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梵语: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天竺无著菩萨造,唐玄奘三藏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翻译,有藏译本。1934年,拉胡尔·桑克里提亚扬在西藏发现大约五分之二的梵本残卷,Pralhad Pradhan根据梵本材料和汉藏译本在1950年重建全部的梵本[1][2]。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7月30日) |
本论共七卷,是《瑜伽师地论》中阿毘达磨相关内容的汇集,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重要论书。内容分为本事分、决择分,取自《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与摄决择分。本事分有三法、摄、相应、成就四品;决择分有谛、法、得、论义四品。
本论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的纲目书。本论及本论注释书《阿毘达磨杂集论》均为后来成书的《成唯识论》所引用,故历来被唯识家列为必读之书。
引用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