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子,是台湾彰化县二林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西庄里东南部及及南部凸出部分的东南端、梅芳里最北端、华仑里北部。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挖子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挖仔庄”,隶属于二林上堡。该庄昔日东北隔浊水溪主流(今旧浊水溪)与浸水庄田中央庄相望,东南边及南边为涂仔仑庄,西边及西北边为万兴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并雅化为“挖子”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北斗郡二林庄[2]。1937年,二林庄升格为二林街

战后二林街改制为二林镇,隶属于彰化县,大字亦改制为里。

favicon
2 sources

河道变迁

往昔浊水溪出山区行至二水、林内附近后,分成四股水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浊水溪南岸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岭潭溃决,洪水排入北路分流,令其成为浊水溪下游的主流。[3]在1904年出版的《台湾堡图》上,该分流即标示“浊水溪”,而流经西螺的分流则标示“西螺溪”。 

浊水溪水系的治理于日治时期的1911年即已开始,浊水溪下游平原发生大洪水后,日人成立“浊水溪治水工事事务所”,分三期进行整治工作[4],台铁纵贯线通车后,为了保护铁路,在二水铁路桥上下游两岸兴建堤防,将原来分流四散的河道截堵成现在流经西螺的浊水溪样貌[5]。原有北路分流成为排水渠道,改称旧浊水溪;因于福兴乡麦屿厝出海,故又称“麦屿厝溪”[6]。到了1926年,浊水溪下游主流明显地几乎都集中到今天的浊水溪(西螺溪)流路,其他分流流量明显萎缩[7]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交通

县道148号(二溪路、兴南路、二溪路七段)是王功至草屯的道路,大致以大角度的V字形经过挖子地区中部,往西北可前往万兴、草湖、王功等地,往东北转东可前往溪湖、员林、草屯等地。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