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县城,俗称“凤凰城”,因其始建于明代而被称为明太原县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晋阳古城遗址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1]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由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达49处,其中,太原县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古县城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且全面合拢,全长3700米,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2]
明洪武四年(1371年),平晋县治所移于汾水以西,原北宋初年被宋太宗焚毁的晋阳城南关上。洪武八年(1375年),平晋县改名为太原县[3]。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刘敏开始在旧基之上筑城。至1950年代,城墙逐渐被毁,仅存百余米遗迹、西城门和北城门。
2012年,太原古县城修复工程启动,并在历经八年修葺后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放。[4]
发展历史
前497年,晋国公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一带据险筑城,因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6]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刘继元降宋,晋阳城始为北宋治下。因痛恨晋阳人民的顽强抵抗,且忌惮五代晋阳三称帝,惧怕晋阳再出“真龙天子”,宋太宗赵光义降诏烧毁晋阳古城,于晋阳故城北(今太原市小店区一带)新筑平晋县城,后又选择在东北方向十余公里的唐明镇(今太原老城区)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府城,太原府城与县城从此分治。[7]
明朝初年,平晋县城被洪水淹溢,山西巡抚和太原知府上报朝廷,请求朝廷重建。经核准后,公元1375年,开始在汾河以西晋阳古城遗址上的南关村重建县城,是为太原县城。明嘉靖《太原县志》记载:“景泰元年(1450),知县刘敏因旧基始筑城,周围七里,高三丈,壕深一丈。”尔后的正德、嘉靖年间,县城多次增补加固。[8]明清两朝,太原府城和太原县城并存,具有隶属关系。[9]
民国时期,太原老城区被称为太原府城,晋源镇则被称为太原县城。废府存县后,沿用了1200多年的太原府被撤销,太原市产生。而原太原县则改名为晋源县,取其“晋水之源”之意。[10]
抗日战争时期,太原古县城曾为太原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所在地。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县城城墙因战火损毁严重,西北、西南段城墙已被炸成豁口。为保护城池,阎锡山命人拆去城墙部分建筑,并在县城兴建了碉堡、炮台等防御工事。[7]
1958年开始,晋源人民公社在北河下兴建“万头猪场”,组织群众拆古城墙砖来盖猪舍,引来周围群众纷纷效仿。随后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运动中,县城三分之二的古建筑被毁坏,大量古建筑被破坏,幸存部分也损毁严重。70年代以后,因附近村庄的“盖房热”热潮,县城仅剩的城墙、城壕等被大量推倒填平。最终,在遭到多次破坏下,古城仅有西、北两个城门与西北角和南门附近的部分夯土城墙得以幸存。[7]
2011年,太原古县城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两年后的2013年,明太原县城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原定于2019年二青会之前开城迎客,后推迟。[7]2021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在历经八年修复后正式开放。[4]
地理环境
古县城东北与晋阳湖遥遥相望,西南与晋祠相隔数里,西靠吕梁山余脉,山体一线凿有众多石窟造像,与寺庙禅院共同构成了古晋阳城的宗教祭祀区。[11]
整体布局
古城整体布局定格于明景泰年间,为沿袭原晋阳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其东西两门为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北门及瓮城则为凤首。瓮城中有两口水井,为凤之双目。整体来看,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展翅高飞,古城因而被称作“凤凰城”。[7]
主要景点
- 文庙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是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城迁徙而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县学停摆,因此荒废。[12]
- 县衙
原县城权力机关所在,总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始建于明初,其后屡有增修。[13]
- 五道庙
供奉神话传说中五道将军的寺庙。古县城内曾有二十二座五道庙,至2021年为止,只余4座。[14]
- 城隍庙
位于县城南街之东的城隍庙街,左有奶奶庙,右为梁公祠,其庙南向,占地面积约28,600平方米。城隍神为过去习俗中的县城守护神,因而拥有崇高地位。[15]
- 东岳祠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中主要供奉东岳大帝,称“东岳泰山之神”;西面院则供奉碧霞元君,称“泰山奶奶”。[16]
- 魁星楼
- 关帝庙
创建于明嘉靖以前,当地人称“老爷庙”。庙中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18]
- 晋源基督教堂
或称太原县福音堂,原由挪威教士达亚拿于民国2年(1913年)设立,后因信教者逐渐增多,遂由牧师聂尔德等购置一所房屋及3亩空地,修建起32间房屋,正式建成了教堂。曾为县城内基督教传教布道场所。[19]
- 金牛湖公园
位于古城东南角低洼处,由金牛湖与环湖的明清风格仿古建筑群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金牛湖直通城外护城河,是县城排洪的重要通道。[20]
- 玉皇庙
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门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为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建筑,分为东、西两院,院内东西厢房各三间。其中大殿占地面积72平方米,殿内有神龛,内塑玉皇大帝像。左右各有偏殿三间,其中东偏殿有鲁班殿和小大王庙。[21]
玉皇庙原于20世纪60年代被西街村委会改造为大队办公楼,部分古迹遭到破坏。1998年,村委会应当地群众要求,重建了部分古建,并在十二辰殿另塑了十二尊像。[22]
- 窑神庙
位于古县城西街西端小西街北端路西,首创于清康熙年间,乃是西山煤窑的集聚之所。建庙祭祀窑神,为主管煤窑之神。自民国年间,祭祀中断,庙宇改为九院煤矿所属的矿业工会。[23]
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 编号 | 分类 | 时代 | 地址 | 公布 | 图片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晋源文庙 | 7-0885 | 古建筑 | 明至清 | 晋源街道晋源东街 | 2004年6月10日第四批省保 | ||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
东街秦氏民宅 | 5-25 | 古建筑 | 清 | 晋源区晋源街道东街村 | 2016年6月6日 | ||
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 |||||||
东岳庙 | 47 | 古建筑 | 明至清 | 晋源街道东街村东大街 | 2011年12月31日 | ||
晋源区文物保护单位[24][25] | |||||||
西街村马氏宅院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凤城西街40号 | |||||
西街村崔氏宅院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凤城西街34号 | |||||
西街村董氏宅院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凤城东街21号 | |||||
东街村东大街74号民居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拳师巷1号 | |||||
北街村北后街59号民居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北后街1号 | |||||
北街村秦氏当铺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北后街7号 | |||||
北街村北后街49号民居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北后街5号 | |||||
南街村杨氏宅院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仓巷7-1号 | |||||
陈畏三旧居 | 古建筑 | 晋源区晋源街道凤城东街41号 |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