | 元天顺帝年号,天顺元年为忠肃王十五年 |
天历 | 1328年九月—1330年五月 | 3年 | 元文宗年号,天历元年为忠肃王十五年 |
至顺 | 1330年五月—十二月 | 7个月 | 元文宗年号,至顺元年为忠肃王十七年 |
高丽忠惠王(在位:1330年—1332年) | |||
至顺 | 1331年—1332年二月 | 2年 | 元文宗年号,至顺二年为忠惠王元年 |
高丽忠肃王(在位:1332年—1339年) | |||
至顺 | 1332年二月—1333年十月 | 2年 | 元文宗年号,至顺三年为忠肃王后元年 |
元统 | 1333年十月—1335年十一月 | 3年 | 元惠宗年号,元统元年为忠肃王后二年 |
至元 | 1335年十一月—1339年 | 5年 | 元惠宗年号,至元元年为忠肃王后四年 |
高丽忠惠王(在位:1339年—1344年) | |||
至元 | 1340年 | 1年 | 元惠宗年号,至元六年为忠惠王后元年 |
至正 | 1341年—1344年 | 5年 | 元惠宗年号,至正元年为忠惠王后二年 |
高丽忠穆王(在位:1344年—1348年) | |||
至正 | 1345年—1348年 | 4年 | 元惠宗年号,至正五年为忠穆王元年 |
高丽忠定王(在位:1348年—1351年) | |||
至正 | 1349年—1351年 | 3年 | 元惠宗年号,至正九年为忠定王元年 |
高丽恭愍王(在位:1351年—1374年) | |||
至正 | 1352年—1369年五月 | 18年 | 元惠宗年号,至正十二年为恭愍王元年,至正十六年一度停用至正年号,至正二十九年五月废除至正年号 |
洪武 | 1370年七月—1374年 | 5年 | 明太祖年号,恭愍王十九年,开始用明朝年号,为洪武三年 |
高丽禑王(在位:1374年—1388年) | |||
洪武 | 1375年—1377年二月 | 2年 | 明太祖年号,洪武八年为禑王元年 |
宣光 | 1377年二月—1378年九月 | 2年 | 元昭宗年号,禑王三年用北元年号,为宣光八年 |
洪武 | 1378年九月—1388年六月 | 11年 | 明太祖年号,洪武十一年为禑王四年 |
高丽昌王(在位:1388年—1389年) | |||
洪武 | 1388年六月—1389年十一月 | 2年 | 明太祖年号,洪武二十一年为昌王元年 |
高丽恭让王(在位:1389年—1392年) | |||
洪武 | 1389年十一月—1392年七月 | 4年 | 明太祖年号,洪武二十二年为恭让王元年 |
5 sources
朝鲜王朝
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以此年(壬申年)为开国元年。朝鲜王朝先后一直为明朝和清朝的藩属。明朝时期使用明朝年号,清朝时期使用清朝年号或沿用崇祯纪元。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朝鲜太祖(在位:1392年—1398年) | |||
洪武 | 1392年—1398年 | 7年 | 明太祖年号,洪武二十五年为太祖元年 |
朝鲜定宗(在位:1398年—1400年) | |||
建文 | 1399年—1400年 | 2年 | 朱允炆年号,建文元年为定宗元年 |
朝鲜太宗(在位:1400年—1418年) | |||
建文 | 1401年—1402年六月 | 2年 | 朱允炆年号,建文三年为太宗元年 |
洪武 | 1402年六月—十二月 | 六个月 | 明成祖年号,洪武三十五年为太宗二年 |
永乐 | 1403年—1418年 | 16年 | 明成祖年号,永乐元年为太宗三年 |
朝鲜世宗(在位:1418年—1450年) | |||
永乐 | 1419年—1424年 | 6年 | 明成祖年号,永乐十七年为世宗元年 |
洪熙 | 1425年 | 1年 | 明仁宗年号,洪熙元年为世宗七年 |
宣德 | 1426年—1435年 | 10年 | 明宣宗年号,宣德元年为世宗八年 |
正统 | 1436年—1449年 | 14年 | 明英宗年号,正统元年为世宗十八年 |
景泰 | 1450年 | 1年 | 明景帝年号,景泰元年为世宗三十二年 |
朝鲜文宗(在位:1450年—1452年) | |||
景泰 | 1451年—1452年 | 2年 | 明景帝年号,景泰二年为文宗元年 |
朝鲜端宗(在位:1452年—1455年) | |||
景泰 | 1453年—1455年闰六月 | 3年 | 明景帝年号,景泰四年为端宗元年 |
朝鲜世祖(在位:1455年—1468年) | |||
景泰 | 1455年闰六月—1457年正月 | 3年 | 明景帝年号,景泰六年为世祖元年 |
天顺 | 1457年正月—1464年 | 8年 | 明英宗年号,天顺元年为世祖三年 |
成化 | 1465年—1468年 | 4年 | 明宪宗年号,成化元年为世祖十一年 |
朝鲜睿宗(在位:1468年—1469年) | |||
成化 | 1469年 | 1年 | 明宪宗年号,成化五年为睿宗元年 |
朝鲜成宗(在位:1469年—1494年) | |||
成化 | 1470年—1487年 | 18年 | 明宪宗年号,成化六年为成宗元年 |
弘治 | 1488年—1494年 | 7年 | 明孝宗年号,弘治元年为成宗十九年 |
朝鲜燕山君(在位:1494年—1506年) | |||
弘治 | 1495年—1505年 | 11年 | 明宪宗年号,弘治八年为燕山元年 |
正德 | 1506年正月—九月 | 八个月 | 明武宗年号,正德元年为燕山十二年 |
朝鲜中宗(在位:1506年—1544年) | |||
正德 | 1506年九月—1521年 | 16年 | 明武宗年号,正德元年为中宗元年 |
嘉靖 | 1522年—1544年 | 23年 | 明世宗年号,嘉靖元年为中宗十七年 |
朝鲜仁宗(在位:1544年—1545年) | |||
嘉靖 | 1545年 | 1年 | 明世宗年号,嘉靖二十四年为仁宗元年 |
朝鲜明宗(在位:1545年—1567年) | |||
嘉靖 | 1546年—1566年 | 21年 | 明世宗年号,嘉靖二十五年为明宗元年 |
隆庆 | 1567年—1567年 | 1年 | 明穆宗年号,隆庆元年为明宗二十二年 |
朝鲜宣祖(在位:1567年—1608年) | |||
隆庆 | 1568年—1572年 | 5年 | 明穆宗年号,隆庆二年为宣祖元年 |
万历 | 1573年—1608年 | 36年 | 明神宗年号,万历元年为宣祖六年 |
朝鲜光海君(在位:1608年—1623年) | |||
万历 | 1609年—1620年七月 | 12年 | 明神宗年号,万历三十七年为光海元年 |
泰昌 | 1620年八月—十二月 | 四个月 | 明光宗年号,泰昌元年为光海十二年 |
天启 | 1621年—1623年三月 | 3年 | 明熹宗年号,天启元年为光海十三年 |
朝鲜仁祖(在位:1623年—1649年) | |||
天启 | 1623年三月—1627年 | 5年 | 明熹宗年号,天启三年为仁祖元年 |
崇祯 | 1628年—1637年二月 | 10年 | 朱由检年号,崇祯元年为仁祖六年 |
崇德 | 1637年二月—1643年 | 7年 | 皇太极年号,崇德二年为仁祖十五年 |
顺治 | 1644年—1649年 | 6年 | 清世祖年号,顺治元年为仁祖二十二年 |
朝鲜孝宗(在位:1649年—1659年) | |||
顺治 | 1650年—1659年 | 10年 | 清世祖年号,顺治七年为孝宗元年 |
朝鲜显宗(在位:1659年—1674年) | |||
顺治 | 1660年—1661年 | 2年 | 清世祖年号,顺治十七年为显宗元年 |
康熙 | 1662年—1674年 | 13年 | 清圣祖年号,康熙元年为显宗三年 |
朝鲜肃宗(在位:1674年—1720年) | |||
康熙 | 1675年—1720年 | 46年 | 清圣祖年号,康熙十四年为肃宗元年 |
朝鲜景宗(在位:1720年—1724年) | |||
康熙 | 1721年—1722年 | 2年 | 清圣祖年号,康熙六十年为景宗元年 |
雍正 | 1723年—1724年 | 2年 | 清世宗年号,雍正元年为景宗三年 |
朝鲜英祖(在位:1724年—1776年) | |||
雍正 | 1725年—1735年 | 11年 | 清世宗年号,雍正三年为英祖元年 |
乾隆 | 1736年—1776年 | 41年 | 清高宗年号,乾隆元年为英祖十二年 |
朝鲜正祖(在位:1776年—1800年) | |||
乾隆 | 1777年—1795年 | 19年 | 清高宗年号,乾隆四十二年为正祖元年 |
嘉庆 | 1796年—1800年 | 5年 | 清仁宗年号,嘉庆元年为正祖二十年 |
朝鲜纯祖(在位:1800年—1834年) | |||
嘉庆 | 1801年—1820年 | 20年 | 清仁宗年号,嘉庆六年为纯祖元年 |
道光 | 1821年—1834年 | 14年 | 清宣宗年号,道光元年为纯祖二十一年 |
朝鲜宪宗(在位:1834年—1849年) | |||
道光 | 1835年—1849年 | 15年 | 清宣宗年号,道光十五年为宪宗元年 |
朝鲜哲宗(在位:1849年—1863年) | |||
道光 | 1850年 | 1年 | 清宣宗年号,道光三十年为哲宗元年 |
咸丰 | 1851年—1861年 | 11年 | 清文宗年号,咸丰元年为哲宗二年 |
同治 | 1862年—1863年 | 2年 | 清穆宗年号,同治元年为哲宗十三年 |
朝鲜高宗(在位:1863年—1897年) | |||
同治 | 1864年—1874年 | 11年 | 清穆宗年号,同治三年为高宗元年 |
光绪 | 1875年—1894年 | 20年 | 清德宗年号,光绪元年为高宗十二年 |
开国 | 1392年—1895年 | 504年 | 以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之年(壬申年)为开国元年,时为朝鲜太祖元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 《江华条约》“大朝鲜国开国四百八十五年”,时为1876年,朝鲜高宗十三年,清朝光绪二年 《济物浦条约》“大朝鲜国开国四百九十一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大朝鲜国开国四百九十一年即中国光绪八年”,时为1882年,朝鲜高宗十九年 《汉城条约》“大朝鲜国开国四百九十三年”,时为1885年1月,朝鲜高宗二十一年,清朝光绪十年 《朝鲜实录·高宗实录》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军国机务处进议案:一,从今以后,国内外公私文牒,书开国纪年事”,时为1894年,朝鲜王朝开国五百零三年,清朝光绪二十年 |
建阳 | 1896年1月1日—1897年8月14日 | 2年 | 从太阴太阳历切换至公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旧历十一月十七日为建阳元年新历1月1日,建阳元年为高宗三十三年 |
朝鲜日占时期
1910年,日韩合并,朝鲜半岛成为日本殖民地,故使用日本年号,时为明治四十三年。
大韩民国
大韩民国未使用年号,陆续改用大韩民国纪年(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年1919年为元年)、檀君纪元(以东国通鉴记载的檀君建立古朝鲜之年公元前2333年为元年)、公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自1997年至2024年使用主体年号,以金日成出生年1912年为主体元年。[12]截至结束使用时,主体年号已使用27年,终止纪年的年份2024年对应主体113年。[13]
2 source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