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藩王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晋朝藩王列表列出两晋时期晋朝册封的诸侯国所有的藩王。

  • 诸王在位年份,依《史记》、《汉书》各表体例,以初封、改封、复封之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继位者以先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
  • 国统未变而改封者,列入同一表;国名相同而国统不同者,列入不同表。
以县为国 以郡为国 以数郡为国 非始封王的亲生后代

京兆府君系藩王

安平国→长乐国→安平国

晋朝安平国(265年-281年)
晋朝长乐国(284年-290年代)
晋朝长乐国(290年代-?)
晋朝安平国(?-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安平献王 司马孚 8年 265年-272年 汉朝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安平王,八年(272年)二月去世。
二世 安平贞世子 司马邕 司马孚长子。早卒。
三世 安平世孙 司马崇 司马邕长子。早卒。
第2任 三世 安平穆王 司马隆 4年 273年-276年 司马邕次子。本安平亭侯,[1]泰始九年(273年)二月进封安平王,咸宁二年(276年)七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安平王 司马敦 5年 277年-281年 司马邕三子,司马隆之弟。咸宁三年(277年)正月封安平王,属次国[2],太康二年(281年)三月去世。
国绝
第4任 四世 长乐王 司马玷[3] 26年? 284年-309年? 武邑王司马承之子。太康五年(284年)二月封长乐王,[4]永嘉三年(309年)十一月石勒攻陷长乐国,司马玷疑在当时被俘或被杀。[5]
国绝
安平王 司马邃之 ?-386年 世系不明,太元十一年(386年)八月去世。
安平王 司马球之 30年 387年-413年 世系不明,义熙九年(413年)十二月去世。
其后不详

义阳国→棘阳国

晋朝义阳国(265年-301年)
晋朝棘阳国(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义阳成王 司马望 7年 265年-271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二子,出继伯父司马朗。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义阳王,泰始七年(271年)六月去世。
第2任 三世 义阳王 司马奇 17年 272年-288年 司马望之孙、司马弈之子。太康九年(288年)五月有罪,贬为三纵亭侯。
第3任 三世 义阳王 司马威 14年 288年-301年 司马望之孙、河间平王司马洪长子。本章武王,太康九年(288年)六月徙封义阳王,永宁元年(301年)四月与赵王司马伦同诛。
永宁元年(301年)废国为义阳郡
第4任 三世 棘阳王 司马奇 301年-? 永宁元年(301年)以后复封棘阳县王。[6]

河间国→章武国

晋朝河间国(265年-277年)
晋朝章武国(277年-405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河间平王 司马洪 12年 265年-276年 义阳成王司马望第二子,出继昌武亭侯司马遗。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河间王,咸宁二年(276年)二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河间王 司马威 1年 277年 司马洪长子,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章武王,太康九年(288年)六月徙封义阳王,以继义阳成王司马望。
章武王 12年 277年-288年
第3任 二世 章武王 司马混 24年 288年-311年 司马洪第二子,太康九年(288年)十二月封章武王,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国绝数年后复国
第4任 三世 章武王 司马滔 314年-? 司马混之子,建兴二年(314年)承袭章武王位,[8]后来去世。
第5任 四世 章武王 司马休 ?-328年 司马滔之子,咸和二年(327年)投奔苏峻的叛乱,明年苏峻兵败被杀。
第6任 四世 章武王 司马珍 32年 331年-362年 司马休之弟,咸和六年(331年)六月封章武王,隆和元年(362年)十月去世。
王位中断14年
第7任 四世 章武王 司马范之 16年 376年-391年 河间王司马钦之子,太元元年(376年)六月出继,袭封章武王,十六年(391年)六月去世。
第8任 五世 章武王 司马秀 14年 392年-405年 司马范之之子,[9]义熙元年(405年)五月谋反被杀。

随国

晋朝随国(?-288年)
晋朝随国(288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一世 随穆王 司马整 义阳成王司马望第三子,后来追谥。
第1任 二世 随王 司马迈 23年 288年-311年 司马整之子,后封随县王,太康九年(288年)进封随郡王,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
国绝

东平国→竟陵国

晋朝东平国(265年-307年)
晋朝竟陵国(307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平王 司马楙 43年 265年-307年 义阳成王司马望第四子,本曹魏乐陵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东平王,永嘉元年(307年)徙封竟陵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为汉赵将领刘曜杀害。[10]
竟陵王 5年 307年-311年
国绝

勃海国→太原国→中丘国

晋朝勃海国(265年-277年)
晋朝太原国(277年-291年?)
晋朝中丘国(291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勃海王 司马辅 13年 265年-277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勃海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太原王,太康五年(284年)十一月去世。
太原成王 8年 277年-284年
第2任 二世 太原王 司马泓[11] 7年? 285年-291年? 司马辅之子。元康元年(291年)左右徙封中丘王,元康三年(293年)十月去世。[12]
中丘王 3年? 291年?-293年
第3任 三世 中丘王 司马铄 18年 294年-311年 司马泓之子。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国绝

南宫国→武邑国

晋朝南宫国(270年-289年)
晋朝武邑国(289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南宫王 司马承 20年 270年-289年 安平贞世子司马邕之子,出继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四子司马翼。本寿安亭侯,泰始六年(270年)五月进封南宫县王,太康十年(289年)十月进封武邑王。
武邑王 289年-?
无嗣,惠帝时废国省入长乐国[13]

下邳国

晋朝下邳国(265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下邳献王 司马晃 32年 265年-296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五子。本为曹魏西安男,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下邳王,元康六年(296年)正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下邳王 司马韡 5年 297年-301年 太原成王司马辅第三子,出继司马晃,永宁元年(301年)八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下邳王 司马韶 10年 302年-311年 司马韡之子,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国绝

良城国

晋朝良城国(?-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良城王 司马绰 ?-311年 下邳献王司马晃第二子,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国绝

太原国→河间国→乐成国→河间国

晋朝太原国(265年-277年)
晋朝河间国(277年-306年)
晋朝乐成国(306年-330年)
晋朝河间国(33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太原烈王 司马瑰 10年 265年-274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六子。本曹魏固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太原王,泰始十年(274年)闰正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太原王 司马颙 3年 275年-277年 司马瑰之子,本太原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河间王,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为南阳王司马模杀害。咸和六年(331年)六月恢复原河间王的爵位。
河间王 30年 277年-306年
第3任 三世 乐成王 司马融 6年 306年-311年 彭城元王司马植之子,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出继司马颙,封乐成县王,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无子。咸和六年(331年)六月追赠爵位为乐成王(郡王)。[14]
第4任 四世 乐成王 司马钦 15年以上 ?-330年 彭城康王司马释之子,建兴年间(313-316)袭封乐成县王,咸和五年(330年)九月复封河间王,兴宁元年(363年)三月去世。
河间武王 36年 330年-365年
第5任 五世 河间景王 司马昙之 19年 366年-384年 司马钦之子,太元九年(384年)十月去世。
第6任 六世 河间王 司马国镇 15年 385年-399年 盖司马昙之之子,隆安三年(399年)二月去世。
其后不详

高阳国

晋朝高阳国(265年-278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高阳元王 司马珪 10年 265年-274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七子。本为曹魏浈阳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高阳王,十年(274年)闰正月去世,无后。
第2任 二世 高阳哀王 司马缉 5年 274年-278年 太原成王司马辅之子,泰始十年(274年)十二月出继司马珪,封高阳王,咸宁四年(278年)四月去世,无后。
太康二年(281年),以太原王司马瓌世子司马颙之子司马讼出继司马缉,封真定县侯。

常山国

晋朝常山国(265年-275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常山孝王 司马衡 2年 265年-266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八子。本曹魏汝阳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常山王,二年(266年)二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常山王 司马殷[15] 9年 267年-275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安平世子司马邕第四子,出继司马衡,咸宁元年(275年)十月去世。
后世系不明,国绝

沛国

晋朝沛国(265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沛顺王 司马子文 11年 265年-275年 安平献王司马孚第九子。本曹魏乐安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沛王,咸宁元年(275年)八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沛王 司马韬 276年-? 司马子文之子。
沛王 司马滋 ?-311年 世系不明,永嘉五年(311年)七月被石勒杀害。
国绝

彭城国

晋朝彭城国(265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彭城穆王 司马权 11年 265年-275年 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曹魏东武城戴侯司马馗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彭城王,咸宁元年(275年)十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彭城元王 司马植 25年 276年-300年 司马权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八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彭城康王 司马释 9年 301年-309年 司马植之子,永嘉三年(309年)正月去世。
第4任 四世 彭城王 司马雄 19年 310年-328年 司马释之子,咸和二年(327年)随苏峻反晋,明年兵败被杀。
第5任 四世 彭城王 司马纮 14年 329年-342年 司马释之子,咸和四年(329年)三月复封彭城王,咸康八年(342年)八月去世。
第6任 五世 彭城王 司马玄 25年 343年-367年 司马纮长子,太和二年(367年)十月去世。
第7任 六世 彭城王 司马弘之 22年 368年-389年 司马玄之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四月去世。
第8任 七世 彭城王 司马邵之 390年-? 司马弘之之子,在位年代及年数不明。
第9任 八世 彭城王 司马崇之 ?-? 司马邵之之子,在位年代及年数不明。
第10任 九世 彭城王 司马缉之 ?-420年 司马崇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陇西国→高密国

晋朝陇西国(265年-296年)
晋朝高密国(296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陇西王 司马泰 32年 265年-296年 曹魏东武城戴侯司马馗之子、彭城穆王司马权之弟。本为曹魏阳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陇西王,元康六年(296年)徙封高密王。[16]
高密文献王 4年 296年-299年
第2任 二世 高密孝王 司马略[17] 9年 300年-309年 司马泰第三子,永嘉三年(309年)三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高密王 司马据 2年以上 310年-? 司马略之子,后来去世。[18]
第4任 四世 高密王 司马纮 13年 317年-329年 彭城康王司马释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出继司马据,袭封高密王。[19]咸和四年(329年)三月归本宗,袭封彭城王。
第5任 五世 高密恭王 司马俊 42年 330年-371年 彭城王司马纮之子,咸和五年(330年)九月袭封高密王,太和六年(371年)十月去世。
第6任 六世 高密敬王 司马纯之 41年 372年-412年 司马俊之子,义熙八年(412年)八月去世。
第7任 七世 高密王 司马恢之 8年 413年-420年 司马纯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东海国

晋朝东海国(291年-306年)
晋朝东海国(306年-4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海孝献王 司马越 21年 291年-311年 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本为陇西世子,永平元年(291年)八月封东海王,光熙元年(306年)增封下邳、济阳二郡[20],永嘉中又增封兰陵郡[21],永嘉五年(311年)三月去世。
二世 东海世子 司马毗 司马越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宗室一起被石勒俘虏。
第2任 三世 东海哀王 司马冲 ?-341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三子,司马毗没于石勒后出继司马毗,称东海世子,增封毗陵郡(改为晋陵郡),后又改食下邳、兰陵二郡。袭封东海王后,增封荥阳郡,咸康七年(341年)八月去世。
第3任 五世 东海王 司马奕 20年 342年─361年 晋成帝司马衍之子,咸康八年(342年)八月出继司马冲,袭封东海王,以临川郡代替荥阳郡作为东海国的支郡。升平五年(361年)五月还本宗,袭封琅邪王。
国绝,后复封
第3任 五世 东海王 司马奕 1年 371年 原为晋皇帝,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废为东海王,十二月降为海西公。[22]
国绝,后复封
第4任 六世 东海王 司马彦璋 3年 400年-402年 会稽忠世子司马元显次子。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出继司马冲,袭封东海王,改以吴兴郡作为东海国的支郡,元兴元年(402年)三月为桓玄叛军杀害,国除。

东燕国→新蔡国

晋朝东燕国(306年-307年)
晋朝新蔡国(307-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燕王 司马腾 2年 306年-307年 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二子。初封东瀛公,光熙元年(306年)九月改封东燕王,永嘉元年(307年)三月改封新蔡王,五月被杀。[23]
新蔡武哀王 1年 307年
第2任 二世 新蔡庄王 司马确 4年 308年-311年 司马腾第四子,永嘉五年(311年)在南顿被石勒杀害。[24]
第3任 三世 新蔡王 司马滔 ?-314年 章武王司马混之子,出继司马确,建兴二年(314年)还本宗为章武王。[8]
第4任 三世 新蔡王 司马弼 2年 317年-318年 汝南威王司马祐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十一月出继司马确,袭封新蔡王,太兴元年(318年)十一月去世。
第5任 三世 新蔡王 司马邈 34年 333年-366年 汝南威王司马祐之子、司马弼之弟,咸和八年(333年)四月立为新蔡王,太和元年(366年)三月去世。
第6任 四世 新蔡王 司马晃 5年 367年-371年 司马邈之子,咸安元年(317年)十一月被废,流放衡阳。
第7任 四世 新蔡王 司马崇 19年 384年-402年 司马邈之子、司马晃之弟,太元九年(384年)十月封新蔡王,元兴元年((402年)七月被杀。
第8任 五世 新蔡王 司马惠 18年 403年-420年 司马崇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司马道赐 河间王司马国镇之子,[25]义熙十一年(415年)五月以新蔡王的身份与司马休之等人北投后秦。

南阳国

晋朝南阳国(306年-319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南阳王 司马模 6年 306年-311年 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原为平昌公,光熙元年(306年)九月进封南阳王,永嘉五年(311年)八月,刘聪使其子刘粲攻陷长安,与范阳王司马黎一起遇害。
第2任 二世 南阳王 司马保 8年 312年-319年 司马模之子,太兴二年(319年)在祁山自称晋王。
称晋王,建晋国

晋国

晋朝晋国(319年-3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自立 晋元王 司马保 2年 319年-320年 南阳王司马模之子,太兴二年(319年)四月在祁山自称晋王,改元建康,明年五月为其将张春所害。
国绝

范阳国

晋朝范阳国(265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范阳康王 司马绥 14年 265年-278年 曹魏东武城戴侯司马馗之子、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弟。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范阳王,咸宁四年(278年)七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范阳王 司马虓 28年 279年-306年 司马绥之子,光熙元年(306年)十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范阳王 司马黎 5年 307年-311年 司马虓养子、南阳王司马模亲子。永嘉五年(311年)八月,刘聪使其子刘粲攻陷长安,与南阳王司马模一起遇害。
国绝

济南国→中山国

晋朝济南国(265年-277年)
晋朝中山国(277年-304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南惠王 司马遂 2年 265年-266年 曹魏鸿胪丞司马恂之子。原为曹魏祝阿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济南王,二年(266年)六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济南王 司马耽 11年 267年-277年 司马遂之子,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中山王,元康二年(292年)九月去世,[26]无子。
中山王 16年 277年-292年
第3任 二世 中山王 司马缉 12年 293年-304年 司马耽之弟。永兴元年(304年),王浚破邺,司马缉没于阵中。[27]
国绝

中山国→高阳国

晋朝中山国(265年-277年)
晋朝高阳国(280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中山王 司马睦 13年 265年-277年 魏中郎司马进之子。本安平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七月有罪,贬为丹水县侯,太康元年(280年)六月进封高阳王,元康元年(291年)去世。
高阳王 12年 280年-291年
二世 高阳世子 司马蔚 司马睦之子,早卒。
第2任 三世 高阳王 司马毅 20年 292年-311年 司马蔚之子,后来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国绝,后复国
第3任 六世 高阳王 司马文深 5年 397年-401年 谯敬王司马恬之孙、司马恢之子,隆安元年(397年)出继司马毅,袭封高阳王,五年(401年)去世。
国绝
第4任 七世 高阳王 司马法莲 15年 406年-420年 高密敬王司马纯之之子,义熙二年(406年)五月出继司马文深,袭封高阳王,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谯国

晋朝谯国(265年-402年)
晋朝谯国(402年-403年)
晋朝谯国(405年-415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谯刚王 司马逊 2年 265年-266年 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原为泾阳男,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进封谯王,二年(266年)七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谯定王 司马随 36年 267年-302年 司马逊长子,太安元年(302年)正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谯王 司马邃 9年 303年-311年 司马随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第4任 二世 谯闵王 司马承 6年 317年-322年 司马逊第二子,建武元年(317年)晋王司马睿封他为谯王,永昌元年(322年)四月为王敦部将杀害。
第5任 三世 谯烈王 司马无忌 28年 323年-350年 司马承之子,永和六年(350年)八月去世。
第6任 四世 谯敬王 司马恬 40年 351年-390年 司马无忌长子,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去世。
第7任 五世 谯忠王 司马尚之 12年 391年-402年 司马恬长子,元兴元年(402年)二月为桓玄叛军杀害。
第8任 五世 谯王 司马康之 402年-403年 谯王司马尚之从弟、谯闵王司马承曾孙,元兴元年(402年)左右立为谯县王,永始元年(403年)桓玄代晋建楚。[28]
第9任 六世 谯王 司马文思 11年 405年-415年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司马休之的长子,义熙元年(405年)晋安帝复祚后封为谯王,十一年(415年)五月与其父司马休之等北投后秦。

北海国→任城国

晋朝北海国(265年-277年)
晋朝任城国(277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北海王 司马陵 13年 265年-277年 曹魏安城亭侯司马通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北海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任城王,太康四年(283年)四月去世。[29]
任城景王 7年 277年-283年
第2任 二世 任城王 司马济 28年 284年-311年 司马陵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为石勒杀害。
国绝

陈国→西河国

晋朝陈国(265年-277年)
晋朝西河国(277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陈王 司马斌 13年 265年-277年 曹魏安城亭侯司马通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陈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西河王,四年(278年)十二月去世。
西河缪王 2年 277年-278年
第2任 二世 西河王 司马隐 279年-? 司马斌之子。
第3任 三世 西河王 司马孴[30] ?-311年 司马隐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为石勒杀害。
国绝

宣帝系藩王

扶风国→汝南国

晋朝扶风国(265年-277年)
晋朝汝南国(277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扶风王 司马亮 13年 265年-277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原为曹魏祁阳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扶风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汝南王,元康元年(291年)六月为楚王司马玮杀害。
汝南文成王 15年 277年-291年
二世 汝南怀王 司马矩 司马亮第二子,元康元年(291年)六月为楚王司马玮杀害,其子司马祐即位后,追封为王。
第2任 三世 汝南威王 司马祐 35年 292年-326年 司马矩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去世。
第3任 四世 汝南恭王 司马统 29年 327年-355年 司马祐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因司马宗谋反之事一度被废,后复立。永和十一年(355年)正月去世。
第4任 五世 汝南王 司马羲 34年 356年-389年 司马统之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八月去世。
第5任 六世 汝南王 司马遵之 18年 390年-407年 司马羲之之子,义熙三年(407年)七月谋反一事被杀。
第6任 七世 汝南王 司马莲扶 13年 408年-420年 司马遵之之弟司马楷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西阳国→弋阳国

晋朝西阳国(291年-326年)
晋朝弋阳国(326年-329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西阳王 司马羕 27年 300年-326年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三子。本为西阳县公,元康元年(291年)八月进封西阳王,[31]。永兴元年(304年)因长沙王司马乂一党的身份而废为庶人,光熙元年(306年)复爵。咸和元年(326年)十月贬为弋阳县王,四年(329年)二月被杀。
弋阳王 4年 326年-329年
国绝

南顿国

晋朝南顿国(306年-326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南顿王 司马宗 22年 305年-326年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四子。原为南顿县公,永兴二年(305年)讨伐刘乔迎接晋惠帝回洛阳有功,进封为南顿王,咸和元年(326年)十月被杀。
国绝

汝阳国

晋朝汝阳国(306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阳王 司马熙 7年 305年-311年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五子。原为汝阳县公,永兴二年(305年)讨伐刘乔迎接晋惠帝回洛阳有功,进爵为汝阳县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死于石勒乱兵。
国绝

东莞国→琅邪国

晋朝东莞国(265年-277年)
晋朝琅邪国(277年-317年)
晋朝琅邪国(317年-418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莞王 司马伷 13年 265年-277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原为曹魏南皮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东莞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琅邪王,太康四年(283年)五月去世。
琅邪武王 7年 277年-283年
第2任 二世 琅邪恭王 司马觐 7年 284年-290年 司马伷长子,太熙元年(290年)二月去世。
第3任 三世 琅邪王 司马睿 27年 291年-317年 司马觐之子,建兴五年(317年)三月称晋王,改元建武。
第4任 四世 琅邪孝王 司马裒 1年 317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二子。原为宣城公,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封琅邪王,以会稽、宣城二郡为琅邪国的支郡[32],同年十月去世。
第5任 五世 琅邪哀王 司马安国 1年 317年 司马裒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即位,同年去世。
第6任 四世 琅邪悼王 司马焕 1年 318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五子。原为显义亭侯,太兴元年(318年)十二月封琅邪王,同月去世。
第7任 四世 琅邪王 司马昱 6年 322年-327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六子,永昌元年(322年)三月封琅邪王[33],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会稽王。
第8任 五世 琅邪王 司马岳 16年 327年-342年 晋明帝司马绍之子。原为吴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琅邪王,改以吴郡为琅邪国的支郡[34],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即位为晋皇帝。
第9任 六世 琅邪王 司马丕 20年 342年-361年 晋成帝司马衍之子,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年)五月即位为晋皇帝。
第10任 六世 琅邪王 司马奕 5年 361年-365年 晋成帝司马衍子,升平五年(361年)五月封琅邪王,兴宁三年(365年)二月即位为晋皇帝。
第11任 四世 琅邪王 司马昱 7年 365年-371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六子。原为会稽王,兴宁三年(365年)二月复封琅邪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即位为晋皇帝。
第12任 五世 琅邪王 司马道子 21年 372年-392年 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封琅邪王,太元十七年(392年)十一月徙封会稽王。
第13任 六世 琅邪王 司马德文 27年 392年-418年 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子,太元十七年(392年)十一月封琅邪王,义熙十四年(418年)十二月即位为晋皇帝。
即皇帝位,国除

晋国

晋朝晋国(317年-318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晋王 司马睿 2年 317年-318年 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原为琅邪王,建兴五年(317年)三月称晋王,改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即位为晋皇帝。
即位为帝

武陵国→新宁国→武陵国

晋朝武陵国(304年-371年,387年-420年)
晋朝新宁国(381年-387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武陵庄王 司马澹 8年 304年-311年 琅邪武王司马伷第二子。原为东武公,永兴元年(304年)进封武陵王,永嘉五年(311年)死于石勒之乱。
第2任 二世 武陵哀王 司马喆 司马澹之子,永嘉五年(311年)死于石勒之乱。无子。
第3任 三世 武陵威王 司马晞 54年 318年-371年 晋元帝司马睿第四子,出继司马喆,太兴元年(318年)六月袭封武陵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为桓温所废,太元六年(381年)晋孝武帝追封为新宁郡王,太元十二年(387年)追复武陵王。
新宁王
第4任 四世 新宁王 司马遵 4年 384年-387年 司马晞之子,太元九年(384年)正月袭封新宁王,十二年(387年)九月复封武陵王,义熙四年(408年)正月去世。
武陵忠敬王 22年 387年-408年
第5任 五世 武陵定王 司马季度 4年 409年-412年 司马遵之子,义熙八年(412年)七月去世。
第6任 六世 武陵王 司马球之 8年 413年-420年 司马季度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东安国

晋朝东安国(291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安王 司马繇 1年 291年 琅邪武王司马伷第三子。原为东安公,因诛杨骏有功,元康元年(291年)三月进封东安王。同年免爵,徙带方。永宁元年(301年)九月复爵,永兴元年(304年)八月被杀。
4年 301年-304年
第2任 二世 东安王 司马浑 ?-? 司马繇之兄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原为长乐亭侯,出继司马繇,袭封东安王,不久去世。
国绝

淮陵国

晋朝淮陵国(301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淮陵元王 司马漼 301年-? 琅邪武王司马伷第四子。原为广陵公,永宁元年(301年)因废赵王伦迎晋惠帝之功,进封淮陵王,后来去世。
第2任 二世 淮陵贞王 司马融 ?-? 司马漼之子,后来去世。无子。
第3任 五世 淮陵王 司马蕴 17年 399年-415年 武陵威王司马晞之孙,隆安三年(399年)正月封淮陵王,以奉司马漼之祀,义熙十一年(415年)三月去世。无子。
第4任 七世 淮陵王 司马安之 ?-420年 临川王司马宝之子,出继司马蕴。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平原国

晋朝平原国(265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平原王 司马干 47年 265年-311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六子。原为曹魏定陶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平原王,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去世。
国绝

汝阴国→扶风国→顺阳国

晋朝汝阴国(265年-277年)
晋朝扶风国(277年-289年)
晋朝顺阳国(289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阴王 司马骏 13年 265年-277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七子[35]。原为曹魏东牟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汝阴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扶风王,太康七年(286年)九月去世。
扶风武王 10年 277年-286年
第2任 二世 扶风王 司马畅 3年 287年-289年 司马骏之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顺阳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入洛,不知下落。
顺阳王 26年 289年-311年
国绝

新野国

晋朝新野国(302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野庄王 司马歆 2年 302年-303年 扶风武王司马骏少子、顺阳王司马畅之弟。原为新野县公,因随齐王司马冏讨伐赵王司马伦有功,永宁二年(302年)进封新野王,[36]太安二年(303年)五月为蛮人张昌杀害。
第2任 二世 新野王 司马劭 8年 304年-311年 顺阳王司马畅之子,出继司马歆,永嘉五年(311年)没于石勒乱兵。
国绝

梁国

晋朝梁国(265年-417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梁孝王 司马肜 38年 265年-302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八子。原为曹魏开平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梁王,太安元年(302年)五月去世。[37]
第2任 三世 梁怀王 司马禧 9年 303年-311年 武陵庄王司马澹之子,出继司马肜,永嘉五年(311年)没于石勒乱兵。
世系中断
第3任 三世 梁殇王 司马悝 ?-317年 西阳王司马羕之子,晋元帝司马睿立为梁王,出继司马肜,建武元年(317年)七月去世。
第4任 四世 梁声王 司马翘 10年 317年-326年 司马禧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八月立为梁王,咸和元年(326年)十二月去世。
第5任 五世 梁王 司马㻱 13年 359年-371年 武陵威王司马晞之子,出继司马翘,升平三年(359年)十二月袭封梁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与其父司马晞为桓温所废。
第6任 六世 梁王 司马和 6年 387年-392年 司马㻱之子,太元十二年(387年)九月复立为梁王,十七年(392年)六月去世。
第7任 七世 梁王 司马珍之 25年 393年-417年 司马和之子,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率军北伐后秦,请为咨议参军,后诬其罪害之。
国除

琅邪国→赵国

晋朝琅邪国(265年-277年)
晋朝赵国(277年-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琅邪王 司马伦 13年 265年-277年 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原为曹魏东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琅邪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赵王,永宁元年(301年)正月自立为晋皇帝。
赵王 25年 277年-301年
即皇帝位

济阳国→京兆国

晋朝济阳国(300年)
晋朝京兆国(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阳王 司马馥 1年 300年 赵王司马伦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济阳王,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徙封京兆王,四月与司马伦一起被杀。
京兆王 1年 301年

汝阴国→广平国

晋朝汝阴国(300年)
晋朝广平国(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阴王 司马虔 1年 300年 赵王司马伦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汝阴王,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徙封广平王,四月与司马伦一起被杀。
广平王 1年 301年

霸城国

晋朝霸城国(265年-3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霸城王 司马诩 1年 301年 赵王司马伦之子,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徙封霸城县王,四月与司马伦一起被杀。

文帝系藩王

齐国→乐平国→齐国

晋朝齐国(265年-302年)
晋朝乐平国(302年-303年)
晋朝齐国(303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齐献王 司马攸 19年 265年-283年 晋文帝司马昭第二子,出继伯父司马师。原为曹魏安昌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齐王,太康四年(283年)三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齐武闵王 司马冏 19年 284年-302年 司马攸之子,永兴元年(302年)十二月被杀。
第3任 三世 齐王 司马照 302年 东莱王司马蕤之子,永兴元年(302年)封齐王,以后不明。
第4任 三世 乐平王 司马超 [38] 2年 302年-303年 司马冏之子。原为淮南王,后被废,永兴元年(302年)十二月封乐平县王,以奉司马冏之祀,翌年四月复封齐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齐王 9年 303年-311年
世系中断
第5任 三世 齐王 司马柔之 10年以上 ?-402年 南顿王司马宗之孙,太元年间(276-396)绍封齐王,元兴元年(402年)二月被桓玄军杀害。
第6任 四世 齐王 司马建之 18年 403年-420年 司马柔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济阳国

晋朝济阳国(301年-3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阳王 司马英 2年 301年-302年 齐武闵王司马冏之子,永宁元年(301年)十二月封济阳王,永兴元年(302年)十二月被囚。

城阳国→东海国→清河国

晋朝城阳国(269年-273年)
晋朝东海国(273年-277年)
晋朝清河国(277年-289年)
晋朝清河国(289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城阳哀王 司马兆 晋文帝司马昭第三子,早卒,泰始五年(269年)十一月追封。
第2任 二世 城阳怀王 司马景度 2年 269年-270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四子,泰始五年(269年)十一月出继司马兆,袭封城阳王,明年七月去世。
第3任 二世 城阳殇王 司马宪 1年 271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泰始七年(271年)五月出继司马兆,袭封城阳王,同年八月去世。
第4任 二世 东海冲王 司马祗 1年 273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泰始九年(273年)三月出继司马兆,改封东海王,同年六月去世。
第5任 二世 清河康王 司马遐 24年 277年-300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三子。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出继司马兆,改封清河王,太康十年(289年)增以勃海郡作为清河国的支郡[39],永康元年(300年)六月去世。
第6任 三世 清河王 司马覃 2年 301年-302年 司马遐长子,太安元年(30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永兴元年(304年)二月复为清河王,永嘉二年(308年)二月为司马越杀害。
5年 304年-308年
第7任 三世 清河王 司马籥 4年 308年-311年 司马遐第二子。本为新蔡王,永嘉二年(308年)还封清河王,后来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与东海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虏。[7]

辽东国→东莱国

晋朝辽东国(277年-283年)
晋朝东莱国(283年-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辽东悼惠王 司马定国 晋文帝司马昭第四子,早卒,追封。
第2任 二世 辽东王 司马蕤 7年 277年-283年 齐献王司马攸长子,咸宁三年(277年)九月出继司马定国,袭封辽东王,太康四年(283年)五月徙封东莱王,永宁元年(301年)八月废为庶人,徙居上庸。
东莱王 19年 283年-301年
废为庶人

广汉国→北海国

晋朝广汉国(277年-280年)
晋朝北海国(283年-3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广汉殇王 司马广德 晋文帝司马昭第五子,早卒,追封。
第2任 二世 广汉冲王 司马赞 4年 277年-280年 齐献王司马攸第五子,咸宁三年(277年)九月出继司马广德,袭封广汉王,太康元年(280年)十二月去世。
第3任 二世 北海王 司马寔 20年 283年-302年 齐献王司马攸第二子。原为长乐亭侯,太康四年(283年)二月出继司马广德,改封北海王,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废为庶人。
废为庶人

乐安国→广阳国

晋朝乐安国(265年-302年)
晋朝广阳国(3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乐安平王 司马鉴 33年 265年-297年 晋文帝司马昭第六子。原为曹魏临泗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乐安王,元康七年(297年)去世。
第2任 二世 乐安殇王 司马籍 3年 298年-300年 司马鉴之子,去世,无子。
第3任 三世 乐安王 司马冰 2年 301年-302年 齐武闵王司马冏之子,永宁元年(301年)十二月出继司马鉴,袭封乐安王,永兴元年(302年)徙封广阳王,十二月被囚。
广阳王 1年 302年
国除

燕国

晋朝燕国(265年-30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燕王 司马机 265年-? 晋文帝司马昭第七子。原为曹魏清惠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燕王,后来去世,无子。
第2任 三世 燕王 司马几 ?-302年 齐武闵王司马冏之子,出继司马机,永兴元年(302年)十二月被囚。
国绝

乐平国

晋朝乐平国(28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乐平王 司马延祚 280年 - ? 晋文帝司马昭第九子,太康元年(280年)封乐平王,不久去世,国除。

武帝系藩王

毗陵国

晋朝毗陵国(289年-29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毗陵悼王 司马轨 晋武帝司马炎长子。早卒,太康十年(289年)追封。
第2任 二世 毗陵王 司马仪[40] 3年 289年-291年 楚王司马玮之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出继司马轨,袭封毗陵王,元康元年(291年)五月去世。[41]
国绝

汝南国→南阳国→秦国

晋朝汝南国(270年-277年)
晋朝南阳国(277年-289年)
晋朝秦国(289年-31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南王 司马柬 8年 270年-277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泰始六年(270年)十一月封汝南王,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徙封南阳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秦王,以始平等郡为秦国的支郡,食邑八万户[42]。元康元年(291年)九月去世。
南阳王 13年 277年-289年
秦献王 3年 289年-291年
第2任 二世 秦悼王 司马郁 9年 292年-300年 淮南忠壮王司马允之子,出继司马柬,永康元年(300年)八月遇害。
第3任 二世 秦王 司马邺[43] 11年 302年-312年 吴孝王司马晏之子。永宁二年(302年)出继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六年(312年)九月立为皇太子。
立为皇太子

始平国→汉国→济南国

晋朝始平国(277年)
晋朝汉国(289年-?)
晋朝济南国(?-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始平哀王 司马裕 1年 277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七?八?子,咸宁三年(277年)正月封始平王,不久去世。
第2任 二世 汉王 司马迪 12年 289年-300年 淮南忠壮王司马允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出继司马裕,改封汉王,永康元年(300年)八月遇害。
第3任 二世 汉王 司马固[44] 12年 301年-? 吴孝王司马晏第四子。永宁元年(301年)七月立为汉王,永嘉年间(307-312)徙封济南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济南王 ?-311年
国绝

始平国→楚国→襄阳国

晋朝始平国(277年-289年)
晋朝楚国(289年-291年)
晋朝襄阳国(301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始平王 司马玮 13年 277年-289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45]。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封始平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楚王。[46]元康元年(291年)六月被杀,永宁元年(301年)追谥。
楚隐王 3年 289年-291年
第2任 二世 襄阳王 司马范 11年 301年-311年 楚隐王司马玮之子。永宁元年(301年)九月封襄阳王,永嘉五年(311年)为石勒俘虏后杀害。
国绝

濮阳国→淮南国

晋朝濮阳国(277年-289年)
晋朝淮南国(289年-311年,?-400年代)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濮阳王 司马允 13年 277年-289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封濮阳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淮南王,以庐江郡为淮南国的支郡[47]。永康元年(300年)起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
淮南忠壮王 12年 289年-300年
第2任 二世 淮南王 司马超 2年 301年-302年 齐武闵王司马冏之子,永宁元年(301年)十二月出继司马允,袭封淮南王,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囚于金墉城。
第3任 二世 淮南王 司马祥 ?-311年 吴孝王司马晏第二子。本为宜都王,永嘉年间(307-312)出继司马允,袭封淮南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国绝
第4任 四世 淮南王 司马叔璠 ?-400年代 河间景王司马昙之之子,东晋后期出继司马允[48],袭封淮南王[49]。桓玄之乱时北奔,先后出仕南燕、后秦、大夏、北魏。

代国→中都国

晋朝代国(289年-?)
晋朝中都国(304年-306年)[50]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代哀王 司马演 289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一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代王,后来去世。
第2任 二世 中都王 司马廓 3年 304年-306年 成都王司马颖之子,出继司马演,改封中都王。光熙元年(306年)十月与其父司马颖一起被杀。

新都国

晋朝新都国(277年-283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都怀王 司马该 7年 277年-283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二子。咸宁三年(277年)八月封新都王,太康四年(283年)十一月去世。无子,国除。

新蔡国

晋朝新蔡国(?-308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蔡王 司马籥 ?-308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三子清河康王司马遐第二子,晋惠帝末年封为新蔡王,[51]永嘉二年(308年)清河王司马覃被杀后,绍封清河王。

上庸国→豫章国

晋朝上庸国(?-306年)
晋朝豫章国(306年-307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上庸王 司马诠 [52] ?-306年 清河康王司马遐第三子,晋惠帝末年封为上庸王[53]。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改封豫章王,以临川、鄱阳二郡为豫章国的支郡[54],永嘉元年(307年)三月立为皇太子。
豫章王 2年 306年-307年

广川国→豫章国

晋朝广川国(?-307年)
晋朝豫章国(307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广川王 司马端 ?-307年 清河康王司马遐第四子,晋惠帝末年封为广川王,[53]永嘉元年(307年)三月晋怀帝立为豫章王,以临川、鄱阳二郡为豫章国的支郡[54],五年(311年)六月被苟晞立为皇太子。
豫章王 5年 307年-311年

汝阴国

晋朝汝阴国(?-286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阴哀王 司马谟 ?-286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四?十五?十六?子。约咸宁三年后封王[55],太康七年(286年)去世。

长沙国→常山国→长沙国

晋朝长沙国(289年-291年)
晋朝常山国(291年-301年)
晋朝长沙国(301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长沙王 司马乂 3年 289年-291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七子[56]。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长沙王,以衡阳郡为长沙国的支郡[57]。元康元年(291年)八月降封常山王,永宁元年(301年)复封长沙王,太安二年(303年)幽于金墉城,寻为张方所害。
常山王 11年 291年-301年
长沙厉王 3年 301年-303年
第2任 二世 长沙王 司马硕 4年 308年-311年 司马乂之子,永嘉二年(308年)十二月复封长沙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临淮国

晋朝临淮国(308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临淮王 司马鲜 4年 308年-311年 长沙厉王司马乂之子。永嘉二年(308年)十二月封临淮王,疑在五年(311年)六月没于洛阳战乱。
国绝

成都国→华容国

晋朝成都国(289年-304年)
晋朝华容国
晋朝成都国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成都王 司马颖 16年 289年-304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九子[58]。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成都王,以广汉、犍为、汶山三郡为成都国的支郡,食邑十万户[59]。永安元年(304年)改分南郡之华容县、州陵县、监利县及新设丰都县共四县设成都郡为封国;三月立为皇太弟。
第2任 二世 华容王 司马遵 5年? 307年?-311年? 东莱王司马蕤之子,永嘉初(307?)出继司马颖,改封华容县王,后复封成都王,割南郡四县为成都国。后没于贼。建兴年间(313-316)国除[60]
成都王

庐江国

晋朝庐江国(304年-306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庐江王 司马普 3年 304年-306年 成都王司马颖之子,永安元年(304年)封庐江王[61],光熙元年(306年)十月与其父司马颖一起被杀。
国绝

吴国→宾徒国→吴国

晋朝吴国(289年-300年)
晋朝宾徒国(300年-301年)
晋朝吴国(301年-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吴王 司马晏 12年 289年-300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62]。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吴王,以丹杨、吴兴二郡为吴国的支郡。永康元年(300年)八月贬为宾徒县王[63],永宁元年(301年)六月复封吴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宾徒王 2年 300年-301年
吴孝王[64] 11年 301年-311年
国绝

南平国→宜都国

晋朝南平国(?-301年)
晋朝宜都国(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南平王 司马祥 ?-301年 吴孝王司马晏第二子,初封南平王,永宁元年(301年)八月徙封宜都王。永嘉年间(307-312)出继淮南忠壮王司马允,袭封淮南王。
宜都王 301年-?

新都国→济阴国

晋朝新都国(?-?)
晋朝济阴国(?-31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都王 司马衍 吴孝王司马晏第五子,初封新都王,永嘉年间(307-312)徙封济阴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聪破洛阳,没于乱军之中。
济阴王 ?-311年

勃海国

晋朝勃海国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勃海殇王 司马恢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四子,太康五年(284年)去世,追封为王。

豫章国

晋朝豫章国(289年-304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豫章王 司马炽 16年 289年-304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豫章王,以临川、鄱阳二郡为豫章国的支郡[54]。永兴元年(304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弟。

惠帝系藩王

广陵国

晋朝广陵国(289年-29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广陵王 司马遹 2年 289年-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长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广陵王,以临淮郡为广陵国的支郡,食邑五万户[65]。永熙元年(290年)八月立为皇太子。

南阳国

晋朝南阳国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南阳王 司马虨 晋愍怀太子司马遹长子,早卒,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追封。

临淮国→濮阳国

晋朝临淮国(300年)
晋朝濮阳国(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临淮王 司马臧 1年 300年 晋愍怀太子司马遹第二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临淮王,五月立为皇太孙。永宁元年(301年)正月被赵王司马伦废为濮阳王,不久被杀。太安元年(302年)[66],追谥曰哀太孙[67]
濮阳王 1年 301年

襄阳国

晋朝襄阳国(300年-301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襄阳王 司马尚 2年 300年-301年 晋愍怀太子司马遹第三子。永康元年(300年)五月封襄阳王,明年五月立为皇太孙。

元帝系藩王

会稽国

晋朝会稽国(327年-417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会稽王 司马昱 39年 327年-365年 晋元帝司马睿之子。本为琅邪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会稽王,兴宁三年(365年)七月复封琅邪王。
二世 会稽思世子 司马道生 晋简文帝司马昱长子,早卒,追谥。
第2任 二世 会稽王 司马曜 8年 365年-372年 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兴宁三年(365年)七月封琅邪王,咸安二年(372年)七月立为皇太子。
第3任 二世 会稽文孝王 司马道子 11年 392年-402年 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封琅邪王,领会稽国。太元十七年(392年)徙封会稽王,元兴元年(402年)二月迁于安成。
三世 会稽忠世子 司马元显 司马道子之子,元兴元年(402年)被杀,追谥。
第4任 五世 会稽悼王 司马脩之 13年 405年-417年 临川王司马宝之子。义熙元年(405年)八月出继司马道子,袭封会稽王,十三年(417年)去世,无子,国除。

明帝系藩王

吴国

晋朝吴国(326年-327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吴王 司马岳 2年 326年-327年 晋明帝司马绍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封吴王,二年(327年)十二月袭封琅邪王。

简文帝系藩王

临川国

晋朝临川国(374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临川献王 司马郁 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早卒,宁康二年(374年)追封谥。
第2任 三世 临川王 司马宝 37年 384年-420年 武陵威王司马晞曾孙,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出继司马郁,袭封临川王,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晋,国除。

异姓藩王

陈留国

魏后-陈留国(265年-479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陈留王
(魏元帝)
曹奂 38年 265年-302年 魏燕王曹宇之子。本魏皇帝,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废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去世。
第2任 二世 陈留王 ?-? 身份不详。
第3任 三世 陈留王 曹劢 33年 326年-358年 曹操玄孙,咸和元年(326年)十月立为陈留王,升平二年(358年)十月去世。
第4任 四世 陈留王 曹恢 16年 363年-378年 曹劢世子,兴宁元年(363年)十月立为陈留王,太元三年(378年)五月去世。
第5任 五世 陈留王 曹灵诞 26年 383年-408年 曹恢世子,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立为陈留王,义熙四年(408年)十二月去世。
第6任 六世 陈留王 曹虔嗣 ?-420年 曹虔秀之兄,[68]义熙囗年立为陈留王,[69]永初元年(420年)七月去世。
第7任 六世 陈留王 曹虔秀 42年 421年-462年 曹虔嗣之弟,[68]大明六年(462年)十一月去世。
第8任 七世 陈留王 曹铣 11年 463年-473年 曹虔秀世子,[68]元徽元年(473年)八月去世。
第9任 陈留王 曹粲 6年 474年-479年 身份、出生不详。
建元元年(479年)八月癸巳,省陈留国[70]

代国

晋朝代国(315年-375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代王 拓跋猗卢 2年 315年-316年 拓跋沙漠汗之子。本代公,建兴三年(315年)二月晋爵代王,四年(316年)三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代王 拓跋普根 拓跋猗㐌长子,即位一月去世。
第3任 二世 代王 拓跋郁律 5年 317年-321年 拓跋弗之子。
第4任 二世 代王 拓跋贺傉 5年 322年-326年 拓跋猗㐌次子。
第5任 二世 代王 拓跋纥那 5年 326年-330年 拓跋猗㐌之子,在位5年被拓跋翳槐夺位。
第6任 三世 代王 拓跋翳槐 7年 330-336年 拓跋郁律长子,在位7年被杀。
第7任 二世 代王 拓跋纥那 1年 336年 拓跋猗㐌之子,复立,在位1年去世。
第8任 三世 代王 拓跋什翼犍 39年 337年-375年 拓跋郁律次子,建国三十九年(375年)十二月,被前秦灭亡。
被前秦灭亡

燕国

晋朝燕国(337年-352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燕王 慕容皝 12年 337年-348年 鲜卑慕容廆之子。咸康三年(337年)十一月自立为燕王,七年(341年)晋朝承认其王位,永和四年(348年)九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燕王 慕容儁 4年 349年-352年 慕容皝之子,永和八年(352年)四月自立为燕皇帝。
自立为帝

楚国

晋朝楚国(403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楚宣武王 桓温 元兴二年(403年)追封。
第1任 始封 楚王 桓玄 1年 403年 桓温之子,元兴二年(403年)立为楚王,以南郡、南平、宜都、天门、零陵、营阳、桂阳、衡阳、义阳、建平十郡为楚国,十二月登基为楚皇帝。
受禅称帝

宋国

晋朝宋国(419年-420年)
传位 称号及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宋王 刘裕 2年 419年-420年 元熙十二年(416年)封宋公,以彭城、沛郡、兰陵、下邳、淮阳、山阳、广陵、高平、鲁郡、泰山十郡为宋国。元熙元年(419年)六月进封宋王,增封海陵、东海、北谯、北梁、新蔡、北陈留、陈郡、汝南、颍川、荥阳十郡,二年(420年)受禅称宋皇帝。
受禅称帝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