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民剧场
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剧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疆人民剧场(维吾尔语:شىنجاڭ خەلق تىياتىرخانىسى),也被称为南门剧场,是一座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近代公共文化设施。是一座具有地标性质、欧亚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2013年被录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1月24日被录入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新疆人民剧场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
坐标 | 43°47′22.6″N 87°37′10.0″E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1956年 |
编号 | 7-1935-5-328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基本信息
新疆人民剧场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建中路2号[1]。新疆人民剧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差额事业单位,隶属于新疆艺术剧院。新疆人民剧场即承担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多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也开展会议、演出场地的出租和电影放映等经营业务[2]。
2 sources
历史
1954年,新疆政府决定设计建设一座标志性文化建筑。人民剧场的设计工作被提上日程[3]。人民剧场选择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民房,这片区域因为很多住户都打有水井,共有72口且大多深达5到6米。最终施工人员将它们分为三种情况处理[4]。1955年8月,人民剧场正式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建师一团施工建设[5]。1956年,人民剧场设计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送展到当年的波兰国际建筑博览会。[4]。剧场于这一年的12月中旬完工,并在1957年1月12日举行了开幕典礼[4]。
人民剧场建成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初,剧场成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政治活动的举办地。朱德、刘少奇、陈毅、贺龙、王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自治区领导人曾再次出席过重要会议或观看表演。在新疆人民会堂建成以前曾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主会场[6]。从1985年开始,人民剧场开始对外放电影。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人民剧场逐步被冷落,剧场和剧场前的广场日渐破旧。广场开始出现小商品和食品摊点。白天脏乱差,晚上则漆黑一片。虽然在1985年和1995年,人民剧场进行过两次大型维修和粉刷,但是人民剧场的日常基本处在半瘫痪的状态之中,由于无法支付采暖费,只能工作半年,歇业半年[7]。
1999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开始对人民剧场进行技术改造,不仅仅是修缮改造剧场内外的环境和亮化工程,更是对技术进行了更新,安装SR-D和双红光设备。在改造工程初见成效之时,第二次和第三次装修改造在2001年开始进行。这次改造引进了3D电影,安装SR-D、 DTS双制式还音系统,将电影厅数量增至5个并安装卷筒式大银幕,并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改造。2004年,第四次技术改造工程启动,电影厅数量增至10个,灯光音响等舞台条件得到明显提升。2005年,人民剧场被冠以新疆之名,被称为为新疆人民剧场。这一年,新疆人民剧场的电影放映收入与改造前相比提升了20倍[7]。2007年,新疆人民剧场的电影厅增至11个,这一年新疆人民剧场的电影票房达到1100万人民币[8]。除了电影放映,新疆人民剧场还曾接待过数千场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团体表演。有来自俄罗斯的洛克捷夫艺术团等艺术团和芭蕾舞团[9]、美国的杨伯翰大学艺术代表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土耳其国家艺术团和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央交响乐团及各省文化交流艺术团等。另外,新疆历届少数民族调演、新疆本地艺术团新创作的歌舞、杂技、话剧等剧目也会在新疆人民剧场表演、举办[10][11][12][13]。各类艺术节、舞蹈节也会选择在新疆人民剧场作为演出和举办的地点[14][15]。到了像是元旦、清明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在新疆人民剧场会举办与节日相关的演出、晚会[16][17][18]。另外,修缮工作也并未停止,2014年,新疆人民剧场的室内外进行了一次粉刷和修缮保护[12]。到了2020年,新疆人民剧场消防设施改造更新项目启动[2]。
新疆人民剧场的建筑,也逐渐被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2004年,新疆人民剧场被列入乌鲁木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4日被录入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2]。2013年3月5日被录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018年11月24日被录入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
16 sources
雕塑
新疆人民剧场门口分别立有《舞蹈》与《弹唱》两尊雕塑,一楼侧厅墙上则有《收葡萄》、《牧羊女》和《舞者》三组浮雕。当时的新疆军区工程处设计科建筑股成立了雕塑组(后改为建筑艺术组),李宇翔任组长,宋兴华、潘丁丁、马毅、黄以德等人加入其中。雕像《收葡萄》和《舞者》主要由宋兴华创作。1956年底,雕像与浮雕完工,其中浮雕《收葡萄》获得了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两尊雕像遭受破坏,雕像的鼻子、手指、衣饰等突起部分被砸毁,最后直接被拖拉机拽到丢弃到了东山公墓。剧场内部的许多装饰也面临被损毁的风险。时任剧场副主任的相义制作了语录牌覆盖住浮雕,才使得浮雕逃过一劫[21]。1980年12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蔡美权提出“恢复人民剧场正门民族歌舞雕像”的提案,提案在1981年夏天被采纳。原作者之一的李宇翔被邀请回新疆参与雕像的恢复工作,最终在1981年底,两座雕像又重新立了起来[22]。
2 sources
建筑特点
在设计新疆人民剧场之前,低矮的泥瓦房是乌鲁木齐的主要建筑,并没有出现很多具有建筑风格的建筑。时任新疆军区工程处设计科科长刘禾田与他的夫人金祖怡,以及从上海来疆的周曾祚等联手共同设计新疆人民剧场[3]。新疆政府从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运来了当地纳瓦伊剧院的成套图纸作为设计参考,加上北京首都剧场刚刚建成,设计人员多次前往北京学习和借鉴首都剧场以及北京其他剧场的设计特点。最终新疆人民剧场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以及室内装修既有北京首都剧场的特点,也有纳瓦伊剧院的风格并且融合了维吾尔传统的建筑形式[3][23]。
新疆人民剧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880平方米[5][24]。地下室高3.3米,1层层高4.8米,2层层高3.6米,3层和4层层高一样,都是3.3米。建筑高16米左右[25]。新疆人民剧场以依柱和柱顶的檐口为组合,柱式檐部有序排列,并且将具有维吾尔族传统特点的木结构元素移植到现代建材之中。主入口为依柱和三连尖拱券形成的券柱式入口。剧场的屋顶是一个对于传统而言相对扁平的穹顶。剧场北侧有使用民族图案的花格窗[3]。新疆人民剧场的室内是中亚风格的装饰,是由从南疆而来的维吾尔石膏花饰工匠设计施工而成[3]。剧场设计之初就设计了中央空调,一楼的两个侧厅曾装有衣帽间,三楼的原型舞厅正处在圆顶的正下方,舞厅的周围立有八根圆柱,周围的墙上则为浮雕。后来舞厅改为电影放映厅。进入观众厅前的过厅设计有密肋楼盖,并且采用中式雀替进行细节修饰。因为当时新疆水泥钢材紧缺,没有安装吊顶既节省了钢筋水泥,也显露了建筑结构[4]。新疆人民剧场在抗震加固项目中采取了基础隔震加固方案[25]。雕像立在人民剧场大门两侧,高3.5米,是具有新疆特色的雕像。表现的是一歌一舞的男女,男歌手弹着热瓦甫英俊潇洒,女舞蹈家舞姿曼妙身材优美。在创作雕像的时候,当地文艺人士,像是舞蹈家康巴尔汗·艾买提等提出了不少建议,尤其是舞蹈的手型和舞鞋[4]。
3 sources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