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儒家理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至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继承发扬,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成为“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6月21日) |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观点,开辟出儒家心学的明确脉络,或称“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大学》所说“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核心在于“正心”这个观念,进而提出“心即理”的观点。王守仁基本赞同陆九渊的观点,他在写给席元山的书信里说:“象山之学简易直截,孟子之后一人。其学问思辩、致知格物之说,虽亦未免沿袭之累,然其大本大原断非余子所及也。”[1]。
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正如陆九渊所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王守仁指出:
“ | . . . . . .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 |
——传习录卷上三 |
“ | . . . . . .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 ” |
——传习录卷上三 |
“ | . . . . . .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 . . . . . 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 ” |
——传习录卷上六 |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学界对四句教的理解众说纷纭,历来就有争议。
阳明学可分作左右二派。其中学者为聂豹、邹守益,是为江右学派,传至黄宗羲、刘宗周,是为右派。左派者可分又浙中学派、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
日语汉字为“陽明学”(战后文字改革前第三字为康熙字典体學),平假名形式为“ようめいがく”。
阳明学自明朝中后期传入日本(据称时87岁高龄的日本高僧会庵为首个传播者),当时为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后在日本进一步发展,并对日本后世影响深远。著名学者如有“近江圣人”之称的中江藤树(一般认为是日本阳明学的鼻祖)。明末清初思想家朱舜水东渡日本,进一步传播了阳明学。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有著名之阳明学者三轮执斋,著有 《标注传习录》(卷上、中、下及附录,共四册) [2]。幕末时期有佐藤一斋,著有《传习录栏外书》 [3]。
阳明学对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影响很大。
阳明学于明治维新时期成为日本的显学,对明治维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时很多著名政治人物,兵学者均是阳明学追随者,著名的如日本“武圣”东乡平八郎、革命家大盐平八郎、“倒幕魁首”西乡隆盛、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河井继之助、佐久间象山等。
此外,日本二战后的领军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也深受阳明学的影响。
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著有《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详述阳明学从江户到明治时期的传承[4]。此外,学者高瀬武次郎著有《日本之阳明学》,列出从江户到明治时期的31位日本阳明学者的生平和思想[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