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第一所技術型高等學府,也是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成員校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简称台湾科大、台科大)是台湾第一所技术实务型高等教育机构[10],1974年立校,也是唯一同时列入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与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的学府[11],主校区位于台北公馆,除了与台湾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密切合作、合组可互相双主修及辅系的台大系统外,另设有东京工业大学的台湾交流中心[12]。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 |||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老校名 | 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 | ||
校训 | 精诚 | ||
创办时间 | 1974年8月1日 | ||
学校代码 | 0022 | ||
学校类型 | 国立大学、科技大学、研究型大学 | ||
捐赠基金 | 新台币2,862,192,000元[1] | ||
校长 | 颜家钰 | ||
副校长 | 刘志成 周子铨 苏顺丰 | ||
教务长 | 阮圣彰 | ||
主任秘书 | 吕政修 | ||
学生人数 | 11,672人(2023年)[2] | ||
本科生人数 | 5,593人(2023年)[2] | ||
研究生人数 | 6,079人(2023年)[2] | ||
校址 |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大安区基隆路四段43号(校本部) 25°00′49.4″N 121°32′27.1″E | ||
校区 | 公馆校区[3]、 | ||
总面积 | 48公顷 | ||
校队 | 台科大运动代表队 | ||
体育联盟 | 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 | ||
昵称 | 台湾科大、台科大、NTUST | ||
吉祥物 | 老虎和鸭子 (Tiger Duck)[6][7] | ||
所属法人 | 中华民国教育部 | ||
隶属 | 国立台湾大学系统 台湾大学学术联盟 台湾区块链大学联盟 台湾教育学术联盟 台湾永续治理大学联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育策略联盟(UAiTED) 中华民国科技部产学联盟[8] 欧洲品质改善系统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 亚马逊网络服务系统AWS Academy成员[9] | ||
邮递区号 | 106335 | ||
网站 | www | ||
|
台科大成立于1970年代初期,前身为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当时教育部基于台湾进入工业及经济发展时期,决定设置一所培养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主导授课和实务相融的高等技术学府[13],2001年在教育部筹划之研究型大学计划(国立大学研究所基础教育重点改善计划)中列入首批之9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14],自2023年整并华夏科大校舍后,共拥有6个校区涵盖7个学院,设有工程学、商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学科,学生数约一万出头,学士班及硕博士人数占比约各半[15],其中,近年来该校的硕博士国际学生为台湾所有大学中人数最多[16][17][18]。
1974年创立“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首招学士学位生,并于1979年设硕士学部,1982年设博士学部。1997年改名“国立台湾科技大学”[19]。
2012年,装置艺术“爱在大地”完工,并邀请珍古德博士莅校参加揭牌活动[20]。
2015年,与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二校结盟合组国立台湾大学联盟[21]。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为国立台湾大学系统)。三校学生能够相互跨校选修辅系及学程乃至双主修他校专业,相互承认学分,并且共享三校图书、资讯、设备、实验室等资源[22]。
2016年,东京工业大学在台科大校本部成立“东京工业大学工系台湾交流中心”,以建立两校相互交换学生、进行跨国研究计划以及共同举办国际性工程论坛等[23][24]。同年,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台科大硅谷中心”,送新创团队到硅谷培训,结合校友资源,并安排企业参访与实习,助新创团队和国际接轨[25]。
2018年,与东工大签订校级合约,增广两校师生交换的规模和国际产学合作[26][27],与东工大师资合作授课的“全球发展工程学士学位学程”招收第一届[28],并提供该学程学生赴东工大进行专题实作[29]。同年,参与政府与友邦巴拉圭双边合作,协助设立台巴科技大学,并提供师资、设计课程、建校蓝图及购买实验室设备[30]。台巴科大学生可于在学期间到台科大进行交换[31]。
2022年2月,依《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获准成立“产学创新学院”,学院专攻人工智能、智慧制造以及能源科技三个主题,于10月正式揭牌[32][33]。同年5月,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在行政会议与校务发展委员会上,拟依《退场条例》接收华夏科技大学校地及校舍等相关事项[34][35][36]。
2023年,1月台科大校务会议通过成立两校的整并推动委员会,3月6日与华夏科大发布共同新闻稿两校已成立工作小组,研议辅导华夏科大学生原校毕业、台科大延聘教师、行政团队,及校地重新规划[37][38],8月1日正式接管华夏科大校地成立华夏校区,华夏科大在校生原地就学至2027年8月毕业后停办;9月,首列入教育部《大专校院学生双语化学习计划》的重点培育学校,与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同为双语化新增学校[39][40]。
2024年,为应对台湾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与人才需求,台湾科技大学新成立“先进半导体科技研究所”,专注于硅光子技术、复合半导体材料和先进封装等前瞻领域。此外,先进半导体科技研究所每年将招收36名硕士生和5名博士生,并计划自隔年起招收国际学生,强化全球合作与学术交流。为提升产学研合作,台科大将在华夏校区设立“半导体创新与应用研究中心”,并将先进设备如硅光子测量和封装工具纳入共享平台,促进全台各界共同提升半导体技术[41][42][43]。
台湾科技大学的历任校长[44]:
行政单位如下[46]
下辖教学与行政中心包含如下[47]
教学单位如下:[49]
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下设全英语授课的学士班、工程学士班、硕博士班及四个专业学系,涵盖自动化控制、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营建工程及化学工程等领域。此外,学院也设有多个跨系所学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自2003年起,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国际化,透过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及国际合作,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及研究能力,并吸引来自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50]。
工程学院 | 自动化及控制研究所 | 高阶科技研发硕士学位学程(EMRD在职专班) | 机械工程系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营建工程系 | 化学工程系 | |
工程学士班 | 先进科技全英语学士学位学程 |
电资学院成立于1998年8月[51]。
电资学院 | 光电工程研究所 | 电子工程系 | 电机工程系 |
---|---|---|---|
资讯工程系 | 电资学士班 |
管理学院正式成立于1998年,于2005年拜师学艺哈佛大学之个案教学法。每年选派院内系所教职员赴美国哈佛大学接受个案教学培训,设立产业个案研究中心[52],并于2012年,推派教师前往美国巴布森学院进行创新创业研习,并引进巴布森创业教育模式,设置创业管理学程,邀请产业中高阶主管担任业师,以实践学生的创业计划[52],2017年6月6日,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正式获得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旗下之欧洲质量改善系统(EQUIS)认证。全球商学院中,只有1%能通过EQUIS认证。[53][54][55][56]台科大管理学院为全台二所通过国际商学院的EQUIS认证、AACSB认证之商学院,与政大商学院并列[57][58],并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办硕士双联学位计划[59][60]。
管理学院 | 管理研究所 | 工业管理系 | 企业管理系 |
---|---|---|---|
财务金融研究所 | 资讯管理系 | 管理学院MBA | |
EMBA硕士在职专班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管理学士班 | |
财务金融学士学位学程 | 科技管理学士学位学程 |
人文社会学院正式成立于1998年[61]。2023年12月,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应用外语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签署双联学位及合作备忘录。该计划允许台科大人社院应外系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前往布里斯托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涵盖口译、笔译、字幕翻译及比较文学等领域,并获得双联学位。合作旨在结合AI科技与语言创意,并对应台湾2030双语政策,为语文专业学生提供竞争力[62][63][64]。
人文社会学院 | 数位学习与教育研究所 | 应用外语系 | 人文社会学科 |
---|---|---|---|
师资培育中心 |
设计学院自1974年创校以来,经历多次组织变迁与发展。1979年成立工程技术研究所,并于1991年设立设计技术学程,随后在1997年随学校改制为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并于1998年成立设计学院。建筑系起源于1991年在工程技术研究所下设立的设计学程建筑组,随后于1994年开设建筑系大学部二技,1999年设立硕士在职专班,并于2000年增设大学部四技,随着学校改制,将建筑学程调整为建筑系硕士班并成立博士班。设计系原为工商业设计系,于1991年在工程技术研究所下成立设计技术学程,并于1997年成立工商业设计系大学部四技,2000年随着学校改制,将设计技术学程整合至设计研究所并成立博士班,并于2001年开设硕士在职专班,最终于2010年实现系所合一并于2016年更名为设计系[65]。
设计学院 | 设计系 | 建筑系 |
---|
应用科技学院前身为精诚荣誉学院,于2008年成立,并于2015年经教育部核准更名为应用科技学院,以符合学校发展需求及院所特性。学院设有四个独立研究所,包括应用科技研究所、医学工程研究所、专利研究所及色彩与照明科技研究所,并开设不分系学士班与应用科技学士学位学程,学院的研究领域涵盖物理、化学、生医材料、生物力学、医学机电、色彩影像技术及专利等多个领域[66]。
应用科技学院 | 应用科技研究所 | 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专利研究所 |
---|---|---|---|
色彩与照明科技研究所 | 全校不分系学士班 | 应用科技学士学位学程 | |
全球发展工程学士学位学程 | 色彩影像与照明科技学士学位学程 | 智慧财产学士学位学程 | |
医学工程学士学位学程 |
产学创新学院成立于2022年,设立了智慧制造科技研究所、人工智能跨域科技研究所和能源永续科技研究所。学院的设立得到了台达电子、正崴精密、英业达等企业的支持并透过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制造和能源永续等国家重点领域的合作,助力产业发展[67]。
产学创新学院 | 智慧制造科技研究所 | 人工智能跨域科技研究所 | 能源永续科技研究所 | 先进半导体科技研究所[68] |
---|
共同教育委员会 |
---|
台湾科技大学校史室于2013年开幕,建筑设施有立体光雕、校园模型展示区、校园国际化展示空间区、校园时空走廊。立体光雕灵感来自于雕塑家杨英风的精神堡垒-精诚雕塑,运用科技视觉特效,与光雕投影效果,融合台湾科大刚柔并济的特色系所图像。校园时空走廊可点选毕业纪念合照。[69]。
为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公馆主校区之教学研究大楼,取得耐震和绿建筑等多项标章,于2009年获得校友研扬科技董事长庄永顺捐赠新台币两亿元新建教学研究大楼,为感谢该人捐资因此命名研扬大楼,其中该建筑技术采用台科大教授陈生金的“钢骨梁柱接头”以及陈正诚教授的“韧性拉压构材”两个专利技术[70]。
研扬大楼为地上11层、地下2层之钢骨构造建筑,由润弘精密建造,采预铸式建筑。建筑规划上,使用台科大教授陈生金的“钢骨梁柱接头”,与陈正诚教授“韧性拉压构材”等专利技术。其中,陈生金发明的“高韧性钢骨梁柱接头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具有耐震韧性较优、施工容易、减少焊接量、节省成本等优点,世界第11高的摩天大楼台北101也采用此工法[71]。
位于校本部之大楼,于2007年11月增建完工[72],并采用韧性斜撑和低降伏剪力钢板消能器提供耐震效果[73],后于2020年进驻台达电子的联合研发中心[74]。
台科大的吉祥物雕像位于校本部,分别为老虎Benjamin和鸭子Rossie,选用老虎和鸭子两种动物的原因是因为两者的英文谐音Tiger和Duck连接在一起貌似“台科大”三个字,而Benjamin和Rossie两个名字分别带有板手和螺丝的含意,呼应学校校徽[75][76]。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华夏校区校地经由华夏科技大学捐赠,并由两间学校共同协助捐赠校地的原校学生毕业[77]。于2023年8月5日正式成立[78]。
2024年8月,台科大与辉达(NVIDIA)及华硕(ASUS)合作,在华夏校区成立了“NVIDIA x ASUS x NTUST AI数位双生实验室”,旨在推动生成式AI与数位双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该实验室支援自动驾驶、制造业检测和模拟等领域的研究,并聚焦智慧制造与智慧城市的数位双生应用。此外,台科大计划在华夏校区建立绿色能源驱动的算力农场,进一步深化与辉达和华硕的合作,推动更多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合作[79][80]。
位于新竹县竹北市,首座建筑“前瞻研发中心”于2017年正式启用,并举行了落成典礼。该中心于2015年开工建设,是新竹分部的首座校舍,设计以合院式中庭为特色,并将校徽造型融入建筑的入口设计中[81]。 其余部分于2020年5月正式动工,规划国际书院大楼及先进产学中心和教职员及学生宿舍、校园餐厅等[82][83]。
台科大学生会于2007年改组成立[84],会长由全校学生选举,设有秘书室协助会长,会长下设“行政部门”,行政部门有学权部、财务部、学术部、活动部、行销部、公关部,行政部门另设有社团辅导委员会级选举委员会。学生会亦设有“学生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由学生议员组成,并由学生议员互选的学生议会议长主持,下设秘书处及各种委员会。“学生评议会”则为司法机关,由会长提名、学生议会同意的评议委员组成,并由主任评议委员主持[8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