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重工-中车四方C151C型电力动车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川崎重工-中车四方C151C型电力动车组(英语: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 CRRC Qingdao Sifang C151C)是于新加坡地铁(MRT)南北线上运营的第六代电力动车组,列车由川崎重工业(KHI)和中车青岛四方合组的财团依据151C合同而建造。[1]
川崎重工-中车四方C151C型电力动车组 | |
---|---|
![]() 一列停泊于大士车厂内的C151C型列车。 | |
![]() C151C型车厢内部。 | |
概览 | |
类型 | IGBT–VVVF(富士电机制) 输出功率:415千伏安 |
制造 | |
组装 | ![]() |
产量 | 72节车厢(12列) |
车辆编号 | 701/702~723/724 |
制造年份 | 2017-2018年 |
投入运营 | 2018年9月30日 |
服务时间 | 2018年9月30日 | -现在(南北线)
主要用户 | 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SMRT集团) |
营运线路 | NSL 南北线 |
车厂 |
|
技术数据 | |
列车编组 | 每列6节 DT–M1–M2–M2–M1–DT |
UIC轴式 | 2′2′+Bo′Bo′+Bo′Bo′+Bo′Bo′+Bo′Bo′+2′2′ |
编组长度 | 138.86m |
车辆长度 | DT:23830 mm M:22800mm |
车体宽度 | 3200mm |
车体高度 | 3700mm |
轨距 | 1435mm |
车体材质 | 双层铝合金结构 |
乘降门 | 1,450毫米(57英寸),每节8对,每边4对 |
车辆定员 | 1920名乘客 |
营运速度 | 80km/h |
设计最高速度 | 90km/h |
起动加速度 | 1.0 m/s2 |
常用减速度 | 1.2 m/s2 |
紧急减速度 | 1.3 m/s2 |
受流制式 | 750 V DC 第三轨供电 |
受流方式 | 集电靴 |
牵引电动机 | 16 × 140千瓦特(190匹马力) 富士电机MLR109 自通风三相交流感应电机 550V 193A 1760 r/min |
安全防护系统 | 在ATO GoA 3(DTO)下的泰雷兹SelTrac®移动闭塞式CBTC ATC,包含ATP、NetTrac ATS及CBI子系统 |

局方一共购置了12列列车。该批列车于2017~2019年间运抵,经一系列调试工作后,于2019年全面投入服务。[2][3]首列列车于2017年10月27日运抵。列车的内部设计于2018年2月28日,于大士车厂亮相,当中展示了两列列车。这除了令南北、东西二线上营运的列车数量由先前的186列增至198列外,亦增至二线最初开通时的三倍。
首3列C151C型列车于2018年9月30日,在南北线投入载客服务行列。[4]
投标
151C合同下的列车投标程序于2015年5月14日结束,合共收到3份标书。陆路交通管理局将所有标书列入候选名单,并于同年9月22日公布有关结果。川崎重工业赢得有关合同,情况与C151A和C151B相似。[5][6]
序号 | 投标者名称 | 金额(新加坡元)[6] |
---|---|---|
1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134,608,695.70 |
2 | 川崎重工业有限公司/川崎重工业(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财团 | 136,800,000.00(替代) |
3 | 现代Rotem | 136,799,928.00 |
设计
C151C是新加坡地铁系统中首款(亦曾为唯一一款)配置可折叠式座位(tip-up seats)的列车,直至2021年4月,第二批CT251型列车随汤申-东海岸线第二期开通而同步投入服务后,记录方被打破。[7][8]
C151C保留了早期C151B型列车的设计与规格,但车身采用了与C951型列车同款的新版陆路交通管理局标志与涂装,包括于车身涂上黑、白二色背景色,并饰有绿、红二色饰带。
C151C是第二款装设STARIS 2.0的列车。该系统包括两个可展示乘客信息(travel information)及广告的液晶显示屏。有关乘客信息包括将停靠的车站、关门警示及车站附近景点。
C151C采用一款经改进的集电器装置,若任何集电靴从转向架上脱落,该装置可将有关事宜报告予列车综合管理系统(Tra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TIMS)。[9]
设备
C151C型列车是第五款由日本制造的通勤型电力动车组(EMU),其电流制式完全由富士电机生产。推进器由带有两级IGBT半导体控制器的VVVF变频器控制,功率为415千伏特。每个变频器单元控制一个转向架(1C2M)上的两个电动机,而每一个动车厢内均设有两个这样的单元。电动机采用三相交流感应式设计,型号为MLR109,最大输出功率为140千瓦。
列车编组
用于营运的C151C型列车,其编组方式为DT-M1-M2-M2-M1-DT。
列车的车厢编号为x701~x724,当中x取决于车厢类型。每个车厢均获编配一个四位数字的序列号。一列完整的六节车厢列车包括两组相同的车卡组合,即一节驾驶室动车组拖车(DT)和两节动车厢(M1 & M2),并永久结合。例如,705/706编组包含3705、1705、2705、2706、1706及3706号车厢。
对财团的怀疑
局方将C151C号全包合同(turnkey contract)批出予川崎重工-南车四方财团的决定于新加坡当地曾短暂被政治化,其时,由同一财团负责生产、簇新的C151A型列车于2016年7月5日被揭发出现缺陷。此前,时任 工人党党员严燕松透过官方Facebook帖文发表评论,质疑陆路交通管理局于2015年,将后续合同(尤其是C151C及CT251型铁路车厢〔rail cars〕的设计和供应)批出予上述财团的决定;[10]纵使陆路交通管理局和营运商SMRT地铁早于2013年已承认C151A型列车的裂纹缺陷。[11][12]
事故
铁路公司最初仅安排两列该型号列车于2018年9月30日投入载客行列,并服务南北线。然而,其中一列列车在投入服务后不足一小时遇上信号故障,事后为预防起见,该列列车驶回碧山车厂。其后,铁路公司随即派出一列后备列车,以取代肇事列车。[1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