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崔万理(韩语:최만리,?—1445年),字子明(韩语:자명),号江湖散人(韩语:강호산인),朝鲜王朝时期的学者、政治家,知门下省事池龙寿之外孙。曾担任集贤殿的集贤殿副提学(집현전부제학),他与其他儒家学者一同反对创作谚文文字。[1][2][3]
1444年,崔万理带头以汉字文言文上疏反对向世宗推行谚文。里面提到:
“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制。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該觀聽;儻曰諺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則字形雖倣古之篆文,用音合字盡反於古,實無所據。若流中國,或有非議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雖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歷代中國皆以我國箕子遺風,文物禮乐,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捨中國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等等,都显示出他的观点:谚文的创立可能会让韩国脱离儒家文化圈,成为蛮夷之邦。
崔万理死后,世宗仍然推行谚文,遭到士大夫等知识分子强烈反对。1445年崔万理死。1476年燕山君李㦕即位后以有臣子以谚文做不敬文章为借口废除谚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