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文字(英语:logogram来自古希腊语λόγος“词”和γράμμα“字符”)又称意音文字[1]词符文字[2]表意文字[3],是表示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其符号可同时表示语词和音节,即表意也表音,故又被称为“意音文字”。

事实速览 文字, 文字系统类型(维基数据:Q119520394) ...
关闭

语素文字和表音文字主要不同在于:前者以表达语义为重,后者以表达语音为重。另外,这不代表语素文字完全不体现读音、表音文字完全不体现词义。

词源

术语 logogram 的词根 logo- 和 -gram 源自古希腊语 λόγος(lógos;word,speech)“词,言语”之义,和 γράμμα(grámma;written character,letter)“书写字符,字母”之义。

区分

语素文字是记录语义文字,和语言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语素文字容易与象形符号形意符号观念相混淆,三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 象形符号只是用图画来表示物体,形意符号只是表达一种意思,这两种都不一定用来记录语言。符号“↑”表示向上,但这个符号不被视为文字。
  2. 目前已知的语素文字都不局限于表形和表意,而是有表音的成分:因此,语素文字也称为意音文字。语素文字的出现代表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并进入古典时期。

范畴

语素文字一般指最小单位为语素的文字(如汉字在汉语中除遇连绵词外均对应语素且无法细分)。朝鲜语新缀字法藏文等虽带有一定的语素信息,但由于每个语素单位都能细拆出古音位信息(且多音节语素量远超汉语)而不被归入语素文字。

各种语素文字

已失传

很多语素文字发展得早且在文明长河中渐渐失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楔形文字玛雅文明玛雅文字古埃及文明埃及文字早已不再使用。

契丹文(限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为拼音文字)、女真文西夏文越南喃字(字喃)等,均是模仿汉字创造的语素文字。现在契丹文、西夏文已经失传,而越南于19世纪被法国殖民统治后,法国殖民当局在越南开始推广由拉丁字母组成为基础的越南国语字喃字(字喃)便不再使用。

东亚(汉字文化圈)

汉字(简体繁体)主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使用。

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曾长期使用汉语文言文和汉字。日文平假名片假名音节文字)分别源自汉字的草书楷书大化革新时传入),现代日文也使用汉字穿插其中,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时使用两种文字、三种形式(平假名片假名和日本化和制汉字)的语言。过去在朝鲜文中通常用汉字来书写由汉语、日语传入的汉字词(汉字语),但如今大韩民国中国朝鲜族已很少用,一般都转由谚文(朝鲜语音素文字)书写。现在韩国仍会在特定的地方,如传统活动、词典和需要用汉字消歧义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完全不用汉字;尽管如此,由于金日成的指示,从50年代后期以“汉文”的名义恢复了汉字教学,在中学到大学阶段是必修课[4]

彝文也是一种语素文字。而现时流通于四川凉山规范彝文,是一种人为改造的音节文字,几乎没有表意的功能。云南规范彝文仍然是语素文字,但使用不广泛。位于云南丽江东巴文也是语素文字之一,目前仍然频繁地被使用着。水书也是语素文字。

参考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